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1/2
楞严经讲义摘录---【汝复应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这几句话也成为楞严经,一个非常时髦的俗语。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这段经文我们一般可以从两种角度去观照,一种是方便说,一种是究竟说,在通教禅宗的境界呢,我们可以方便把[见见之时,第一个见,说成是我们的真见,第二个见,说成是我们的见精、见分、见性,这是方便说。究竟说,[真见一定是指空如来藏,如如不动之见。见性呢,是我们的第七识,他已经有了动,叫七转识,七转识与我们真心起念,你说我们真心能不能看到他啊?能看到他,这是打比方。所以[真见看到[见精之时,[见非是见也就是真见不是那个见精,反过来讲,见精不是那个真见,这也是用分别法来讲,我们从根本上把握,佛在十番显见,目的就是进一步追踪到究竟。如果用方便法来讲,第一个见是我们的见精,后面的见是我们的所见,也就是说我们能见的这个见,他见到灯光那个亮,那个所见的时候,我们能见的见性,并不是灯光所现出来的那个见,或者灯光所显出来的那个见,不是我这个能见的见,这是方便法开示。能所不二啊,第一种究竟说法来讲,也是通过方便法开示能所不二,显示出我们这样的层次,这个法你们听懂了没有啊?我们来看,大家注意啊,这是真心,是不是。真心现出了我们的第七识的时候,这就是见精,大家明白吗?这里的见精、见性,我们不是经常讲吗,讲一二三四五,脑袋没有想一二三四五的时候,一二三四五,在不在啊?就在这里,这就是我们见性,这就是我们第七识,大家明白吗。第七识,所有的第七识就是一个第八识。第八识怎么来的呢,就是由第九识,就这个真心。第九识动了一下念,就变出了第八识,大家明白吗?所以动了一个念,然后跟着就有第二个念,来看第一个念,这就有了第七识。第七识看第八识里的那个念,这是第七识在这里,然后我们第七识,通过这前面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通过这六根,再看外面的六尘,再去看灯光,大家明白吗?然后我们的心呢,就从这里转到这里,从这里又通过六根转到那里了,所以我们的心一直在十法界里执着,大家明白了吗?这时候我们的心已经离开了本位。所以讲这个理啊,藕益大师打了个比方,要讲这个理,难到什么程度啊,难到就是,扎一个孔啊,把这个胡子拔下来,栽倒那个孔里这么难,一个人能不能扎一个孔,把胡子栽活了,能不能啊,很难讲的。而且要理解这个理呢,藕益大师讲,怎么难呢,就跟那个蚊子咬铁棒一样,它能不能咬得动啊,这是古人,认为明心见性这么难。我们看今天我们这些蚊子,能不能把铁板咬动,是不是,就看我们今天能不能把这个胡子栽活了,试试看啊,搓搓手,好,这是十番显见最后的总结啊,很重要。大家记好啊,这个手套五根指头表五根,是不是。这个里面表意根,是不是。意根是不是在这个里面啊,在心脏里面啊,是不是。六根,这里呢,是空如来藏,先把它竖起来,竖得高高的,我们当初就是一个无形无相的真空,这是按照通教禅宗的分别法,当初我们就是空如来藏,就是一个念也没有,一片风,一滴雨,一个人猫狗相都没有,什么也没有,什么也没有,他就具足无量的智慧德能,而且就知道自己是什么都有。比如来讲,我现在心里,你们能不能看到我心里有没有什么啊?你们看不到,但我心里我知道,我还有苹果,还有巧克力,我还有《楞严经》,我还有眼镜,是不是?我自己知道不知道啊?我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我知道。你们的眼睛也看不到,我的眼睛也看不到,无形无相啊,可是我心里有,这就是空如来藏,懂不懂啊?所以我们的本体呢,无非是理俱和事照,理俱就是性具,就是我知道这个心。事照,就是现出来这么多相。所以这个时候呢,就是我们一个念,什么也没有,是不是,虽然什么也没有,我心里是不是有这些东西啊。虽然有这些东西,我想跑出来就跑出来,我不想跑出来就不跑出来。突然呢,动了一个念,比如这个念就在这里,是不是。从此,这里有了一个念,是不是这里有个对立了,是不是就是二啊,这就形成了虚空,大家明白了吗?这个相就出来了,在《楞严经》里叫第一念,叫业相,业相没有相,他是动相,业是动的意思,带有造作的意思。有了这一念动,有了这个虚空,跟着二念,三念,无量的念,叫第二念,无量的念叫第二念,懂不懂啊?就对着第一个念在观照,这就叫转相,也就叫我们的第七识。就观照我们第一个念怎么回事,因为它有虚空是不是观照了,这里就是[晦昧虚空。由这里的真空,变成有形有相的这个虚空,同时产生了空间和距离,叫虚空。那么当出现这一念的时候,当出现这个转相的时候,我们自己知道不知道啊,所有这些,是不是都是他啊,他这个时候认识、知道,但他知道,他能不能动啊?他不能动。他一动,我们完了,永远也找不到真心,是不是?你走到东,他跑到西了。他就是如如不动,他现多大,多大就是他,现小也是他,现大也是他,我们要找到很简单,是不是,停止妄想当下就是在这里,这个真心一定是不动的。所以,当转相产生,第七识成就的时候,这个时候他开始执着自己了,我真有智慧啊,怎么样怎么样啊,我还能分别啊,我还能择取啊,这个时候,已经造成,叫后七转识,在这个位置,在这个右手的第七转识,是不是。他是往外发展,在这里呢,叫前七转。对着第一念而产生了虚空的感觉,到后面的第七转,然后再通过六处,形成了地水火风,肉团身根,众生相,世界相,是不是。好了,第七识可以通过,我们这个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往外攀缘,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也是尘,也是相分。外面的色身香味触法,也是相分,也是尘。然后通过这里的眼根,看到那个灯光,是不是灯尘啊,是不是色尘啊,啊这是光,是不是意识啊,从此我们的心就停在光上,懂不懂啊。然后通过这个耳朵,听到外面的声音,啊这个声音真好听,然后我们的心就停在声音上,大家明白了吗。所以这里的五种俱生意识,就是与我们的这个意根,通过眼耳鼻舌身这五根,对色身香味触这五尘,产生五种意识心,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是不是。然后产生这五种俱生意识来讲,又回过头来,通过意根来分别出第六种意识心,哎呀,声音真好听,这个光真亮啊。这个意根来讲呢,就是指我们的心脏,大家明白这个道理了吗。一般的这个意根,有时候把意根混同为第七识,也有这种说法,我们要注意细细的分别。有的人就把意根就说为第七识,还有意根,通过这五根怎么样,但这个说法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区别。 所下面我们看,这个十番显见到最后的功夫,如果一般的,按照通教禅宗那种方便说的话,他不涉及到这一点,就是这个见精,通过我们的这个六根,看到六尘的那个见,如果我们现在这个见停在外面,[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这个见不是那个见,是不是。离开这个见,那个见在不在啊?在啊。那么离开那个见的时候,这个见在不在啊?在这个时候,已经在了,在后七转识里,他已经造成虚空世界山河大地,大家明白吗?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所以佛在这个角度上,把我们的见,从那里,通过这里找来找去的,在这个范围内找不到,你到处找不到的东西就在,不是自己找自己吗,是不是,叫[见见之时,见非是见。那么在我们讲圆顿大法,讲到这个时候,一定要来一个画龙点睛,否则,假使有人听到这里的时候,他就被误导了,是不是。那我们这个时候呢,就变成,进一步讲叫[见见之时,见非是见,是不是。一层一层的明白了吗,这里是见精、见分。见相对所见,这两个见不能混淆,也不能把这个见当成那个见,当我们讲大乘因缘法的时候,我们的佛知佛见,正知正见,不是这个见分之见,凡夫在这个位置已经发生了混淆,把我们的正知正见而转为见分之见,我们就在这里,当我们回到这个位置的时候,你可以证道阿罗汉果位,但你不能破除无明微细烦恼,必须要破除一分灭相无明,你才能够涉及到佛知佛见,这个关系大家搞明白了没有。我们刚才这个次第关系搞明白了没有,所以现在世间法里讲,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大家一定要注意,他还停留在那里,他停留在六种意识心里,他还没有回归到眼根,更没有回归到第七识。在外道的研究已经涉及到第七识。所以有人讲你们佛法,到底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啊,这种说法本身来讲,不着边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他还没有涉及到第七识,他在六种意识心里打妄想。 所以我们再讲一遍,比如我们讲,一二三四五,嘴巴没有讲,脑袋没有想之前,一二三四五,在不在啊?虽然在有没有形象啊?这个时候就在这里,大家明白吗。下面我们个体的本位,我的第七识就在这里,既然我的第七识没有形象,你的第七识有没有形象啊?牛马猪羊第七识有没有形象啊?那是不是所有的第七识,都是一个第八识啊?都是一个第八识就在这里,大家明白吗?因为第八识里真妄和合之心。第九识是不是在第八识里啊?第八识就是由我们第九识,这个真心它打了个妄想而有第八识。打一个妄想,是不是马上就可以,打出有无量的妄想啊,那无量的妄想是不是就是那个业相啊?第九识打妄想是不是无量的第七识啊?无量的第七识共用一个第八识,无量的第七识与我们的真心,共用一个第八识。开口讲这个话没有办法讲,你讲究竟法,就是一个东西变出来的,什么共不共啊,可是你不这样讲,没有办法开口,大家明白吗?所以把我们的真心第九识,在佛法里也叫白净识,定位在这里。第九识里在没有动心起念之前,眼识,意识,七识,是不是都存在啊,他都是我们的性具功德。仅仅它还没有动心起念,没有露行,没有露相,但它是真实存在,这就是不可思议的佛法,他总有一天要抛头露面。比如说动了一个念:啊。这就是第一个念,虽然没有[啊的时候,他在不在?如果我心里没有[啊的话,我现在能不能啊出来?但没有[啊之前,你能不能形成[啊呢?所以这段经文呢,这个法理很难表达,佛和祖师大德,表达为叫[真如不守自性,是不是,哪有守不守,自己还守自己的规矩啊,是不是。不觉心动而有一念无明,是这样表述。所以动了第一个念,马上就有了无量的第二,就有无量的第七识,来盯着这个第一念打妄想,是不是。真心起了一个念的时候,我们的真空已经变成虚空。我们现在打比方,我们有时候什么也不想,在那傻呆呆的,还没有打妄想,傻呆呆的,这时候旁边有个人把我们叫醒:哎,你在干什么?他马上清醒过来了。说你刚才在想什么,人家感到他奇怪,是吧,看你那个样子。他想了一下:哎,他刚才什么也没有想,是不是,有没有这种情况呢啊?打比方,这就是真心。你当时有没有虚空的感觉啊,如果有虚空的感觉,你就有相了是不是,所以我们如果永远停留在这种状态,你永远也不会老一分一毫,但你也不会年轻一分一毫,大家明白吗?你始终那样,也不老,也不小,也不死,这是打这个比方。好,真心打了一个妄想,现出了虚空,现了个第八识,那么跟着就有无量的第七识,第七识都是第八识里见分在打妄想,就把我们本有的佛知佛见,真心的那个真,变成能见的见、见分。我们心里本来是亮的,我们心里的亮,既不是这个光亮,也不是黑暗,他光就是光,表面上好像是一样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