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山石窟
须弥山石窟第5窟大佛楼大佛塑像。在宁夏固原市须弥山南麓,有一百多处石窟,总称“须弥山石窟”, “须弥”是梵文音译,意为宝山。这里峰峦迭嶂,岩石嶙峋。夏秋之际苍松挺拔,桃李郁然,景色异常秀丽,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少有的风景区。具有重要艺术价值的北朝、隋唐时期的须弥山大型石窟艺术造像,就开凿在“宝山”诸峰的峭壁上。它和名震中外的敦煌、云岗、龙门石窟一样,都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瑰宝。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与仅开凿在一座石崖上的国内大多数石窟迥然不同的是,须弥山石窟开凿在鸿沟相隔的8座石山上,格局奇特,而且各沟之间有梯桥相连。须弥山峰峦叠嶂,林木繁茂,傍有流水,风景秀丽,是西北黄土高原不可多得的风景区。各沟之间都已架梯搭桥,以方便游览。
须弥山石窟初创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公元384-417年)和北魏(公元386-534年),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北周和唐代都在这里进行过大规模的凿窟造像活动。须弥山至今保存有历代石窟132个,其中70个洞窟有雕造的佛像,较完整的洞窟20多个。这些石窟分布在山势迂回的八座山峰的崖面上,自南而北依次是大佛楼、子孙宫、圆光寺、相国寺、桃花洞、松树洼、三个窑、黑石沟。远远望去,石窟层层叠架,状如蜂房一般。作为丝绸之路沿线的古文化景观,须弥山石窟已延续了l500多年。岁月的风雨剥蚀了石窟的外表,但其可与山西云冈、河南龙门大型石窟造像媲美的艺术成就,只会随着岁月的流逝更加珍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