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照 发表于 2016-9-1 14:37:36

略谈对佛教艺术的基本思维

就一般境界的美学设计或艺术创作之发生而言,乃是以天然环境、地方礼俗、生活习惯、历史经历、社会潮流、文化底蕴等等客观的有形或无形、直接或间接环境为基础。再加上创作者个人的家庭、教育、技术养成等生活成长背景,以及社会、国族、文化等认同的后天所塑造之基本人格,基于生活需要或美学渴望,而发想及完成的。 然而以佛法的艺术观而言,更高境界的设计与艺术,却是在这基础上,更透过个人的人生价值观、心灵涵养深度与佛法之生命终极关怀等,展现出一种既即俗而又超俗,最终觉悟人性而又慈悯一切的美学呈显! 这样的呈显,无论是建筑、雕塑、美术、音乐、艺文、文创等,可能表现为一种温文、简约、宁静、朴质、深邃、神秘,也可能表现为温暖、贴心、热情、亮丽、富足、丰满,也可以是冲突、惊悚、煎熬、苦楚,甚至离经叛道、惊世骇俗……但这都是真实的植基于对生命的深度涵养,与对一切众生不舍之悲念的觉性基础上的,而非出之以无病呻吟、东施效颦、哗众取宠的肤浅或名利心态!其作品,终究不离反思生存、生活与生命的内省特质,同时也总是对一切生命、一切宇宙万物,充满着明净、尊重、慈悲、温暖、不舍关怀与善巧摄化的。 这乃是基于佛法觉悟与慈悲之生命终极关怀,所流露出来的一种,甚深的清净护念之情。其与西方基于人对至高神的敬畏、崇拜、服侍与赞美等,或基于人对环境的探索、奋斗、对抗与征服等为基础的艺术基本思维;甚至与中国儒、道二家之配天行道、人天合一等的艺术基本思维,皆有所不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略谈对佛教艺术的基本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