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本(心静如水 发表于 2016-8-30 17:20:10

以佛法里藏、通、别、圆这四种次第,来分析这个「如是」

下面我们再以佛法里藏、通、别、圆这四种次第,来分析这个「如是」。藏、通、别教为不了义大乘,圆教为了义大乘。藏教菩萨从有形有相的「有门」而入,修六度万行无量法门,广度众生。但是他没有破除法执。仅仅是心量大。他见到的「如」是「人我空」,「是」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这是藏教菩萨的「如是我闻」。通教菩萨,他破除一切相而见「空性」,经过不可思议的苦修苦行,极个别的修行人能够破除一分灭相无明而证得一分空性。所以通教的「如」是证得一分人我空和一分法我空。通教的「是」,通教把它判为「无明相」,所以这是通教的「如是我闻」。别教菩萨,他证得藏教的人我空和通教的法我空并「从空出有」,再来体悟「俗谛」,体悟有形有相的万法。所以他「从空出有」以后,他仍然能够体悟到万法与我的本性是一体。但是他必须「从空出有」才能体悟万法之相,「从有归空」才能体悟到万法之性。他有次第性,能体悟到中道之义。那到了圆教的「如是我闻」,在「空」当下即是「有」,在「有」当下即是「空」,无量万法当下就是一个「中谛」。所以只有到了圆教,才是最圆满的「明心见性」。

当本(心静如水 发表于 2016-8-30 17:21:40

这是讲「如是我闻」。「如」者「阿」也,「是」者「弥陀」也,「我」者「佛」也。如是我闻,万法皆成;如是我不闻,万法皆不成。
要知道,佛讲三藏十二部经就是为了讲「如是我闻」;佛讲《法华经》《楞严经》,就是为了讲一个「如是我闻」。「如是我闻」就是为了讲一句「阿弥陀佛」。所以如果不知道佛是怎么回事,找都找不到,能成佛吗?不是异想天开?净饭王和王后把释迦牟尼生下来,又抚养成人,他能不能成佛啊?那我们念几句佛,拜几拜佛,怎么就可能成佛啊?
为什么几千年以来「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明白了吗?就是因为没有得到正法,而自以为得到了正法。这种悲哀的局面,从我们法华道场起,要画一个句号!我们发愿:要把释迦牟尼佛一万年末法扭为正法;要把在弥勒佛出世前这五十六亿七千万年灭法扭为正法!这就在于我们把握住「如是我闻」,这是佛法的命脉!
这个法重要啊!把这个道理搞明白了,你怎么样修都成佛!你戴金耳环的时候,你观照金耳环是什么东西?嗑瓜子时观照,我在嗑瓜子,还是瓜子在嗑我?你一念观照就明白,念念观照,定力加深。即使你还有种种烦恼习气现前,不会落三恶道。摩登伽女是个贱女,几句话证三果罗汉。阿难行善积德无量劫,还是个初果。这就是妙法啊!

正航cq 发表于 2016-8-30 17:43:03

阿弥陀佛
所谓‘藏通别圆’仅方便说已,诸法相一已。操作时切不可执法、被法缚;学法之督镜是:转法而不被法转。俗曰名非名谓之名也。

当本(心静如水 发表于 2016-8-31 16:10:15

正航cq 发表于 2016-8-30 17:43
阿弥陀佛
所谓‘藏通别圆’仅方便说已,诸法相一已。操作时切不可执法、被法缚;学法之督镜是:转法而不被 ...

感恩师兄法布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以佛法里藏、通、别、圆这四种次第,来分析这个「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