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是誰?佛在哪裏?怎樣才能見到佛?
佛是谁?佛在哪里?怎样才能见到佛?《佛说阿弥陀经》:「佛」字,可说为有形有相的「化身佛」;「说」字,观照为无形无相的「报身佛」,它表智慧;当然变成说法和语言,那就是「化身佛」;这个「阿弥陀经」观照为「法身佛」。这个经题就是三身佛说法。
那当我这一个念变出了眼睛能看,变出了耳朵能听,现出了人相、鬼相、牛相、马相的时候,这一切的相当下有没有离开这个念?是不是当下还是这个念呐?比如说拳头是一个念,变成了这是什么(打手势)?这是锤子,锤子当下是不是拳头啊?当下是不是这个念啊?那反过来讲,我的拳头没有变现锤子的时候,拳头当下是不是锤子啊?
打官腔来讲:一念就是三藏,三藏就是一念;一念就是无量法,无量法当下就是一念。拳头变成锤子、剪子、扫把、木排、兔子的耳朵,五个指头代表无量的指头,这无量的万法当下是不是一个拳头啊?是不是一个念啊?既然都是一个念,锤子也是你,剪子也是你,扫把也是你,那锤子当下是不是剪子啊?剪子是不是扫把呀?人是不是鬼?鬼是不是苹果?苹果是不是茶杯?茶杯是不是释迦牟尼?释迦牟尼是不是猪八戒?诸佛出世就是要讲这个法。
这是总体上讲一念,那么我们再分开来讲三个如来藏。一切有形有相的万法——诸佛菩萨、天人鬼畜、泥巴瓦块、风云雨雾、香甜苦辣、是非好坏长短、能看到、听到、想到、能分别出来的一切东西,都叫有,都叫相,这叫「不空如来藏」。那么,在无始之初——无始是真实说,之初是方便说。当这个十法界没有一尊佛,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动物,没有一个植物,没有一块泥巴,没有一片风,没有一滴雨的时候,连这个虚空都没有,那个无始之初就是一个灵体,就是一个人,就是一个念存在。
你不要问这个灵体什么时候来的,从哪里来的,这叫「法尔如是」!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不是后来才有这个样子。无始无终,连现在都没有,它就是这个灵体;什么形、什么相都没有,可是它是真实存在;虽然什么形什么相也没有,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它就是十法界万法。
欣赏别人是一种境界,善待别人是一种胸怀,关心别人是一种品质,理解别人是一种涵养,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学习别人是一种智慧,包容别人是一种能力,借鉴别人是一种收获,赞美别人是一种支持,理解别人是一种宽容,感恩别人是一种升华!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从欣赏、善待、学习、理解和感恩开始!
打一个不确切的比方:我们在这里,知道自己有多少家当,是不是?沙发、席梦思、电脑、电视、小轿车,还有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一想是不是都有?但你现在能不能拿出来给我看一看?虽然拿不出来,是不是在你心里?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打这个比喻。我们当初这个念就是真实存在,什么都没有,它就什么都有,这叫「真空」,而不是虚空,也不是断灭空——断灭空连虚空都没有。注意,这是打官腔、讲口头禅。这个无形无相真实存在的东西,我们把他方便说为「0」,方便说为「原始佛」,方便说为「空如来藏」。
第三个如来藏至关重要。前两个如来藏,在藏教、通教、别教都分别从各自不同的境界能够有所觉察。这第三个如来藏是圆顿大法最高境界,叫「空不空如来藏」。它究竟了义,即空即有,非空非有。非空是对空说非空,非有是对有说非有。实际上讲「空不空如来藏」,它已经把「一心三藏」次第圆融在一起。看上去是讲三个如来藏,其实它就是一。所以圆顿大法讲,非一非三,即一即三。我下面还要打比方。为什么许多人对「如来藏」大法听不懂,认为是在听天书啊?关键在于讲法的人流于讲口头禅。
现在我们把三个如来藏与佛法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名相概念来对应。不要忽略打官腔、讲口头禅的作——它可以帮助我们提起正念,提起观照;以此为前提,再结合日常生活来打比喻。
与「性」和「相」对照:不空如来藏是「相」,空如来藏是「性」,空不空如来藏就是「性相一如,性相不二,即性即相,即相即性」;
与「理」和「事」来对照:不空如来藏是「事」,空如来藏是「理」,空不空如来藏就是「理事圆融,理事不二,理事一如,即理即事,即事即理,有其理必有其事,有其事必有其理」;
与「空」和「有」来对照:不空如来藏是「有」,空如来藏是「空」,空不空如来藏即是「有空不二,即空即有,即有即空」;
与因缘法来对照:不空如来藏是「随缘」,空如来藏是「不变」,空不空如来藏就是「不变随缘,随缘不变」;
与「阿弥陀佛」来对应,不空如来藏是「弥陀」,空如来藏是「阿」,空不空如来藏就是「阿弥陀」,「即阿即弥陀,即弥陀即阿」。
用拿手好戏来对照:不空如来藏就是手掌,就是锤子、剪子、扫把、木排、兔子的耳朵……可以这样变,可以那样变,空如来藏就是一个拳头;以做梦来对照,不空如来藏就是梦境,空如来藏就是梦人,空不空如来藏就是梦中佛事,梦境即是梦人,梦人即是梦境。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阿弥陀佛!敬礼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南无大佛顶首楞严经!!!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与「性」和「相」对照:不空如来藏是「相」,空如来藏是「性」,空不空如来藏就是「性相一如,性相不二,即性即相,即相即性」;
与「理」和「事」来对照:不空如来藏是「事」,空如来藏是「理」,空不空如来藏就是「理事圆融,理事不二,理事一如,即理即事,即事即理,有其理必有其事,有其事必有其理」;
与「空」和「有」来对照:不空如来藏是「有」,空如来藏是「空」,空不空如来藏即是「有空不二,即空即有,即有即空」;
与因缘法来对照:不空如来藏是「随缘」,空如来藏是「不变」,空不空如来藏就是「不变随缘,随缘不变」;
与「阿弥陀佛」来对应,不空如来藏是「弥陀」,空如来藏是「阿」,空不空如来藏就是「阿弥陀」,「即阿即弥陀,即弥陀即阿」。
用拿手好戏来对照:不空如来藏就是手掌,就是锤子、剪子、扫把、木排、兔子的耳朵……可以这样变,可以那样变,空如来藏就是一个拳头;以做梦来对照,不空如来藏就是梦境,空如来藏就是梦人,空不空如来藏就是梦中佛事,梦境即是梦人,梦人即是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