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内提问:怎样理解无为法?
一切有为法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无为法怎样理解呢? 做一切而知一心,是做而无做,为而无为。 星伝风语离对立,为而无为
无为,应该作无上同解;根据印师开示,无上是无上下左右,无东西南北,因为不空如来藏万法自身,万法自心,心外无法,一体无差别离对立。。。
所以,无为就是解作,无对立而为,无上之为
心经: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无得,无所得,无无明,亦无无明故,
无声胜有声,无动无不动,无静无不静,
包括佛的无学位,无漏,等等,都在告诉我们,一切唯心现,大光明藏中谁不是谁,
无为也好,有为也罢,都是因缘和合聚散之物而已 做一切而知一心,是做而无做,为而无为。 本帖最后由 生灭无生生不生 于 2014-12-20 16:39 编辑
做一切事不执着即是无为,以无为之心行有为之法,有为法也变成无为法,以有为之心行无为之法,无为法也变成有为法,心就是这么好玩,想什么执着什么他就是什么。推荐看《楞严经》http://www.fahua123.com/thread-335-1-1.html 自性而出{:soso_e163:} 本帖最后由 当弘-皓月 于 2014-12-27 17:52 编辑
谈到无为法,在佛法中,无为法就是无因缘造作的理法,也就是无生灭变化而寂然常住之法。通常与法性,真如为同一义。但它并不是真心的本来面目。若以此来判定佛法的真谛,则知见还是俗谛(第二义谛)而非真谛(第一义谛)。在俗谛中,广义地说,人、天、声闻、缘觉乃至藏、通、别前七方便中,则各显其因地知见深浅与果地道行之差殊。唯有圆教一佛乘《法华经》《楞严经》一心三藏之理,才是真正的彻法底源,本末究竟。其他各门各派各个经典,都留有不同的尾巴,有的法门尘沙烦恼都不能除,有的法门是无明微细烦恼或者全部不能除,或者部分不能除,有的法门,连粗重的见思烦恼都不能除,所以只有圆教菩萨见真真如性之理,以此如来无上果地觉作为因地心,圆成当下果地修证。明因识果,带果(指圆教菩萨见道即证之分真涅槃之果)行因。进而修因证果,入无上道。金刚经云: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然金刚经属于通教禅宗经教法门。其论述的无为法实指空如来藏之境界。而别教的次第三藏也不能通达空有不二,性相一如之理。还要从有入空,从空出有且要实修实证。所以均不是第一义之无为法。第一义者,无为的当下即是有为,有为的当下即是无为。无为而为,为而无为。性空之于缘起,菩提之于涅槃,无二无别。明达此理,即入如幻三摩之地,即闻即修,即修即证。顿悟当下,即不历僧祗获法身,弹指之间超无学矣。其后解行并重,知行在道。因次第尽之时,即示无住涅槃之境。--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如是“宴坐水月道场,修习空华佛事”,如是--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此真有为,此矣真无为也。 执着无为的当下就是现有为。 一切有为法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无为法怎样理解呢?
比喻一个例子:一个人说她家三千金。这是有为法。是个名字相而已。但是真实说为老张家的第三个女儿叫三千金,为实体即无为法。这是比喻啊,引导我们智慧切入。
所以我们要用心体会法华经第二品为方便品。意思说方便当下即是真实,这个很重要啊,因为第二品是为后面二十六品开道而分而说之!
那么佛法的无为或有为是我们妄想而有,即那个真如说为无为。因为一切相因心成体啊。所以那个体方便说为无为。从六根对六尘境界中解脱出来。
当我们见到那个真如后,随着起心动念又显出一切法。叫妙有。叫有为。
故有为和无为是不是当下一个人一个念在转啊!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