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361940 发表于 2014-12-19 11:04:30

禅修的科学实验

有关佛教的科学实验太少了,自己虽然有兴趣,也愿意配合这些实验,但是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事情。所以,也一直没有实现这些兴趣。因为佛教里面可以研究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光是经典里面可以落实分析的东西就看不完,更何况还有那么多的祖师精辟见解。

所以,目前自己的精力还是放在了学习中。过的是看看书、写写日记、打打坐的日子。说起来好像很悠闲,实际上身体也是一直处于不停地“干活”之中。记得自己还写过一篇日记《过年心闲身不闲》,实际上自己不光是过年这样,平时也是这样的,真的是日日心闲身不闲。

说远了,我们现在还是把自己看这篇原文的感想和认识供养给大家。与大家一起讨论分享吧。这篇实验报告全文主要是分成整体(Abstract)、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与讨论(Discussion)四个部分。当然作为一份完整的报告,它把整个实验的来龙去脉也说了一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里主要是看看这四个部分。

首先,这份报告报告了这个实验室的情况;参与实验的科学家情况;参与实验的目标人员情况(长期禅修人员和刚学一周禅修的人员);以及方法等等。这主要是证明这份报告的真实性、可对比性、和可靠性等等,是一份很经典的实验报告,自己以前也是常常写的。这样大家就知道这个实验是干什么的了。

从整体来说,这份报告主要说长期禅修或者叫冥想的人,他们在禅修或者说是冥想甚至是平时的时候会诱发脑电波γ-波段振荡和相位同步,并且振幅持续在高位。这跟一般的人的脑电波γ-波段振荡和相位有很大差别。这导致这份报告后来所说的结果。

从方法上来说,他们选择了八位长期禅修或者叫冥想的修行人来采集数据。这些修行人的禅修时间在一万到五万小时之间。另外一组人是刚学了一周禅修的人。根据目前医学上对于肌肉放松、心态安静等等项目的脑电波数据来做比较。主要测试他们在放松状态下的广普脑电波各项指标,观测脑电波γ-波段振荡和相位同步以及振幅情况等等。

结果发现,有长期禅修或者叫冥想的人脑电波γ-波段振幅很高;他们的脑电波γ-波段振荡和相位同步等等数据很突出。这从目前医学对于人们的心态数据来说,就是这些人比较容易放松;心态比较容易平稳;对于各项心理问题的出现和承受力都有很大的不同。

最后他们对这些情况进行讨论。这个用词很有意思他们是用Discussion,表明不是权威的确定,只是对这些神秘的情况进行讨论分析。这里着重指出了禅修的时候和休息的时候数据是不同的;安静的深度跟年龄、身体等因素关系不大,而是与以往禅修时间的长短有很大的关系。

最后的结论是因为各种未知的因素太多;所要观测的内容还不是很明确;很多数据只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目前医学的标准来进行;这些数据只能提供一个很粗的范围的研究(很不明确);这个实验只能提供给将来深入研究的人作为一个参考……说白了就是一个很不成熟的实验。

这就是我自己看这份报告所得到的结论,因为科学家对禅修了解得太少,要想一时半会儿就把禅修进行量化实在是太困难了。再加上因为我自己的英文太差,又全是生字看不懂,翻字典也得不到很明确的解释。好在现在找到了原文,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这里就把这份报告附录出来。

不过这个实验是目前对于禅修或者说是冥想是最最全面的分析了。虽然是依赖于心理学的范畴内来做的实验,很多数据量化依赖于心理学的范畴,而心理学的量化本身也还在完善之中,必然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尽管这样,这个实验也是有很多突破的地方。

因为,以前从来没有人做过有关禅修人员心理量化的实验。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来说还是第一次。因为感性的东西要想进行量化,无论是在指标、还是在经验上都是很欠缺的。所以,这是一个很难得有关禅修量化的先例。将来必然会作为一个里程碑而得以纪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禅修的科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