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南老居士与台湾佛教
雪庐讲堂印经功德会编印丛书献言雪庐老人李炳南
炳公老师与我
雪僧在台中初期因缘
追思李乡长炳南─回忆屏东念佛团成立经过
学习雪公精神
滴尽最后一滴血
台中莲友心目中的雪公老师
李炳南居士大事年表
李炳南居士推动的社会福利事业 雪庐讲堂印经功德会编印丛书献言
‘李炳南居士纪念文教基金会’成立的宗旨,在于继承雪庐老人遗志,发扬老人弘法利生的精神,弘扬儒佛文化,协助政府推行社会教育。因此,我们设置了雪庐纪念讲堂,除定期举办佛教文化讲座外,并在讲堂中附设印经功德会,编印通俗性佛教丛书,印赠初入佛门的同修,及社会上不了解佛教的人士,使他们正确的认识佛教,由起信而理解,由理解而实践,进而解脱烦恼,获得身心自在。 近年来社会上思想混乱,邪说充斥,五花八门的新教派,像雨后春笋似的冒出来,说通灵,说神通,说灵魂出窍,说世界末日,使好神奇者趋之若骛,也使想以宗教安身立命的人士眼花撩乱,无所适从。 雪庐讲堂印经功德会,是以弘扬佛陀正法的理念,来选印经书。凡是涉及外道邪说,附佛法外道谬论,以及荒诞不经的迷信书籍,一概在摒弃之列。我们印经会同仁,是以负责认真的态度,介绍佛陀思想,佛教文化,佛法修持的方法;我们印出的书籍,必可代表佛法圣洁与纯正的一面。 雪庐讲堂印经功德会草创伊始,根基未固,尚赖我佛们同修、社会各界,予以扶植与支持是幸。 于凌波 八十四年八月于雪庐纪念讲堂 雪庐老人李炳南
于凌波 李炳南,名艳,字炳南,号雪庐,法号德明,别署雪庐、雪叟。山东济南人,清光绪十六(一八九○)年庚寅腊月七日生。父寿村公,世居济南城内券门巷,好善乐施,教有义方。 雪庐自幼聪颖好学,诸经子史,循次读诵,善诗,能奏笛,好剑术,兼治岐黄之术,无不精妙。 民国纪元初,雪庐二十三岁,与济南学界组织‘通俗教育会’,担任会长。五年,更名为‘通俗教育研究会’,设讲座于西门月洞,又时往各集镇游行演讲,编印通俗歌曲以改善风俗,为省政当局奖誉有加。 民国九年,出任莒县典狱长,目击监房湫隘,垂悯囚徒,谋有以改善,纡折五年,卒得重建监舍,设施完善,炳焕宽敞。同时又倡德化重于刑齐,加强狱中教化,俾囚人知非向善。 时,南昌孝廉梅撷芸光羲,任山东高等检察厅长。撷芸为祇洹精舍杨仁山老居士入室弟子,专治法相唯识之学,于济南大明湖畔设佛学讲座,讲授唯识,雪庐每讲必与,深受赞赏。 民国十六年北伐期间,兵临莒城,县知事弃城走,城内秩序混乱,雪庐率警兵维持秩序,安定人心。十七年,悍匪刘桂堂部犯莒城,县长北去,雪庐联合机关及邑中士绅,组织临时县政委员会,抢救灾民,守城待援军。民国十九年,阎冯反蒋之中原大战,莒城被围,日遭炮击,民食殆尽,人命不保。雪庐在城中,偶阅及丰子恺《护生画集》,深感弭兵之本乃在戒杀护生,遂为苍生立誓,是难不死,决定终身茹素,未几莒城解围,乃实践誓言,自此不复肉食。 是时,印光法师驻锡苏州,创办弘化社、印赠佛书,远地但付邮资即寄,雪庐函索,获寄赠《学佛浅说》、《佛法导论》等小册,读之欢喜,心仪印光法师,而路遥无由皈依。越数年,遇一居士系印光法师弟子,雪庐说明夙愿,居士允为函介。以此因缘,通信皈依于印光法师。又三年,专诚到苏州报国寺谒印光法师,师在关中接见,勉励有加。师在关中接叩见者,例语十数分钟,而雪庐竟蒙开示终日。 民国二十三年,莒县重修县志,总纂为庄太史心如,分纂及预其事者均邑之鸿儒,雪庐由狱政转任分纂,其中古迹、军事、司法、金石四类,皆由雪庐负责纂修。三年事竣,因庄太史之推荐,应聘入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府任秘书,旋晋任主任秘书。 二十六年,芦沟桥事变,中日战争爆发,华北相继沦陷,国民政府迁重庆,雪庐亦随奉祀官孔德成入川。在重庆时,一日路过长安寺,闻太虚大师卓锡寺内,雪庐早年读《海潮音杂志》,久慕大师德风,今得是缘,即求谒见。既入室,欣见梅撷芸居士亦在座。是时,长安寺设佛学社,太虚大师选人赴监狱弘法。梅撷芸以雪庐荐,雪卢乃与蜀僧定九师,遍莅重庆及附近各县监所作佛法演讲,颇有绩效,太虚大师曾题字奖慰之。 战时重庆,日机轰炸无间日,雪庐随孔奉祀官迁重庆西郊歌乐山,林间平屋数间,命名曰猗兰别墅。歌乐山巅有云顶寺,无僧住持,为公教眷属所杂居。殿楹悬标曰‘佛学讲演会’,为太虚大师所书,询问之下,知为大师所设。雪庐喜其幽静,每晨必陟登礼佛诵经。日久未见有人来讲演,始悟楹额是为护法保权所悬挂,乃请于太虚大师,愿任讲席,大师许之,数年间听讲者日众,终致庙宇为之重新。 抗战胜利后,随孔奉祀官还都,居南京三载,曾随孔奉祀官三返曲阜,以道路梗阻,仅一返济南探视家人。在京期间,以普照寺及正因莲社为道场,讲经弘法。三十八年,雪庐六十岁,只身随孔奉祀官来台湾。 雪庐抵台后,奉祀官府设于台中市复兴路一陋巷里的一幢日式平房中,他办公于斯,食宿于斯,于公务安顿后,即觅弘法之所。初觅得法华寺,首开讲《心经》,继讲《四十二章经》。他是一位有执照的中医师,在寺内设中医诊所,施医济众,又辟图书阅览室,广置佛书,供听众阅读。由是法缘日广,讲经场所扩充到灵山寺、宝觉寺、宝善寺,慎斋堂、菩提场、佛教会馆等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