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照 发表于 2016-8-12 20:39:05

人生的苦与乐

北京龙泉寺动漫制作中心微电影拍摄花絮(图:龙泉视界)
每个人从一呱呱坠地,就开始了苦乐交织的人生。虽然人人都追求幸福的人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它。人生的状态,到底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一、为求享受诸自在,工巧技能由慧生人生活在这世界上,与动物一样,都有着种种的欲望和需求。但是,人生的绚丽多彩和自由广大,却 远远超过了动物。分析一下二者的不同,主要在于欲望和智慧两个方面。动物和人虽然都是有欲望的,但是动物的欲望很简单,只会考虑跟自己有关的东西,不会去 想很多问题,所以动物的生命状态很难有所改变,而人的欲望就复杂很多,有善的欲望,也有恶的欲望,欲望的不同,带给人生种种苦与乐的不同境遇。此外,动物 没有智慧,而人有智慧,所以,动物的知识极其有限,而人类的知识极为丰富。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为了满足欲望而去学习、获取的,是依靠智慧而获得的。智慧是 人区别于动物的最大特点,也是人类成办一切事业、获得一切利益的根本。比如我们要做一顿美味可口的饭菜,如果具有了相关的知识和智慧,那么做出来的饭菜就 会很好吃。如果缺乏烹饪的知识和智慧,虽然你很想把饭菜做好,米、面、菜等各种原料也齐备,但是到底怎么炒菜、怎么烧饭,心里却是糊涂一片,那样做出来的 饭菜就会很难吃。再比如盖房子,我们可能花费了很多财力、物力和人力,但房子却没有盖好。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智慧,又缺少相关建筑知识,所 以能力也就不足。如《佛说福力太子因缘经》说:“所起精进,若无智慧,虽得义利,而无有成。所作工巧,若无智慧,虽复营修,不能摄持。是故应知,智慧能成 一切事业,若人修作,多获义利。”(卷第二)我们人类身、语、意所有的行为都跟欲望和智慧有直接的关系。比如人觉得走路很辛苦,就会思考: 怎么样能够走得更快,并且不那么辛苦?于是就有了自行车、汽车、火车等种种的发明,乃至飞机的诞生。《菩提资粮论》中说:“诸论及工巧,明术种种业,利益 世间故,出生建立之。”(卷第五)在日常生活当中,所有琳琅满目的物品,种种细密精巧的设施和丰富完善的物质条件,都是在人类智慧的指导下,凝聚、累积了 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能而创造出来的,其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种种欲望,让人们生活得更好。《优婆塞戒经》中说:“有智之人,所学世法,于学中胜,以是因 缘,便得财富及大自在。”(卷第二)但每个人的欲望是不同的,每个人的智慧大小、深浅、高低也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的生命状态也就各不相同。二、物质难疗人心苦,心态乐观纾身病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以智慧为指导,而发展出高端的物质文明来。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 越发达、越来越丰富,那么我们的人生是否也变得越来越幸福、越来越快乐呢?这就很难说了。富饶的物质能让我们的身体获得一定的安乐,无止境的欲望却只能让 心灵越来越干渴。如《大庄严论经》所说:“若其多欲者,诸根恒散乱,贪求无厌足,希望增苦恼。然此多欲人,常生于欲想,贪利无有极,如摩竭鱼口。”(卷第 二)《十住毗婆沙论》说:“若不知足者,设得满世间财物,意犹不足。”(卷第二)即使我们物质方面的生活应有尽有,但是如果精神生活很空虚,精神食粮很匮 乏,精神信仰很迷茫的话,那么人还是会觉得生活得无可奈何,感到痛苦和郁闷。尤其是当我们面临老、病、死的痛苦时,物质更是显得那样苍白无力,对我们保持 身心快乐起不了丝毫帮助。我曾经接触过这样两位居士朋友。第一个人得了癌症,接受化疗住了一年医院,但病还是没有好转。 我就劝诫他说:“既然生了这个病,目前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治疗,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那么你就应该学会去坦然地面对,让自己内心放松,不要老把这个病放在 心里,否则病还会加重。”他接受了劝告,慢慢地,人的心态逐渐宁静下来,生病带来的痛苦就随之减少了很多。试想我们一旦听到自己得了绝症,一般都很不容易、也很不愿意去接受这个事实。这样肉体上的痛苦再加上精神上的折磨,就会苦上加苦,越来越苦。而接受这个事实不等于人就会死得快,其实病情反而会因为心情放松而好转。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生的苦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