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照 发表于 2016-8-9 19:26:26

佛教所说的六根本烦恼有哪些


  文/智远居士  烦恼即迷惑,人类因迷惑而造诸恶业,受种种的痛苦。这痛苦的来源,乃由六根本烦恼而起的。现略说明于下:  (一)贪--是贪爱,贪恋,贪着。对于五欲过分追求,或不义的窃取,或对自我的财物与所学的理法,悭吝不舍,不肯教导于人;只为私欲,损害他人。若贪之不得,心内痛苦,所以称为烦恼。  (二)嗔--嗔恚,对违逆不顺之境,不能忍受,生起忿怒,或横起暴恶,损害他人,或饥渴寒热到来,无涵养心,而怨天尤人。所以华严经云: “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  (三)痴--是愚痴迷昧,智慧闭塞,是非不辨,事理不明,谤无因果,起诸邪见,名为愚痴。因愚痴而妄生贪求,求之不得,则成嗔恚。故愚痴为三毒(贪,嗔,痴)总根,能造伤天害理之事。  (四)慢--是骄傲自大,看不起人,对于他人不如自己的,或超过自己的,乃至与我程度相等的,都表现轻慢态度,造成不能与人和睦共处的苦恼。  (五)疑--是怀疑不信。对佛教真理、善恶业力、以及世间一切实事实理,都不能诚信无疑,而滋生邪见,造出是非恶业。  以上贪、嗔、痴、慢、疑五烦恼,谓之思惑,即思想上的迷惑错误。其性质顽钝,难以制服,不易断灭,故称为五钝使。  (六)不正见,由思惟不正,产生错误的知见。有五种不正见,即是:  (1)身见--或我见。因执此身以为有“我”,其实此身是五蕴(色、受、想、行、识)四大(地、水、火、风)和合而成,是无常败坏之物,由无知而执之为永恒不变,即是身见。  (2)边见--边是偏差的意思。即谓所得的知见,有所偏蔽,各落一边,或执常或执断。执常的知见: 以人死仍旧为人,牛死仍旧为牛,贫穷永远是贫穷,富贵永远是富贵。执断的知见: 以人死一灭永灭,不受因果报应,则作恶何畏?  (3)邪见--不正的知见。不信正法。无善恶的因果,毁谤圣贤,不行善事。  (4)见取见--见即指前说的“身见、边见、邪见”;取是取著或者妄执不舍,执以为实。  (5)戒禁取见--戒是戒止杀盗淫妄的行为;禁是禁绝饮酒、赌博、吸毒等嗜好。持戒和守禁,本来是好的,可是妄自执著不正的戒禁,就成不正见。如印度有一种外道,他们持牛戒,或持狗戒,学牛食草,学狗食粪,或作投岩,投水,赴火,卧荆等种种苦行,以为可以证得圣果,所以称为戒禁取见。  以上五种不正见,是知见上的迷惑,称为见惑。如闻正法,即能顿断,因为易断之故,称为五利使。五钝使和五利使也称十使,由此十使而起见思二惑,故为烦恼的根本。

清法华论坛 发表于 2016-8-9 19:56:19

南无阿弥陀佛

清法华论坛 发表于 2016-8-9 19:56:35

南无阿弥陀佛

清法华论坛 发表于 2016-8-9 19:56:54

南无阿弥陀佛

清法华论坛 发表于 2016-8-9 19:57:25

南无阿弥陀佛

妙放A(一幽香) 发表于 2016-8-9 20:16:37

《法华经》是菩萨修行的法门,学净土的人不能学。这是天大的错误啊!“汝等勿有疑,我为诸法王,普告诸大众,但以一乘道,教华诸菩萨,无声闻弟子。”谁是菩萨啊?大家都是菩萨,佛门之中连声闻弟子都没有!这可是佛在《法华经》里的金口玉言!

一妙法 发表于 2016-8-9 20:27:32

烦恼即迷惑,人类因迷惑而造诸恶业,受种种的痛苦。这痛苦的来源,乃由六根本烦恼而起的。现略说明于下:

一妙法 发表于 2016-8-9 20:28:02

一)贪--是贪爱,贪恋,贪着。对于五欲过分追求,或不义的窃取,或对自我的财物与所学的理法,悭吝不舍,不肯教导于人;只为私欲,损害他人。若贪之不得,心内痛苦,所以称为烦恼。

一妙法 发表于 2016-8-9 20:28:31

(二)嗔--嗔恚,对违逆不顺之境,不能忍受,生起忿怒,或横起暴恶,损害他人,或饥渴寒热到来,无涵养心,而怨天尤人。所以华严经云: “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

一妙法 发表于 2016-8-9 20:28:48

 (3)邪见--不正的知见。不信正法。无善恶的因果,毁谤圣贤,不行善事。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佛教所说的六根本烦恼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