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活地”之谜:每年生长1至3厘米
大自然奇观——“活地”(图片来源:扬子晚报)[原标题]镇江千年古刹藏“活地”2010年,中央电视台10频道《走近科学》栏目的编导和记者,来到镇江新区千年古刹绍隆禅寺,对寺内千百年来出现的奇异现象“活地”进行探究、实地拍摄,并邀请上海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教授蒋明镜一行四人,携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地下震动测量仪,进行周密细致的现场勘测,希望能解开这千年之谜。据悉,这块“活地”每年约以1-3厘米的速度微微隆起,使得铺在上面的地砖自然升高,由于给僧人做佛事行走带来不便,一般十年左右,他们就不得不铲一次土,铲平几年后又会凸起如初,至今依然。千百年来有很多人试图前来揭秘这一奇异现象,但均无结果。也有人曾认为,这个地下有膨胀矿物质,但为什么仅仅局限于这块方桌大的地方,也难得其解。一日上午,《走近科学》栏目组采编人员已随上海专家赴同济大学,对现场测量的数据及采集的样土等,利用先进仪器进行科学分析。神奇“活地”已凸出地面30厘米30余年来已铲过3次绍隆禅寺位于镇江市东郊大港圌山风景区五峰山下,寺内古柏参天,樟木成行,紫竹婆娑,风景宜人。“活地”就位于寺内幽深的中楼忏悔堂(原藏经楼)内。记者跨进挂有“福慧双修”匾额的忏悔堂,玉佛像前,一块明显隆起的地面直夺眼球。“活地”长2.5米,宽2米,上面铺着罗地砖,由于地面自然升高,四角的罗地砖已被撑裂,分成两开。用尺一量,“活地”已凸出地面30厘米,让人惊讶不已。在场的僧人告诉记者,由于“活地”徐徐向上凸起,给他们做佛事行走带来不便,不得不铲平。改革开放30余年来,他们已铲过3次,最后一次是在2001年,再过两三年,他们又要铲土了。丹徒区佛教协会副会长、极乐禅寺住持、78岁的比丘尼觉俊对记者说,从1983年绍隆寺对外开放第一天起,她在这里生活了多年,先后为“活地”铲过2次土。她回忆道,文革期间,绍隆寺成了农业中学,学生们成天在“活地”上蹦蹦跳跳,“活地”依然悄悄地向上涨,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千年古刹绍隆寺僧人把“活地”作为“镇寺之宝”绍隆寺住持、镇江市佛教协会副会长觐云法师介绍,绍隆禅寺始建于唐朝宝历年间(公元825年),一高僧云游到镇江大港五峰山山脚下,在荒郊野外中,突然发现这块“活地”,认为这是“龙舌”,龙是代表神圣,代表吉祥的,便决定将寺庙建在龙头之上,不久因一场大火夷为平地。宋绍兴年间(1132年),又一高僧因为看中“龙地”,在原址重建,后又毁于火灾。到了明朝,经比丘尼募化,于万历14年再次修建,名曰莲觉寺,不久又改称为绍隆寺。千百年来,绍隆寺众僧尼把“龙地”作为“镇寺之宝”,以“龙地”为荣,把“龙地”看做比自己的性命还重要,常年用最好的罗地砖覆盖,上面搁放着佛桌用来掩护,世代相传,尽力保护,寺庙虽经沧桑,但“龙地”未受到任何破坏。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一日上午,《走近科学》栏目组采编人员已随上海专家赴同济大学,对现场测量的数据及采集的样土等,利用先进仪器进行科学分析。 用尺一量,“活地”已凸出地面30厘米,让人惊讶不已。 在场的僧人告诉记者,由于“活地”徐徐向上凸起,给他们做佛事行走带来不便,不得不铲平。 千百年来,绍隆寺众僧尼把“龙地”作为“镇寺之宝”,以“龙地”为荣,把“龙地”看做比自己的性命还重要,常年用最好的罗地砖覆盖,上面搁放着佛桌用来掩护,世代相传,尽力保护,寺庙虽经沧桑,但“龙地”未受到任何破坏。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法华经》是菩萨修行的法门,学净土的人不能学。这是天大的错误啊!“汝等勿有疑,我为诸法王,普告诸大众,但以一乘道,教华诸菩萨,无声闻弟子。”谁是菩萨啊?大家都是菩萨,佛门之中连声闻弟子都没有!这可是佛在《法华经》里的金口玉言! 南无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