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花开
五月,是生长的季节。五月的大地,草长莺飞。五月的厦门,姹紫嫣红。五月的莲池,荷花悄然绽放。于一段幽静的时光,一张桌子,一壶茶,一本书,一炷香,一个慈祥关爱的眼神,一个安宁优雅的举动,一群停下忙碌的学人,交流着佛法的人生正见,交流着如何落实修行。在我心里,这,就是幸福,简简单单。这里,清清净净。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翻一页日历,发现进入书院已经三个月了。猛然回头,原来每一个师兄都在无声地发生着改变。看问题的角度渐渐开阔了,对他人的理解宽容渐渐生起了,对自己和人生的认识渐渐清晰了,对世界和环境的了解渐渐深刻了。就这样,我们接受者佛法点点滴滴的润泽,也接受着彼此的鼓励和随喜。心,安稳了、开阔了;笑容,增多了、从容了;交流,越来越通畅了;行为举止,越来越柔和自在了;相互的情谊,也越来越和谐了。
五月的最后一场共修结束后,我和小安师兄一起在班级同学的陪伴和祝福下踏入了新的一岁。这个生日,对我来说是特别的。说它特别,是因为它简单却温馨,就像那巧克力蛋糕的味道;说它特别,也因为这是第一次和师兄们一起生日,带有禅意,也充满了感动。我也是第一次在这么多人的面前分享了我和爸爸的故事。因为在我心里,爸爸就是一位活菩萨。
他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却给了另一个生命完美的父爱。他不是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却身体力行的实践了“爱”这个字。如果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如果说爱是无限包容,又有担当;如果说爱是一饭一蔬,平平凡凡;那么,在平凡的爱里,在很多年之后,我才渐渐懂得了他给我的这份感情里所承载的意志力和承担力、所做出的牺牲,一切是那么不容易。是要在远离他乡之后才明白,他给我的这份感情分量是那么充足,是我精神世界里最有力的支柱,是我在孤单的夜晚深沉的想念。是要在经历和成长之后才看到,他在我心里种下的那颗慈悲的种子,已经开始生根。以前曾无数次的想过,究竟是什么,可以让一个人能够这样不计代价的去爱那些和自己毫无关系的人,学佛之后,我想我找到了答案,那是人心中善的力量。是爸爸,让我开始明白了什么是爱,那种不求回报的付出,只为了竭尽所能地提供能量让别人生长。父母恩重,是我在这个生日里最大的感受,也是对这份恩情的感知,让我体会到自己是一个幸福和富有的人。
在生日之时,忆念父母恩情,由忆念父母恩情扩展到忆念一切众生的恩情,这是我学到的。
有人问我,你们书院在学什么?我答,先学做人吧。是的,我们并没有在学怎么成仙,而是在学怎么做人,做有慈悲的人,做有智慧的人。导师的每一次开示,共修的每一次主题,都在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原来修行是在修自己的心:感恩的心、满足的心、恭敬的心、宽容的心、清净的心、关爱的心……原来修行,是在每一个平凡日子的一点一滴中体现:在餐桌上、在马路上、在办公室;在行住坐卧中、在工作中、在与人交往中……
如果说佛法的智慧是一盏明灯,能照亮世人脚下茫茫的路途;如果说佛法的慈悲是一缕暖阳,能融化世人深埋心中的苦痛;如果说佛法的清凉是一杯清茶,能沉淀世人散乱的心性;那么我想,在这个充满刺激和诱惑、浮躁混乱的时代,在各个被满目琳琅的商品和高楼大厦充斥的城市,仿佛事事都在试图累着人的身、揪着人的心,而书院是一朵默然盛开的莲花,这朵莲花,不是盛开在高山之巅,为那勘破尘世的隐士,而是盛开在人间烟火中,为平凡的众生而开、为你我而开。它的芳香,只为了给每一个被无明遮蔽的凡人指引一条明朗的出路,它的纯洁,只为了给每一个漂泊的游子一个究竟的归宿。
偶然看到一句深具佛理的话: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需要完美的因缘巧合。每一朵莲花的盛开都需要天地万物的润泽恩赐。佛法说,有因有缘集世间。书院这朵莲花的盛开,集中了师父的慈悲宏愿,集中了许多有缘人的倾力相助,它更是因众生生生世世对幸福的渴望、对解脱的渴望而化现的清凉。
通过对导师“人生佛教”系列丛书的学习, 我渐渐意识到了我们每一个佛弟子的责任:让菩提之花开满人生的四季。不仅自己走向菩提,也要让佛法的慈悲之花,开满天地人心;让智慧之花开满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而我们,要先把自己内心的菩提种子呵护好,让它生根、开花、结果,并和菩提道友们在菩提路上相伴、生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