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当开 发表于 2016-7-18 07:30:43

勿做习惯的奴隶

http://wh.zgfj.cn/d/file/JiChu/2016-05-20/0a093c28a2c91d7b16da01b0441c9c30.jpg  检讨自己的“习惯”和“愿”是否相应
  
  我们平常不知不觉中,都在培养一些习惯,没注意到它与我们往生的“愿”相应不相应,若不相应,可能就会给自己制造烦恼,制造往生的障碍。习惯可以比喻为一只刀子,它本身是没有什么好和坏、善与恶,你如果懂得善用它来切东西使你方便,就是善用;如果不会用,切到自己的手,流血受伤,痛得叫唤,就是误用。所以刀子本身没有好坏,是看我们怎么运用,习惯也是如此。对我们念佛人而言,能帮助我们定心,往生无障碍的,便是好习惯,值得培养;会障碍往生,增加挂碍的习惯,应该放下。
  
  勿做习惯的奴隶
  
  有人把自己的种种习惯看得很重,当作宝贝似的,非常珍惜,都不容许稍加改变。比如说:他某些东西,一定要放在某一个地方、朝某一个方向,牙刷要排成什么角度,冰箱里面的菜一定要整理成什么款式;睡觉必得要在某床、向某方位,否则睡不着;读书一定要坐在某张椅子,才读得下;念佛一定要用某种形式,否则会不习惯;大碗要排成什么样子,筷子要摆成什么形状,锅子要刷到什么程度,衣服必要几点洗、几点去晒、几点收起来……。像这样,生活有规律的习惯,本来是很好的,但是如果别人和他的习惯不一样,他就起懊恼、唠叨不停强调:“我习惯怎样怎样!我不习惯怎样怎样!”别人如果没有按照他的习惯,他就觉得别人很不对,觉得别人都不会做事情,都没规矩。他虽然嘴巴没说自己很会做事情,但是其实内心都觉得别人做的,不合他的意,认为别人做的不如自己做的好。像这样就是反而被习惯束缚住了,变成了习惯的奴隶,也变成了傲慢的奴隶。可能他那些习惯并没有带给他什么大的利益,反而给他很多生烦恼的机会,使他生活更不快乐、不自在。
  
  生活规律而不受习惯束缚
  
  我们试想深远一点:如果有一天我们死了,什么牙刷、碗盘、冰箱里剩下的菜,自己根本就不能带走,别人更不会要,可能统统会被丢掉。说实话,亡者留下来的东西,别人多少有忌讳,如果我们不是像某些高僧大德,一生为公忘私那么伟大,而且又有许多好学生怀念我们,那么也不会有人盖纪念堂,保留我们生前生活环境给人家参观学习。这么说来,我们坚持自己的个性习气来生懊恼,不肯随顺佛法提高觉性调整心态,这样的坚持、固执于芝麻小事,到底有什么价值呢?到底有什么价值,值得我们每一天都去培养它、去强调它、去为它生烦恼呢?为什么我们不专心培养我们往生的信愿和放下的智慧,反而拼命地培养对娑婆世界的执着习惯?我们要知道祖师大德大部分生活都很有规律,但是他在有规律当中是不受习惯束缚,不会生烦恼的,比如说,当别人没有按照他的习惯,他也很自在不会起烦恼,不会觉得不习惯就不自在。所以我们讲“不作习惯的奴隶”,并不是劝大家东西该乱放或是生活不需有规矩,大家千万不要误会。我们是劝大家在有规律当中,不要被自己设的规矩习惯缚住,别因为我们有种种的“习惯”反而常常遇到“不习惯”、“不如意”的事情;也别因为自己设定了好多规矩和习惯,反而时常都看好多人事不顺眼,处处不顺心,反而多生不必要的烦恼。这样就是错用心,就像错拿刀刃,割伤手一样,把习惯拿来伤害自己,障碍自己的快乐自在。

19770727 发表于 2016-7-18 07:50:46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小雪儿 发表于 2016-7-18 07:56:20

阿弥陀佛!

小雪儿 发表于 2016-7-18 07:56:39

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

小雪儿 发表于 2016-7-18 07:57:14

不做习惯的奴隶

小雪儿 发表于 2016-7-18 07:57:32

南无观世音菩萨

小雪儿 发表于 2016-7-18 07:58:05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785612364 发表于 2016-7-18 07:59:14

别因为我们有种种的“习惯”反而常常遇到“不习惯”、“不如意”的事情;也别因为自己设定了好多规矩和习惯,反而时常都看好多人事不顺眼,处处不顺心,反而多生不必要的烦恼。这样就是错用心,就像错拿刀刃,割伤手一样,把习惯拿来伤害自己,障碍自己的快乐自在。

785612364 发表于 2016-7-18 07:59:29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一叶莲 发表于 2016-7-18 08:23:41

法华密髓开示 所谓「法华秘髓」 不读《法华经》,你见不到真实义,那么这部《妙法莲华经》包含《大佛顶首楞严经》,《楞严经》也叫《大方广妙莲华王》这两部经典其实是一部经典。 佛在《法华经》《楞严经》把其它一切经典重新定义。《法华经·方便品第二》讲,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在《楞严经》不仅把自己讲的其它经典判为戏论之法——过去的因缘法、自然法,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诸佛出世先讲小法再讲中法,最后涅槃之前必讲《法华经》,把一切法归于临终遗嘱!诸佛灭度以后,菩萨说法无一不是直截了当——只讲《法华经》!我们看了《法华经》一目了然。大通智胜佛的十六个王子,包括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都是十六王子之一,在大通智胜佛入静以后,只讲《法华经》(见《化城喻品第七》);日月灯明佛灭度以后,妙光菩萨——是文殊菩萨前身,只讲《法华经》(见《序品第一》)。没有说佛灭度以后,他的弟子们也必须先讲小法,再讲中法,最后讲大法——没有这个道理 可是《法华经》很难传。佛陀感慨万分呐!无量国土之无量众生于无量劫都不能听闻《法华经》,连闻《法华经》之名都很难得。今天诸位能听到《妙法莲华经》,不知道这是多少天大的福报!根据我们这十来年传法的经验,只要把「如来藏」之义搞明白,你当下成就!当然我们还要讲清楚为什么。《法华经》和《楞严经》,一个是难信,一个是难懂。所以祖师大德讲,「石破天惊观法华,风起云涌演楞严」 怎么「石破天惊观法华」呀?《法华经》就是讲,明白了什么是佛,你当下就是佛!石破天惊!没有根机的人要吓死了!认为你是胡说八道,哄人。可是佛在《法华经》反反复复强调这个法,而且《法华经》最为难信难信,为什么?讲了以后天人大众要害怕,乃至阿罗汉、辟支佛要害怕,乃至藏教菩萨、通教菩萨、别教菩萨都要害怕!菩萨都要害怕,唯有具足圆顿大教根机的菩萨能够信解。为什么不敢相信啊?讲起来真是叫我们哭笑不得。就是因为这个法太简单。因为我们凡夫站惯了——你说,坐到佛土上去。哎呀,我怎么能坐到佛土啊?! 就如同佛在《楞严经·卷七》讲: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就是成释迦牟尼、阿弥陀、观世音那样的圆满之佛,都是易如反掌。大风吹微尘有什么困难!佛在《楞严经》还讲,何籍劬劳,肯綮修证?哪里要你去认真修?!哪里叫你刻苦修!把两个耳朵带来,明白这个道理,你当下了生脱死! 怎么「风起云涌演楞严」呢?那些二乘人在楞严会上向佛接二连三提出质疑,佛一一回答——而且他们提出来的法都是佛当年金口玉言。佛讲:「当初讲的是方便法,我现在讲究竟法」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听说有些法师宣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是经王,《无量寿经》是王中之王——这种说法在三藏十二部经里没有根据。这些都还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凭什么是王。我们这次讲《法华经》《楞严经》是「王」,要从法理法义上来明白。哎呀,佛讲的是对的,它就是王。佛教导我们「依法不依人」。这几千年以来,修行人的悲剧就是依人不依法。谁的名望大,谁的地位高就依,盲从。 「四依四不依」,我们应该明白啊,这是佛陀最后的嘱咐。你传的是正法,即使是魔,我也给你顶礼,以生命来供养你;你传的不是了义之法,我可以不理睬你。依法,要「依了义法不依不了义法」。三藏十二部经唯有《法华经》《楞严经》是了义之法。 《楞严经》这个经题要讲全了,叫《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阿含经》这类的,是小乘经典;《金刚经》《华严经》《地藏经》等等,叫做权教大乘。所以大乘分权实之别。在开讲《法华经》《楞严经》之前,所谓的三乘法有小中大;开讲《法华经》以后,万法归宗。《法华经》《楞严经》叫圆教、实教、满字教、究竟一乘了义。因为佛过去把大乘法说为是胜义法,讲到《楞严经》时便没有办法再讲了,故而把《楞严经》说为「胜义中真胜义法」 要明白,过去讲《金刚经》,讲《华严经》,讲什么真如本性,到了《楞严经》怎么讲的?妄真同二妄! 所以破妄见真所谓的真也是妄!《楞严经》不是讲真如,是「真真如性」。《楞严经》的核心——整个虚空世界,过去、现在、未来,上自诸佛菩萨,下及天人鬼畜,旁及山河大地、树木华草、风云雨雾,一切的一切,我们能够耳闻、目睹、身受,还有看不到、听不到、那些真实存在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人一个念之所变现。打个比方,如人在梦,梦中境界千千万万,万万千千,都是做梦的一个人一个念变现而已。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勿做习惯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