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bu8080 发表于 2016-7-15 10:37:40

“至诚”和“恭敬”,实际上是超凡入圣、了生脱死的极微妙的秘诀


.信愿念佛,求生极乐,是最简单最容易,最广泛最宏大的法门。必须极为恳切志诚,才能感应道交,当生亲自获得念佛的真实利益。如果懒惰懈怠,毫无敬畏之心,虽然种下未来得度的远因,而亵慢的罪过真是不堪设想。就算来生能够得生人天两道,也很难高预莲池海会的菩萨。至于佛像,应当作真佛看待,不可当作土木铜铁等看。经典是三世诸佛的老师,如来的法身舍利,也应当作真佛看,不可作纸墨等看。面对经像时,应当如忠臣面对面地侍奉圣主,孝子读诵父母的遗嘱一样。能够做到这样,则没有业障不消除,没有福慧不具足啊。现今士大夫学佛的人很多,然而全是读佛经的文句,理解它的义理,作为口头闲谈,来博取一个“大通家”的虚名而已。至于恭敬志诚,依教修持的人,这样的人实在非常难得。我常说:想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必须向恭敬心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如果心中毫无恭敬导致亵渎轻慢,则罪业愈增,而福慧愈减了。可悲啊!【书一】十三
    202.礼拜诵经持咒念佛,种种的修持方法,都应当以至诚恭敬为主要心态。如果诚敬到了极点,经典中所说的功德,纵然在凡夫地不能够圆满得到。而其中所得到的利益也已经很难思议了。如果没有诚敬心,就如同唱戏。戏里的苦乐悲欢,都是假装出来的,不是由内心中真实发出。纵然有功德也只不过是人天的痴福而已。而得到这种痴福,我们必定倚凭它造作恶业。将来的苦痛什么时候能到头啊?【书一】十八    203.说到至诚、说到恭敬,这两个词语世间所有人都知道,其中的道理世间所有人都不明白。我自己由于罪业深重,总是期盼着可以消除罪业,来报答佛恩,常常从古代高僧大德们的行持风范中寻求答案,终于明白了“至诚”和“恭敬”,实际上是超凡入圣、了生脱死的极微妙的秘诀。因此我常常谆谆告诫有缘的人这两个词的深妙道理。


——印光法师嘉言录

wx_c9G21Q3F 发表于 2016-7-15 10:44:26

南无十方法界常住三宝

wx_c9G21Q3F 发表于 2016-7-15 10:44:45


南无妙法莲华经

wx_c9G21Q3F 发表于 2016-7-15 10:45:06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

wx_c9G21Q3F 发表于 2016-7-15 10:45:23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wx_c9G21Q3F 发表于 2016-7-15 10:45:39


南无过去多宝佛

wx_c9G21Q3F 发表于 2016-7-15 10:45:55


南无十方分身释迦牟尼佛

wx_c9G21Q3F 发表于 2016-7-15 10:46:15


南无法华经中一切诸佛

wx_c9G21Q3F 发表于 2016-7-15 10:46:32


南无法华经中一切菩萨声闻缘觉得道贤圣僧

wx_c9G21Q3F 发表于 2016-7-15 10:46:47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至诚”和“恭敬”,实际上是超凡入圣、了生脱死的极微妙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