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自己的言行,少批评他人。
多管自己的言行,少批评他人!深刻地理解他人、认识自己。
不要因为自己的一点所见就否定一切,因为自己并不确切了解别人的一切行为,更不了解别人的发心。等到自己有能力了,看到做得不好的人,就要去帮助他。仅仅站在一边批评、排斥,对自己没有利益,对他人也没有价值。
认真反省、改正缺点,大家一定会更加尊重、信赖你的。
听不了批评、掩盖自己的缺点,才是最“没有面子”的事。
为了保护“我”,排斥一切不中听的批评或建议,就是弟子相不具足的表现。要常常去思维自己的不足,希望自己能进步,把自己的心调得谦下、柔软,又有直面自己的勇气和动力。这需要长时间的努力。
自己做得比较好的,不要看不起做得不够好的人,更不能厌恶、排斥,以嗔心去批评。
有时候,赞美和做朋友比批评和教训更能帮助一个人改变。“愈激愈厉,责善之大戒也。”自己先不要有嗔心、起烦恼。
若已看破一切,内心自然安宁。常人所言“看破一切”,是用一种悲观的眼光去看待一切,被内心的妄想、偏见蒙蔽,眼里的黑暗更浓厚,不是“看破”,是“看错”。内心中真正有佛法,是以慧眼看透无常、缘起,而内心有不竭的动力去行动。
我们常常会去挑对方的错,抓住他的错误和缺点不放,证明“他也有一堆毛病,还来说我”,以此平衡内心;或者想“他是在法镜外照,修错了”等等。其实这都是自己内心狡猾的烦恼在找借口。要不断成长,就必须学会面对批评。
锋利的宝剑,都是在石头上磨出来的;越是挑剔、严厉的人,对我们的帮助越大。如果生活、工作中没有人批评我们,我们受不了一点委屈,才是真正可怕的事。不要把重心放在揣测他人的“恶意”和“成见”上,而要放在自我提升上,前者只会让自己增长厌恶与排斥,越这样想越是疲惫不堪。
对于他人烦恼的发泄,不要执著在意,更不必针锋相对,默默听着就好了,不往心里去。平时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柔和、中道。
往事不可追,多想想未来要做什么、现在要做什么。
多管自己的言行,少批评他人。不是说别人做错了也不能指出来,但在批评别人前,要先控制自己的嗔心,否则就成了烦恼;再者,如果别人对自己没有信心,批评也难以真正帮到对方,反而结下恶缘、树起隔阂。想要帮助别人,修好自己是第一步,与对方培养好业缘是第二步。
阿弥陀佛! 多管自己的言行,少批评他人!
深刻地理解他人、认识自己。 阿弥陀佛。 多管自己的言行,少批评他人!
深刻地理解他人、认识自己。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命自我立!感恩顶礼一切!
多管自己的言行,少批评他人!
深刻地理解他人、认识自己。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