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感應!幽誠所感·清泉複流
晉
朝時,敦煌郡有僧名釋曇摩羅刹。曇摩羅刹,華譯法護,俗姓支。八歲的時候就出家了。出家後,每天能背誦經文一萬字,並立志弘揚大乘佛法。他到佛教的發源地
西域各國遊學參訪,並帶了許多梵文經典回國,翻譯出了正法華經等幾部經典。到了晉武帝末年,曇摩羅刹大師隱居深山,山裡有一條清澈的泉水,大師常常到這泉
裡取水洗漱。後來,這條山泉的水卻變得混濁最後斷流了。曇摩羅刹大師在已經斷流的山泉邊徘徊歎息道:“是因為人的德行太差,不知惜福而貪得無厭,才清泉斷
流啊!”說來奇怪,在大師說完話後,清清的泉水忽然從已乾枯的泉眼中噴湧而出,山泉又恢復了她在深山裡的鳴唱。世人都說山泉是受釋曇摩羅刹大師的德行所感
動才複流的,因此都稱他為敦煌菩薩。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