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内涵:说苦~说难~说福~说利
http://a4.qpic.cn/psb?/54e1b282-2abf-447b-a2a0-a2576c8281b5/kBAhko.BQCU3WZ4hZUC5nvVURIxrBHOnACQ6HIu7TWc!/b/dPsAAAAAAAAA&ek=1&kp=1&pt=0&bo=fALfAQAAAAAFB4Q!&t=5&su=5168125201&sce=0-12-12&rf=2-9说苦
苦,在每个人、每个阶段、每个历史过程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从味觉上认识苦-从味觉上讲,如果一个人一开始,尝到的东西是甜的,吃少许的苦,人就能体会到苦的滋味;如果尝到的苦是轻微的,再吃比原来更苦的东西,人便不会觉得原来的苦。反过来去品味,轻微的苦会变的比更苦的东西甜;轻微的甜会变的比轻微的苦更甜。人生不也是这样吗? -从感觉中感知苦-苦,本来是人味觉上的感知,而人把人生中对痛苦、辛苦、苦难的苦,看的更苦。把疼痛说成痛苦,把辛劳当成辛苦,把艰难叫成艰苦。看的比味觉上的感受还要刻骨铭心的苦。-从失去后体会苦-一个人奋斗了一生,既没有达到名,也没有获得利,他不会觉得苦;一个人,奔波了一生,达到了名、获得了利,人会觉得甜;一个人,辛苦了一生,失了名、丧了利,人会觉得比没有得到双倍的苦。 -从比较中理解苦-传统的认识上,人把苦,认识的很简单。从造字的角度上讲,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苦字,属于上下结构,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一个古字,合成苦。后来的人认为,过去的人结草为庐、以草为衣、以草为食的生活是苦。后人对前人的认识,是一个相对的比较的过程,没有具体的标准划分。苦,是相对而言的,只有时空上或同一层次不同人群的比较和人与人之间的比较,才会知道自己与别人相比,是甜还是苦。-跳出人身看人的苦 -人生在世,人与人比较,看到人都是这样的人身,人人都这样,人不会觉得苦。其实,与更高层次生命的身体相比,用更高层次生命对人的认识来看,人生活的很苦。正因为人有了人的肉身的束缚,人受不了寒冷的侵袭,受不了炎热的烦扰,受不了饥渴的困惑,受不了劳累的困扰,受不了病痛的折磨,受不了情志的困顿。 -人把人的身体,描绘的如何好,是人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的孤芳自赏,是与比自己更低层生命相比的沾沾自喜。修炼的人,通过正法修炼,体会到人的灵魂脱离人肉身后妙不可言的自由、如意;体会到更高层次生命没有人身束缚的殊胜、庄严、大自在、大神通;与人所在的境界比起来,会觉得人生的苦更是苦上加苦。 -跳出人性看人的苦 -我这样给人说,人以外更高层生命的境界,人会觉得不可信和虚无缥缈,不认可我的观点。我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讲一下,也许你会理解我的苦心。 -人人都去过厕所,也在厕所中看到过厕所里面的粪便、屎尿,和厕所中爬行的虫子。站在厕所虫子的角度上讲,厕所的粪便是它们的美味佳肴,屎尿是它们的江河湖海,其中寄存的微生物,是不是也像是人中的植物、动物、海洋生物那样,成为它们生命中的营养呢? -如果它们中也有文学家,是不是也会把它们生存的环境,描绘的像天堂一样美呢?如果它们中有政治家,是不是也像人一样,把自己这个民族、国家所占领的领土,当成矿产丰富、地大物博的国家那样炫耀呢?如果它们中也有军事家,是不是也会炫耀自己的强大、侵占别人的领土呢? -站在更高层次生命的角度上看人,与人站在厕所看厕所内的生命一样的苦、一样的短暂和一样的可怜。人不想把自己的生存环境看的那么坏,是人脱离不了人的情,对自己生存环境的认识。厕所内的生命对厕所外的人不理解,与人对更高层生命的不认识,是不是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呢? -高层次上看人的苦-其实,从另外空间看,对苦的认识有另外的理解。人觉得苦不好,总想回避人生的苦难;在另外空间看,人认为的苦,恰恰是高层生命求之不得的。正因为人的苦,人在这里才能修炼;正因为人有苦,人才能在苦中消人的业,成就人的果位;正因为人承受苦难,人才能从人苦难的修炼中,体会到修炼的好,体会到高层生命的美。苦,造就了人,把人升华到高层生命中去,才显的更高贵、更难能可贵。 -只有修出人身,才会知道人身的苦;只有看到真天界、善境界,才会体会到低层生命的苦;在正法的引导下,坚定修心、坚持修命、勇猛精进,才能脱离人身的烦恼之苦、才会体会挣脱轮回的樊篱之甜。-人类啊,醒醒吧!人生的苦海无边无际,回归洪大的佛法才是心灵的彼岸。珍惜这万古难遇的机会,从人的“苦”中走出来,从人身的“苦”中走出来,从生命轮回的“苦”中走出来,才会跳出真正无边的苦海。 --
说难
我这里说的“难”,与难经和中医没有关系。我要说的“难”是灾难的“难”。 人生在世,总有一些难伴随着人一生,有的人遭的难多一些,有的人少一些,这是从旁观者角度上看人对“难”的认识。 中医有一本书叫《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作者秦越人,相传是古代神医扁鹊所著。难经,从名词表面看,八十一难,好像是灾难的难,其实不是。在这部书中,难经,指的是疑难的难,是解释中医理论的一些难点和疑问。
我这里说的“难”,与难经和中医没有关系。我要说的“难”是灾难的“难”。 人生在世,总有一些难伴随着人一生,有的人遭的难多一些,有的人少一些,这是从旁观者角度上看人对“难”的认识。
从个人角度上看,事业成功与知足常乐的人,感觉自己的难少一些;事业不顺和对自己要求严格、理想与现实差距大一些的人,则认为自己是生不逢时、生不逢世、怀才不遇,感觉自己的难就多一些。
笔者从自身角度上来说,看自己的难多一些,看别人的难少一些。人,总会把别人阳光的一面,记在心里,体会别人的幸福。人,也总会把自己的难想的大一些,体会的深刻一点,有人觉的老天对自己不公,有人觉的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表现。
生活在人类社会中的人,总希望自己追求的成功多一些,自己得到的灾难少一些。说一些祝福、功成名就的话,人就觉的从心底高兴;说一些警示人生、提醒灾难的话,人就觉的不高兴,总想回避和抵触。从人的心灵深处想一想,你对“难”是不是也这样理解?是不是也是采取这样的方式去对待?
过去,我对“难”的认识,也和大家一样。我是通过自身的修炼后,才渐渐提高了对“难”的认识。说白一点,人生在世就是难,从人在娘胎里形成、出生、成长到死亡,无时无刻都有“难”在考验着人的生存。
从人对一件事情努力追求开始,无一不是几经魔难,最后才功成名就。那么为什么有的人难多,有的人难少呢?有的人来世时带的德多一些,享受就多一些,“难”就少一些;有的人前世享受多一些,来世时带的德就少一些,要想功成名就,就要通过魔难的考验,才能获得相应的功和名。 其实,对于个人来说,一个人的“难”是有数的。你觉得“难”不好,它该来的时候,还是要来;修炼人看到“难”能考验人,通过魔难能提高自己的层次,总想着“难”来的多一点。但是,你骑着车满街跑,也不一定能找到考验你的魔难。
对于一个人来说,每个人的“难”都是有定数的,都是与自己转生的前因和今世做事为人的后果有关系。在“难”不来时顺其自然;在“难”考验时沉着对待、处变不惊;才是我们对“难”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一个人来到世上,过分追求物质东西,把名利看的很重,若强占别人的名、强取别人的利、强夺别人的情,那不是用自己的德给人家补偿,就是用自己的“难”给别人偿还。
有的人,为了获得本来应该属于别人的名和利,甚至杀生害命,更有甚者,找一个理由,大批的杀人,一个民族一个民族的杀,造下更大的业力,也造成自己早亡、家庭破灭、家族没落、国家分裂。
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也是这样;推而广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块大陆板块、一个星球也是这样……。
个人的“难”不是偶然的,那么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星球,面临的“难”能是偶然的吗?
面对今天的天灾,干旱、水涝、冰雹、海啸、火山喷发、泥石流、山崩、地震、雪灾等所谓的自然灾害,对人来说的灾难,能是偶然的吗?
面对今天的人祸,瘟疫、战争、暴乱、疾病等所谓的不可抗因素引发的灾难,对人来说,能是偶然的吗?
想一想,今天的人类,任意的造假,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今天的政党、集团,为了党派、集团的利益,任意的杀人;为了国家的利益,国家与国家之间勾心斗角、民族与民族之间剑拔弩张、尔虞我诈;人类在同类间,采取各种手段自相残杀;利用造假欺骗别人,最终作茧自缚。发生这些天灾人祸,那不就是必然的吗?
偶然是不存在,必然也是有原因;人解释不了偶然的原因,其实就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个人的“难”,要个人来承受;家庭的“难”要家庭来承担;家族的“难”要家族来承载;民族的“难”要民族来承传;国家的“难”要国家来承继;地球的“难”要全人类来共同承负。 今天发生在世界上的每一场天灾,都是上天对人祸的警示,这只是很小的“难”,人就已经受不了了。如果人不改变不好的行为,人类不改变不真的作为,社会不改变不善的举动,对人来讲,真正的“难”就会来临。
每一次造成人类文明毁灭的“难”,每一次都是人类自己在作茧自缚。那将是人类又一次面临灭顶之灾的“难”,那才是人类文明再一次走向蛮荒、全人类面临的真正的“难”。
人类啊,醒醒吧!从人对“难”的浅薄认识中走出来吧!!从人的心灵深处去找一找“难”的原因吧!!!那才是形成人“难”的根源,那才是解决人“难”的根本出路。
说福
福,在人们的心目中,绝对是一个褒义词。与福字一起组成的词,有幸福、福祉、福星高照、五福临门等,经常出现在对亲朋祝福及对好友祝贺。我也希望众生都有福分,但这也只是人生在世一厢情愿的追求而已。-- 福,在人们的心目中,绝对是一个褒义词。与福字一起组成的词,有幸福、福祉、福星高照、五福临门等,经常出现在对亲朋祝福及对好友祝贺。我也希望众生都有福分,但这也只是人生在世一厢情愿的追求而已。 - 什么叫福?什么叫有福?如何解释福?如何得到福?多数情况下,不是人说了就算。 -什么叫福? - 福字拆开了,就是一个“衣”字旁,再加“一”横、“口” 、“田”字,构成福的最初内涵。从福字面上引伸出来的意思就是,“衣”代表有衣穿;“一”横,代表在人的上面有房产、能给人遮风挡雨,给人平安幸运;“口”代表有饭吃、有人口;“田”字代表有田产,具备这些基本生活条件,就算是有福了。- “一”字,代表天、地,叫人要顺天意、应地理;道家讲,“道生一”,一字也就隐含着“道”的精神;“二生三”,二和三都是“一”的重复,都是从一中派生出来;“三生万物”,要想成就万物,就要珍惜“一”,从“一”做起,才能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 除此之外,“一”字还有更多精神层面及文化深层的内涵在里面,而这里说的是福,故就此打住。 -什么叫有福?- 从字面上看,具备上述“福”字的物质条件,就算是有福之人了。“福”是左右结构的字体,衣字旁占“福”字一半的空间,说明有衣穿,就具备人生存条件的一半;有人口、田产,即有衣穿之后对福的追求更高,占“福”字一半中的三分之二。 -剩下的“一”,只占右半边三分之一空间,而且笔划少到了极限,更说明“一”的珍贵和不可多得。如果,能同时兼备“一”这些精神上的追求、享受,笔者看来,不仅是有福,而且是得道之人了。- 随着人类物质生活的丰富,人对福的追求,远远超出了福字的最初本意。在衣字部分,不仅追求有,更追求花色、品位、质料、等级,已经把衣服最初遮羞、保暖的功能置之脑后。而在一字上,不仅希望房屋能遮风挡雨,而且盼望广厦万间,不仅希望能居住,还得有空调、电视、互联网等,充实房屋以外更多的物质享受。- 在口字上,不仅追求父母双全、儿女成对,而且希望儿孙满堂、妻妾成群、四世同堂、家族兴旺、牛羊满圈、六畜兴旺。在田字上,不仅希望满足于身体的温饱,更企盼良田千顷、良山万亩,用来收租税、产林木、挖矿产、炼金银。- 人在欲望的膨胀下,原来的有福、满足,成了后来的温饱、寒酸和贫穷,原来的有成了后来的无。人对幸福的理解,随着物质财富日增,在比较中,增加了新的内涵和理解。-如何理解福? -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对福的理解,有了更宽广的认识。把福分为五福,叫五福临门。何为五福呢?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把追求长寿、富贵、身体健康心灵安宁、美德,和不遭横祸、不得病痛而善终,结合起来,合称五福。- 后来,五福越来越走向世俗,对五福赋予了更直白的含义。把福、禄、寿、财、喜,都作为人有福的标准来衡量。把康宁、好德和善终,看的越来越平常,慢慢的从人追求和向往的记忆中消失了。 - 而从“一”中衍生出来的文化,和精神上对生命更高的认识,以及在认识的升华中对福的理解,人越来越难以领悟和体会得到。因此,更不用说去努力追求和实现了。 -如何得到福?- 人生在世,并不是想得多少福,就能得多少福。每个人一生福分的大小、多少都不一样,而是与他前生前世、多生多世的修为有很大关系。前生吃多大的苦,今生就能享受多大的福祉;前世做多大好事,今世就会享受多大福分。相反,人的福分就小、福祉就少。 - 那么,是不是人一生的福分就不可改变,就只能听天由命呢?还不是的。有两种情况可以改变人的福分。 - 一是吃亏。过去人们由经验中,得出一句精典的话,叫做“吃亏是福”。因为在吃亏中,人们发现在利益中争斗,虽然吃一些亏,但却会在精神或其它方面,获得满足,得到幸运和福分。人生阅历较多的人,在漫长的岁月中,多数也体会到吃亏的好处。于是,把“吃亏是福”当作座右铭,用来激励自己、启示别人。 二是舍得。舍得的道理,是舍去物质上的东西,便会得到精神上的补偿;舍去利益上的东西,就会得到名声上的补偿;舍去人生在世所追求的名利,即会得到永生永世长久随身的德,会换来更多福分。 - 没有施舍过的人,很难理解施舍人心灵上的安宁和得到德的真境界。只有舍去名、利、情的短暂拥有,才能得到德的永恒和富有,才能在道中永生。-福的真境界 - 站在更高层次上看待福,我发现人追求的所谓福,眼前看是福,长远看是祸。眼前的享受会影响长远的人生,都不是真正的福。用一般人的标准来衡量,今生过的比较有福的人,下一世福会变的薄,享福即是消福,会让人失去很多修炼人求之不得的东西。 - 说白了,人的一切福分和享受,都是用人多生多世所积累的这种“万能的货币” --德,交换来的,这边享受的福分多了,那边积累的德就少了。过去,人们把福禄寿叫做福禄寿三星,把他当成神去敬畏;人们在秤杆上刻了十六颗星,以十六两为一斤,意思是让做生意的人,要时刻想到人的行为有天上的神在看着。- 为什么要刻十六颗星记数呢?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加起来构成了十六两秤,秤的是公平、公正、公道,秤的是公道自在人心。古人深信,天上的神在监督人的行为。 - 当人做坏事时,会损福、减禄、折寿,福分就会越来越少。如果福分损的多了,先天福分不够弥补,就得用先天积累的德来换,叫损德。德,是人更高贵的东西,既可用他换来无所不能的名、利,也能用他修炼成无所不在的功力和功能,把人修到更高境界、更美好的世界。-
说利
人类社会中,没有一个人能离开利,但在利的获得中,多数人对利的理解是利己,少数人对利的认识是利他。不管是利他,还是利己,从根本上去讲,那就是人生的宿愿。用佛家的话来讲,就是缘和怨。人生就是通过利来了缘,通过利来了怨,这是人生在世的真实目地。-
人生在世,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一个情字。把情分开来讲,用两个字总结,一个叫名,一个叫利。情和名,分开讲又有许多内容。这里先说说我对利的理解。- 人类社会中,没有一个人能离开利,但在利的获得中,多数人对利的理解是利己,少数人对利的认识是利他。不管是利他,还是利己,从根本上去讲,那就是人生的宿愿。用佛家的话来讲,就是缘和怨。人生就是通过利来了缘,通过利来了怨,这是人生在世的真实目地。 - 无论人明白不明白、承认不承认,人类社会就是这样存在的。来到这个世界的人多了,就形成社会,有了社会,慢慢的就形成高低贵贱、三教九流。 - 帝王将相们为了显示他们的名,搜刮民众的利。他们把追求的名、利,借由一些虚有的理想来掩饰,让人觉得他们追名逐利是天经地义的,因而掩盖了他们的真实本意。 - 现在的人类,对于利的追求欲望越来越大,用“欲壑难填”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好像获得的利越多,这个人就越成功、越有成就感、越高人一等。在人前趾高气扬、盛气凌人、嫌贫爱富,因此树立了许多敌人,也得罪许多人,还引起众人妒嫉,把自己立于危险的境地而不自知。 - 现今中国有许多首富都年纪轻轻,但不是坐牢,就是中途送了命,然而多数都是自己不经意的行为所造成的结果。表面看,是一个偶然的因,造成偶然的果,其实个中有其必然性的原由,不被人所认识、发现。《太上感应篇》中有一句经典的话:“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 如果一个人获得很大的利,自己的道德水准没有同步提高上来,对于这个人来讲,是很危险的。你手里获得的利,对于你来讲,就像一颗不定时的炸弹,随时随地可能爆炸,让你粉身碎骨。 - 比你弱的多数人,会生出妒嫉之心,群起而攻之;比你强的少数人,会生出贪婪之心,随时都想把你吞掉。对你有管理职能的部门和领导,会以各种理由去检查你、监督你、关心你,稍有不慎,便会得罪一些人,稍不满足,便会招来杀身之祸。 -这些事情,对于与你一样起家,却处于破产、倒闭边缘的人来讲,却都避而远之,这些还不让你感到奇怪吗?而你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处境的危险,还在那里沾沾自喜、孤芳自赏。 - 从前,人们也追逐利,但他们对利的追求,没有现代人有那么大的欲望;他们得到利,也知道如何正确去支配。比如照顾穷人,孝敬长辈,分享自己得利的果实,也因而减少自己树敌的机会。舍了利,得福、得德,更得了平安与快乐。 - 现在,人们把战国时代的范蠡视为财神来顶礼膜拜,先不论他是不是财神,人在财面前,能够平淡以对,不做财的奴隶,不被财左右,不成为守财奴,这就了不起的。范蠡靠智慧发大财,但他却把家产散尽,隐姓埋名避居他乡。- 后来,范蠡靠着自己辛勤工作,又发财致富,然后再把家财散尽。范蠡是主宰财,而不是让财主宰,这样的行为、标准,后人把他当成神,不也是当之无愧吗? -现今世上的大富豪,如威廉.亨利.比尔.盖茨(William Henry Bill Gates III)、华伦.爱德华.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他们捐助的财越多、捐献的利越广、捐赠的物越厚,他们的获利就会越丰厚、越轻而易举。“千金散尽还复来”不只是李白的理想,也是这些成功人士不遗余力做慈善的经验之谈。- 人人都爱利,但利也不是人人能求来的,也不是想追求多少就能得到多少。乞丐不想利吗?为什么就得不到呢?我们多数人对利的欲望,并不比大富豪们少,但为什么总是少数人得利、多数人受穷呢? - 大富豪们出了不少书,介绍很多致富经验,若按他们的方法去做,你能像他们一样获利吗? - 中国人讲为富不仁、为仁不富,你获得的利,是正当获得还是强取豪夺?符合人性的“取之以财、用之以道”的标准吗?也许你会说,我获得的利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获得的。不违反法律,就是正确的吗?违反人的本性,人就会受“道”的制约。 -人,为利而利令智昏,为富而为富不仁,为财而骄奢淫逸,这也是人逃不开“富不过三代”魔咒的原因。 - 勿在利的驱使下利欲薰心,勿在利的诱惑下利令智昏,勿为致富而为富不仁。如果为了获得利,而把自己致之险境而不自知,招来牢狱之灾而不自醒,陷之死地而不自悟,那不仅是利的奴隶,财的奴仆,更是利的牺牲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