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萨钦哲仁波切 | 什么是戒律,戒律是完全的投入
宗萨钦哲仁波切 | 什么是戒律,戒律是完全的投入2016-05-21慈悲月光+ 关注献花(0)
戒律是完全的投入
法有益在始,法有益在中,法有益在未。
换句话说,法永远不会过时,因为基本上,情况是永远相同的。
http://mobiimg.360doc.cn/imgComp.php?fi=0%7c97%7c2016%7c05%7c2109%7c72272418_3%7cnull&s=300_0
什么是戒律,戒律是完全的投入
宗萨钦哲仁波切
现在谈戒律。一般的佛教戒律是说,要在别人面前表现得很好,有一个很好的、有道德的生活:不喝酒、不吃肉、不吃晚餐、不要头发……,很多很多这类事,有很多很多的规定,这些规定我们认为是戒律。
这个也是戒律的一个形式,但是在这个战士训练里,戒律不只是这个意思,因为这个战士根本不在乎他看起来是什么样子,这并不重要,至于你吃不吃晚餐,这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在这个训练里什么才是戒律?戒律在这里说就是完全地投入。我说话的时候,你就完全投入我所讲的话,如果没有完全投入的话,你就没有完全地守戒。这个战士要杀掉很多敌人,用他那把长剑,他要把敌人的脑袋砍下来,很优雅地砍下来,很有“反叛性”地砍下来,还要有信心,当他把那个敌人的头砍下来的时候,他要完完全全地投入这件事。当他完完全全地投入这件事的时候,他可以很优雅地把那个人的头砍下来,非常干净地一刀就砍下来,不需要砍第二下,正好就砍在那个该砍的地方:然后他非常优雅地把剑插回鞘里去。这个时候别人还没有注意到,他已经把这个敌人解决掉了,这么平静。
但是有一些不太守戒的战士,因为没有戒律,他们根本没有办法把敌人杀掉,倒是把剑挥来挥去,但他们什么东西也没有碰到。所以砍得乱七八糟的,他的剑上都是血,手上也是血,自己也被敌人砍伤了很多地方,这时别的战士就问:到底是谁打赢了这场仗,到底谁被杀掉了,看起来乱七八糟的。所以需要一个很好的戒律。
我们的敌人:希望、惧怕、贪、嗔、痴,他们每个都有自己的弱点,如嗔:我们要看到它的弱点是什么,这个弱点就是它的脖子,要从那个地方砍下去,把它砍伤了还不算,一定要把它给宰了。你要确定他再也不能呼吸,同时你也要注意,当你每次把它的脑袋砍下来时,它是怎样防御你,因为那些情绪它们很善于防御自己,它们会伪装成一个喇嘛的样子,或者化妆成一个佛法的样子,很多很多伪装。
问:对于持刀砍下敌人的头,请举一个实例,譬如生气方面。
答:这个例子就是你在生气时,你就瞪着那个生气看,去注视那个生气,那个时候你不去制造那个对象、主体我的生气。因为平时生气的我们都感到很满足,制造很多东西出来。这个问题很好。
问:仁波切您在最近《南方人物周刊》对提到你有女朋友,这件事让许多人感到困惑、不解,甚至难过,请问您是出家人吗?
仁波切答:首先,有一点很重要,大家应该知道持守出家戒律并不是修行的唯一方法。很多传统的社会让你相信,做一个好的佛教徒,就一定要是个出家人,不是吗?很多人似乎受到这样的影响而这么认为。大家应该知道这不是真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出家戒」只是佛陀许许多多教法中的其中一个,只是八万四千法门中的其中一个,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教法可以遵循。
即使在声闻乘这样非常重视出家戒律的传承里,在家众也从来没有被排除在外。佛陀传授了在家众如何证悟的道路,而了解这一点是绝对重要的。否则佛陀的教法会变得非常片面,变得只是为某种类型的人而传授,那问题就大了,佛法会变得像另一种阶级制度。
而另外一种极端的想法是人们因为误导而相信密乘就是没有戒律。你知道我的意思吗?我这样说对不对?一般人会想:「噢,如果你是金刚乘或密乘的修行人,你就不用受戒,你可以有女人、喝酒啊等等东西。」这也不是真的。有非常多的密乘修行者是修持出家戒的。
所有佛陀的方便法门都是如此,当它们慢慢地进入人的意识,遇到了人的习性、传统、禁忌、心理障碍、假设和坚持的原则,这种种因素就可能影响佛陀教法被修习的方法。
譬如说,在西藏,像大宝法王、甘丹赤巴之类的寺院,如果它们的传承上师突然有了女朋友或结了婚,一般人,甚至我自己,都可能会感到非常惊讶。虽然这样的事情以前也发生过,例如第六世的达赖喇嘛,他虽然没有被逐出寺院,但他的作风就没有被当时的社会大众所认同,但现在当我们回顾他的一生时,人们反而很浪漫地说他是位伟大的瑜珈士等诸如此类的事。
其实你是否要做出家人,这完全是你个人的选择。佛陀所传授的修道,从来都不是由阶级、信条或职业所决定的。这是一条非常个人的道路。虽然说修行的方法不应该被传统或文化所左右,但它的确被人的局限所决定。我不是说这样好或不好,但人心就是这样作用与表现的。
好,现在说说我的传承。我所属的传承对于我应该出家或当瑜珈士并没有特定的期待,完全没有。例如蒋扬?钦哲?旺波,对外从来没有佛母,但是蒋扬?钦哲?确吉?洛卓有。你知道「佛母」是密乘的语言吧!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事实上即使到现在,一直有一群人因为种种不同的原因,希望我会受完整的出家戒,尤其是我年轻的时候,现在比较少了。就我个人而言,我必须说我从来没有很想出家的渴望,而这有很多的原因,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我的个性,这是真的。而且,长大后我所处的环境,你也知道,尤其是这个现代社会,要作一名出家人真的很困难。我所谓「我所处的环境」指的是我身边总会围绕很多人,彼此之间就会因此而生起很多的情绪。
你知道吗,如果你是一个隐居深山,生活简单的出家人,那没有问题,你没名,也没有人会来看你,那么你成为一个好的出家人的机会就很高了。但是当你顶着某个传承的头衔,加上各种的宣传,你就被放到了一种处境,一种被社会设计来吸引很多的人处境。而当人与人之间有了吸引力,那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吸引力,不单只是所谓的虔诚心而已。我越了解这一点,越清楚我自己的个性,越觉得虚伪假装其实并不好。再加上我认为出家戒律的现况在所有佛教传统都不太乐观,所以我从来没有很想成为一名出家人,虽然我的确认真地思考过很多次。
同样地,也有另外一群人,可能比之前那一群人还要多,他们因为我身为敦珠传承长孙的身份,很希望我可以结婚,生下传承的继承人。我用我非常奇怪的逻辑来想这件事情,做出家人或是做父亲,对我个人和我的性格而言,问题是一样的。我会是一个好的父亲,好的丈夫,有美满家庭生活的人吗?我得说从我的个性来看,我想应该不会。
而且我同样会有现在的责任,吸引很多人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我不能有分别心,而且你知道吗,我不能说女性不准靠近,我只教男性(虽然说现在的男人也有不同的性取向),因此你可以预见作我的太太会吃多少苦。只有一件事我会跟所有的女孩子说,那就是不要觉得喇嘛们、仁波切们好吸引人,不要掉到那个陷阱里,因为那会是一个非常悲惨的生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