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将方便当究竟----踏破鞋子不如坐破垫子。
勿将方便当究竟----踏破鞋子不如坐破垫子。2015-12-27 妙法莲华修习苑智慧转发,分享法喜!学佛从来都是自己的事儿,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今天在书上看见个典故,大意是--从前有个和尚拜别自己师父要去五台山求佛,那个高僧,意味深长地对弟子说道:何处青山不道场?何须策杖礼清凉?云中纵有金毛现,正眼观时非吉祥。修行好坏,并不观待在圣地驻留多长时间,而取决于是否依教奉行。若修学不遵照导师的教言,只凭借自己的感觉而时时心生满足,对于解脱而言没有任何意义。 索达吉堪布:关于“广游”的忠告 “踏破鞋子不如坐破垫子。”这是我时常自勉的一句话。很多修行人,都以当行游僧为乐,为了参学、为了朝圣,今天到这个寺庙挂单,明天到那个圣山拜访,忙得不亦乐乎。对此举动,我实在不以为然。 华智仁波切说过一段话:为了旅游而朝拜神山,为了快乐而去往寂地,表面上看来是修行,其实不然。身为修行人,在未通达真如境界前,应以修心为己任,不要象浮萍一样四处飘荡。日日被境风所吹,心随外境而四处晃荡,将宝贵的大好光阴白白空过,一旦老病忽至,后悔已经晚亦。 即使想广游,也宜神游而不必劳身。书中自有三千乾坤,一部华严,权作游访旅程,身在方丈之中,遍游华藏世界。无边刹海,任心驰骋,远胜过徒劳身心的奔波。还可避免劳命伤财、顶风冒雨,偶尔还会遭遇山石塌方、强盗野兽袭击,甚至丧失生命等危险。您不妨试试。 真心修行的人们,可否思考一下我的忠言?
来果禅师自行录:朝山 参禅人,外面说空说了,心实满满愁劳。忽小风至,扬尘万里,因未脚跟点地,只得发愿朝山。要知朝山一事,系初出家人,如雀囚笼,势难关住,或师承指去朝山,或自闷难挨拜海,间有老参,欲观真容,见相发愿,拟朝五台见文殊,求开智慧;想朝九华求地藏,怕堕三涂.峨媚山高,非大行难到;普陀路近,稍动脚可登。试问朝山,是还愿的,求智能的,怕堕地狱的,是得福报的,总有重事,定非朝山,不能办到,亦或有之。正式批评,勿分初者,赶办己躬大事,必以大事为大事。大事不了,动脚皆非,触途成滞。何以故?再过干年,山还在世,若山要走,许可急朝。我人幸得出家,应当赶办己事;大事不明,急如星火,何虑其他也?要知人之存殁,在呼吸间,一息不来,还须轮转,果能将心参透,大事发明,得大智已朝文殊,行大行已朝普贤,运大悲已朝观音,发大愿已朝地藏,此是真朝山。止真拜海;若不问为何事出家,为何事朝山者,势必出家,一生修行,只是朝山,为终身事,除此非僧家正事。苦哉!吁嘘!诸佛经教,祖师典章,并未见到,非朝海不是僧人,非朝山不是僧事;只有五夏以前,专精戒律;五夏以後,听教参禅,大劝行人,山不朝,可见山中主人;急将朝山之真诚,转过来安心办道,准朝山之愿,不朝之遇,我替你背;请急放下吧!
慧律法师:误将方便当究竟 大乘佛法的伟大,即在广开方便门。诸如:朝山、拜忏、佛七、诵经、种种法会......。然而大乘佛法的悲哀,就是把方便当究竟。。。。把庄严的宗教仪式,误为佛法之必然。殊不知,庄严的仪式,只是求解脱悟道的增上缘,祖师慈悲藉此因缘而作接引。 在此必须了解:何者为究竟?何者是方便?倘能悟到究竟,所有方便皆是究竟。所谓究竟,就是要见到不生不灭的清净本性。若一切活动,未能配合觉性的启发,只能称之为增上缘。拜忏不能随文入观、自我省察惕励,仍是习气不改,就失去拜忏的意义。朝遍名山,唯独遗漏我慢高山,心地如何能平? 所有方便法其立意本善,但众生往往在相上打转,忽略了应从心地下手。若能了解朝山是缘起法,当体即空,便能悟明心性。但能契入空性,参与一切活动,都能法味盎然。倘误把方便当作究竟,认为自己在修行,欲觅菩提,了不可得。提示:本文资料来源于“_德格宁玛嘉绒寺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1228420102v4bk.html,感恩分享~!今天是2015年12月27日,农历十一月十七,阿弥陀佛圣诞纪念日。阿弥陀佛,又称无量光佛、无量寿佛,为佛教西方极乐世界教主。值此殊胜功德日,愿一切众生皆能时刻念佛忆佛,诚心持诵阿弥陀佛名,祈愿众生离苦得乐,早开智慧,究竟解脱,成就永恒生命,永不退转,南无阿弥陀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