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双遮双照,略谈诸法实相
本帖最后由 随缘起用 于 2015-12-13 11:39 编辑以双遮双照,略谈诸法实相
一、口头禅模式:1.2.3.4
按道场讲法:天地之间,唯有一心,此心无相无不相,分从2个空而理解(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两个空又一体不二,即是空不空藏,进而圆成三藏(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藏),三藏又可以从四个角度予以开示,即是双遮双照的方式:如:非有非空,即有即空。前一句是把空,有进行双遮,后一句是转而双照。或者说为双非双即也可以。
总结而言,就是:一颗心,两个空,三个藏,四角度诠释。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双遮双照是在诠释佛法方面,对三藏进一步的丰富和扩大。
二、以双遮双照,理解:非有非空,即有即空
1、万法非有
天地之间,唯有一心。十方法界,即此一心;即此一心,圆成十方法界。眼前的花花世界,森罗万象,为何不能说为有呢?我们看到这是桌子,这是石头,这是天空,这是云彩,这一切种种的,感觉真实不虚的境界相,是怎么呈现的?是我们的识心,阿赖耶识念念相续,而导致的。这个念念相续,不是我们意识心里,感觉到的念头相续,意识流里的,已经是非常粗浊了。
阿赖耶识的念念相续,见佛与弥勒菩萨问答,佛问:我们凡夫意识里的一粗念头,里面有多少微细念头,有几念,几形,几识。弥勒菩萨说:一弹指的时间内,有32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也就是说,一弹指间,有32亿×100×1000个这么多的念头相续,而且念念都有形,即构造我们的境界相,阿赖耶识的相分,每一个微细念头都有受想行识,可谓五蕴具足。
佛也说过一个偈语,来描述阿赖耶识的微细境界:阿陀那识甚微细,习气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
所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世界,为什么非有呢?因为是阿赖耶识的念念相续,而导致的似有非有,如梦的境界相。金刚经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说的正是此处。如果我们的阿赖耶识,不再一弹指间32亿百千念,念念相续如瀑流,如果定于一念,那么我们眼前的这个世界,就瞬间,处于永恒的静止,而不会改变。如果不再有念念相续,连一念也没有,呈现我们身心世界的,就是一个本来无一物的真空,灵妙真空。也就是所谓的诸佛如来的法身,三藏里的空如来藏,四土里的常寂光净土。。。。。
2、万法非空非无。
前面说了万法非有,都是识心(阿赖耶识),因为念念相续的作用,而呈现的种种境界相。楞严经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可见,这个识心的背后,是本心自性。识心与本心,是一体不二的。种种法界森罗万象、境界相的背后,是我们的本心,真心,所随缘显现而来的。从这个角度而言,一切万 法,当体即有,当体即真,当相即实相,此即会相归性,性相不二。
此处说非空,也是因为避免两种空的偏见:
1、断灭空。言人死如灯灭,死后一切空无。落断灭空见之人,拔无因果,妄言一切皆空无,造善造恶都无妨碍。在小乘人需破除的见惑里,归属于断见。佛也谆谆叮嘱后世学人,宁着有见如须弥山,不着空见一芥子。
2、缘起性空。此空,是我佛宣说之不究竟了义佛法,甚为流行。言,一切诸法,皆是因缘和合而成,而有,而生。任何一法,都是其他种种因缘和合而成,所以当体空无自性。又和合此法的因缘,也是起散无常。所以,一切法是空幻无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而在究竟了义的一乘佛法里,诸法并非因缘和合才有,是自性,如来藏里,本心里,本自具足,随因缘和合,而显现出来。所以,一切法并非空无自性,而是当相即实相;并非了不可得,而是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一切法当下俱得。当然了,更圆满的讲法是:当下得而不得,不得而得。言不得,是因为都是随缘而来,不可执取;言得,是一切不离自心本性。
3、万法即有
十法界一切万法,都是唯心所现,法心一体不二。所以,一切我们眼前的,思维的,经历过的,品味到的,都是自性里,本有的智慧德能,起用现前。极乐净土,是自性本有的性具功德之呈现,三界六道,也是自心本有的宝藏的呈现,展览。所以,杀盗淫,贪嗔痴,无非自心本有宝藏之展现,天人生活之奢靡,地狱众生之苦难,也是本有般若功德之妙用。不在于是不是,而在于要不要呈现出来,缘起而有。凡圣之别,一念迷觉。迷者坚固执持种种烦恼习气,觉者是有而不用,自然而然的,将一切负面,束之高阁,弃而不用。
4、万法即无,即空
一切万法的背后,当体是一个妙明真空,空性。此空真空无一物,但是灵妙不昧,随缘应用;虽然缘起万法,还是无形无相,当体真空。例如,一粒微尘,当体是无形无相的真空;尽虚空遍法界,也是同一真空。所以,一粒微尘,当下即是尽虚空遍法界。诸佛如来的成道境界,已经达到了一切无碍。经上说为:一即无量,无量即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可以于,一毛端现宝王刹(佛国),坐微尘里转大法轮。为什么极小,跟极大,是无碍的呢?因为,极小之相,极大之相,其背后,当体是一个无形无相的真空。既然无形无相,自然没有妨碍了。包括所谓的: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华严经上说的,一粒微尘里有大世界,世界里有微尘,那个微尘里还有世界,世界里有微尘,微尘里还有世界。。。。。重重复重重,无穷无尽。都是这个道理。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上述视画虽靓,但你我修行的最终目标是:究竟涅槃已!
在此请允学生于对‘空’之睹识打点‘妄语’,谢!
存画曰‘缘起性空;空中无实无虚,无所不含、无所不有’、‘真空妙有’;一切归并为‘空’确实是一‘不得了’之视颜,但请注意其尚存‘二相’‘虚实已’。‘真空妙有’者,其尚须体证‘虚实不二’已;其妙者,就是具体操作时‘随缘法喜’之虚或实矣!此即:法无法法。 受教受教!老猫欢喜!信受奉行。 好啊,好啊。感恩法布施。,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你果真明白十方法界、森罗万象、千变万化、万万千千,上至诸佛菩萨,下及天人鬼畜,旁及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风云雨雾、香甜苦辣都是一个人一个念之所变现。明白这个道理,你这个菩提心叫覆水难收,一发不可收拾。「发」即是成就、发生、爆发,你想退没有退路,想不成佛你都没有办法不成佛,你只有硬着头皮自己去成佛。你一念明白十方法界万法都是你,都是你一个人一个念,你就是供养了一切的佛,你就是一切佛。南无阿弥陀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