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莲 发表于 2015-11-1 20:09:50

放下你的知,它就是了!

丁:我们活在二元的状态里。也可以说,活在静的状态和活在动的状态;有的状态和没有的状态。也可以说,活在生灭的状态和活在圆融状态里。
我们总是在二元的范畴里。
你把你的意识放在生灭里了,你就在生灭里,你把自己的意识放在永恒里了,你就在永恒里。看你自己把你意识放在哪里了。
也就是咱说的这个知,把你这个知放在哪里了。
知和意识稍微有点分别,好像它们是孪兄弟,是起一个作用,但是一个是先天,一个是后天。知是先天的,识是后天的。
问:识是不是认识事物的能力?
丁:哎,对!认识事物的能力。这个认识事物的能力是随着你的成长过程而建立起来的。可是这个知呢,在妈妈肚子里就有个知在,它不是随着你的成长过程而建立,它是本能。
所以我们认识能力的那个认识落在有这个层面上,一切都在有里,很难明白那个没有是什么东西。
这个知,可以知道有,也可以知道那个没有。但是我们习惯于知道有。没有就算在眼前也不知道。所以改习气改习气,就是让这个知习惯于落在没有上来看有, 这个过程就叫改习气。
二元思维模式,这个知道吗?凡事都分出个对和错来、善和恶来、好和坏来、有利和没利,这个都是二元,二元对立。
这个世界呢,如果要分析一下,也是个二元。因为它有个白天就有个晚上;有个南极就有个北极;两头是寒带,中间就是个热带;有远就有近;有高就有低。洱海是个低点,而山——我们住的这个地方就是高点。虽然我们给它们分了个高低的名字,但是这样的现象是存在的。二元这样的现象它是存在的。
所以整个虚空呢,银河系是个有,河外星系是个有,总星系还是个有。而这些有,漂浮在一个什么都没有的空间里。给它起了个名叫虚空。虚空和星系明显是两个物质,一个是物质,一个是没有。也就是说这个宇宙,我们这个三维空间,这个宇宙,都在这个二元里。
我们的老祖宗,他挺聪明的,给它起了个名叫阴和阳。不动的为阴,动的为阳。所以可以用阴阳解释这个宇宙的运行规律。
自然界是这样,宇宙是这样,那么回到我们人身上,我们是不是也是这样?也应该是这样,是吧?
那么我们一百几十斤的人,这块蛋白质,能够从这个地方挪到那个地方的这个动物,会动的这个物——咱能走路是吧?能从这里走到那里,能够动的这个物体,我们人不也是个物体吗?所以给它起了个名叫动物。
那么它是个物体,它就在有这个层面上,那么对应有这个层面上的那个没有,在哪里?
所以我们必须得了解这个东西,这块是个核心。
所以这些学佛的也好,修行的也好,搞灵修的也好,他都在寻找这个东西,所以我们如果是上这个课,还没明白这个东西,等于没学到东西。
所以刚才说总星系它是个有,它的对应就是个虚空。它漂浮在这个虚空里。那么整个宇宙都是这样,有个有的面,有个空的那一面。而且是往往空的那一面大大地大于有的那一面。
那么在有这一面,这个有,有个发光的恒星,也有围着恒星转的不发光的卫星,或者有高维的,有低维的,细分起来都有。也有像地球一样生长万物的,出来这些灵长类,或者这些动物。
这个都有,都在有这个层面上。
所以这一切都对应着一个没有。
我们对应的也有个没有存在。
这个你可能从哲学书上找不到,你要想解开这个迷,你只有找宗教的书才能解开。在教科书里没有,那么你在大学也不会学到这样的知识。虽然有佛教的或者宗教的学科,但是他们是建立在有这个层面上来论述,没论述到这个没有。
问:那我们平时生活,有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没有的状态里,只是我们不知道?
丁:你说一句话,要几个音符对吧?说—— 一——句——话,四个音符。你能四个音符张开嘴巴一下子说出来吗?不行,必须得第一个音符灭了,第二个音符才出现。第二个音符灭了,第三个音符才出现。是不?那么音符和音符之间是什么东西?
旁:间隙。
丁:间隙,你说话,你语言和语言之间的间隙,对吧?那么这个间隙是谁?
旁:无。
丁:说话的时候是你,不说话的地方是谁?
旁:也是我。
丁:对啊!你哪一句话不是从这个没有里升起来的?你哪一句话说完了以后不都回到这个没有里吗?那么这个样,你哪一个想法不都是从没有里升起来的?你哪一个想法结束不都是回到这个没有里?
那么你琢磨一下,没有就成了主题。是吧?
在这个没有上,起来了一个想法, 这个想法结束了, 第二个想法又起来了, 起来以后这个想法又结束了, 又没了,第三个想法周而复始……起了灭,灭了起。
那么生想法的这个地方,灭想法的这个地方,这个地方什么时候灭过?生灭是想法本身, 这个地方是没有生也没有灭。
但是你没有拿这个不生不灭的地方当自己过。
你把那个生生灭灭的当自己。
那个不生不灭的这个东西它也没有离开你过。如果离开你了,你这个有就不存在了。它是一个体,一个无形无相的大体。你只是在有这个小体里你蹦蹦哒哒,就和孙悟空似的,你只是在这个(如来佛的手掌里)。这家伙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但是你根本跑不出你的空性去(丁老师有篇解释西游记的文章,孙悟空暗指试图认识空性的人,如来佛暗指人的空性状态)。
问:丁老师,大家的空性都一样,干嘛要生出个有呢?
丁:因为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有个没有,必然对应个有。
有和没有不要对立起来理解,它们是相互转换的。因为它们相互转换,才形成一个压力,才说这个宇宙是个生命体。 没这个场它形不成生命体。
问:每个人的那个没有,那不是一样吗?
丁:那么如果说在坐的这些人都是个体,一个独立体的话,他的反面应该是一体。我的空性、你的空性没有一个明显的界限,可以说压根就没界限,就是一个。中国人的空性和外国人的空性也没有界限。
严格讲我们是一个。
那么现在人的空性和过去人的空性呢?也没界限。那么我们切入我们的空性完全可以知道过去的事,是吧?那么我们现在人的空性和未来人的空性也没明显的界限。我们可以预测未来发生什么事,进入我们的空性。因为它信息已经在这放着。
问:但是这些信息不都是有吗?
丁:都是有,那么说这些有都放在哪里?
旁:哦,还在空的里面。
丁:是啊,不要光注意在那个有上了,一定要注意那个没有。
问:我不明白既然都有空了,干嘛还要有有啊?
丁:你现在是想讲这个理,我现在想教你明白这个事。
问:那您刚刚讲那个佛教它是在有这个地方谈事。
丁:佛教也不是,也就是说它在有的方面叫你知道有个没有的存在,而且是叫你证实那个没有的存在。让你证实没有的存在,所以它出了八万四千法,法法都可以叫你证实那个没有。道教它是教你合道, 让你的认识问题的那个认识,让(它)符合道,那个道就是那个没有,就是个空,就是个无。
问:西方哲学都是在有的层面?
丁:它哲过来哲过去,它没有了,它没法治了,它就不干了。所以现在的哲学呢,只能哲到空的边缘,再上去是空了,它就不证了,它没法哲,因为它没有对待,它没法哲。
问:那我们干嘛要认识那个没有?
丁:因为你不了解你自己!
你知道的,你刚才已经说出来了:这都是有嘛,是吧?这些有都是在空里的, 认识了空这些有你就都认识了。
刚才也已经说了,你和我的空性没有界限,中国人和外国人现在人和过去人现在人和未来人的空性也都没有界限。那么,空里这些信息都有,你说,叫你证道空干嘛?你要是能利用空性里的这些东西,你不就是个明白人嘛。你活明白你自己了,整个人类发展史都明白了,因为在空性里含着整个人类的发展过程。所以,为什么进入空性,这就是目的。你一旦发现这些东西了,那你就是一个开悟者。
发现这些东西用什么发现的呢?用我们后天建立起来的认识能力发现的。所以说佛教把这个东西说出转识成智。
问:那个智又是什么?
丁:不管什么事都很明了,都很清晰。
问:空已经包含所有,为什么还要生出各种各样的有呢?
丁:也就是说一个物体的两个面。这一只手伸出来,它有个手背和手心两部分组成。
它不是说生出那些有来,它必然得这样,它总有个有。过去在混沌时期、在最开始时候,生命体是站在没有上看问题。
旁:那不挺好的吗?
丁:是啊,但是它必然有个有啊。有人发现这个有的时候,哦,还有有这一面。我们现在是着在有这个面上了,不知道没有的存在。现在就是让你在有的层面上再认识那个没有。
不是它生出来的,而是它本来就存在。
问:老师你刚刚讲的有和无你能不能再讲一下?
丁:有和无是两边。但是现在我们是强调的那个无,强调的那个没有,强调的是那个空。因为我们生存在有这个层面上,我们才强调没有那个层面,无那个层面。
刚才韩丽也说,这个屋子,我们进来这个屋子,我们注意的是这个屋子可变化的东西,没注意这个屋子永远不变的空间。所以这个空间明明在这放着,那个屋子里有么?什么都没有,空空的。所以说没有注意这个不变的东西,只是没东西而已。这个屋子里一屋子人,也没注意这个空间。没有这个空间我们上哪去?
所以我们讲这个无呢,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就像一个茶杯,把茶杯里的茶喝了、倒了,叫个空杯,不是把这个杯子也没了。
我们人(的)大脑成天想事,想来想去,不是把你这个人没了,而是你想的这些事不再想了,它不动了的那个状态。你要把人没了,谁还敢学?学一个佛,没了一个人,那麻烦了。那国家早就宣布这是个邪法。
也就是没了,不是这个人没了,只能说没了想法了。所以我们说的这个没了,是念与念之间的这个东西,说话与说话之间的这个东西。
所以我们提出来一个“知”。
知能够知道有,说明这个知不是个有。知能够知道这个没有,说明这个知并不是个没有。如果知是个没有的话,它不会知道有个没有。如果这个知是个有的话,它不会知道有。
那个知是什么东西?
一边是有,一边是没有,又出来个“知”。
要说知是个有的话也不对,要说它是个没有的话,也不对。有个对和不对的话啊,咱都是说的两边话。为了说明问题,必须得说两边话。知应该是非有非无,应该是非非有的一个东西,也是非非有、非非空的一个东西(金刚经里的说法)。只有按照佛陀的这个语言才能确切地(表达),换作别的说法都不确切。
有无是两边,中间是什么?非有非无。
问:您说过找到自己没有的时候,试着再把自己的知也没有。那个知怎么能够没有呢?
丁:试一下,知没有了是什么状态?这个世界还存在吗?
旁:啥都没了。
丁:啥都没了,啥都没了是谁知道的?所以啥都没了,啥都没了是个什么东西?
旁:是识?
丁:我说的是它是什么东西?
旁:它不是东西。
丁:啥都没了。没有知了,出现的那个现象是啥都没了,什么都没有了,对吧?啥都没了,你能够叫那个“啥都没了”变化吗?啥都没有了,它是个什么都没有,那么你能叫“什么都没有”增加点,叫它减少点,你做到了吗?那么一个啥都没了,“什么都没有”你能叫它灭了吗?叫它死了灭了。把这个没有灭了,做到了吧?
那么灭不到,它就是不生不灭。你没法增没法减,你就是不增不减。在那个没有里产生一切念,你也不能叫它垢,也不能说它净,也就是不垢不净。
一个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是什么东西?
旁:就是无。
丁:这个东西不是自己的自性吗?光说无,光说空,就是不上自己身上说。
那就是自己的空性,自己的自性。那就是自己的本来面目。
就那么简单!没有知了,就是了。
就那么简单!
但是这个知,你也去不掉它。你没有知了,是你没有现在的这个显意识的这个知,这个代替一个念的这个知。最后知道那个什么都没有的知是本然,那是本然的一个知。
问:所以知道自己有念,知道自己没念的那个知,还是一个念头?
丁:那应该是个念。我们的大脑有个毛病,不能在同一个时间里有两个内容。把这个知提起来当个念用,有这个知在,其它念就不起。这是个法门,这是个方法。这是《心经》上的头三个字:观自在。
别这里找,那里找了。放下你的知,它就是了。
我们的方法很简单,知道有念就行。知道——有念——就行。六个字。
我们总结了两句话:凡夫把知放在念的内容里,圣人把知作为观察者,把它放在内容外。
旁:我们现在其实要做的就是把这个知道就行代替我们所有的念,至少要去做到这一点。等到做到这一点以后,然后把知道就行这个念也没了。
丁:对啊。因为被我们提起来的知,就变成了一个念,我有知道我在生念。那么这个知就是个念。因为我知道了,那是个念,那么这肯定是个念?是不?但是我们的大脑呢,在同一个时间里不可能有两个念,只有一个念。你提出来一个知,这个知把它当念来使用了,那么其它念就不会起来。
我们上这个课的目的就是认识那个没有——它的存在。把过去颠倒了的东西,我们再颠倒过来,就是这么个意思。
我们活在颠倒里,因为我们拿着这个肉体,这个有,这个四相(指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当了自己了,没把这个没有当自己,但是仍然我们行为都是它(没有、空)的用。当你知道那个没有是你真正的自己的时候,你还害怕这个肉体死吗?
那你就不再害怕了,你可以利用这个肉体干一切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放下你的知,它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