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莲 发表于 2015-9-29 20:14:42

佛祖为何拈花?迦叶为何微笑?

前两天看到了“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的故事,心里一直很是不解,昨天在街上看到有人卖荷花,似心有所感,得窥其中一二。《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看完这一段,大多数人大概会产生和我一样的疑问:佛祖为何拈花?迦叶为何微笑?
我们先来看看“佛祖拈花”这一动作的含义,佛家讲求众生平等,天地万物皆有佛性,即使一草一木也都是有生命的,拈花也是摘花,便剥夺了花的生命,这样一来不就显得稍嫌残忍吗?其实不然,佛祖拈花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审美过程,花作为对象,有其特定属性,无论是从其外形,还是从其味道,都能给人以一定的官能刺激,这也就是主体感受美的过程,作为审美对象,花是有其生命周期的,时间过了,就会凋谢,它带给人的官能刺激也就不存在了,但是它的美依旧会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我们不会因为花形体的消败而否认它的美,也即是说,花的美是不受形体约束的,换句话讲,美是没有死亡的,既然没有死,也就无所谓生,所以佛祖拈花,非但没有褫夺其生,更是赋之以永恒。老子有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所谓“不言”,既是抛去了外在的表达形式,只注重内容的美,无味之味,是为至味。 再来看看迦叶微笑,这一笑,并非寻常一笑,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说,这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发生了共鸣,佛祖在拈花这一审美过程中,相对于审美主体迦叶和众僧,本身也成为了另一审美对象,然而众僧之中只有迦叶领略其中真谛,故能一笑,这一笑也是对于对象的审美反馈,这整个过程与其说是在佛祖和众僧中进行的,毋宁说只发生在佛祖与迦叶之间,迦叶领会了佛祖拈花的含义,即外在的形式,束缚,形骸都并不是美的真正所在,只有内容才能长久的储存美,这也就是佛法所追求的实相无相,诸法空相,不受外在形式的制约,心无挂碍,以游无穷。
佛祖接着说:“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与摩珂迦叶。”这“教外别传”传的正是禅宗妙法。严沧浪有语:“一味妙悟而已。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这“悟”正是禅宗的第一要义,迦叶悟到了,故佛祖授以衣钵。从现实角度来说,佛祖选择迦叶也无可厚非,毕竟迦叶要滞留人间,以待弥勒,如若不能超脱生死,放浪形骸,怎么能抵得住这寂寂人生呢? 我做结语:“花开瞬间,美驻永恒,无美之美,是为至美。”小子鄙见,常恐贻笑大方。



一心三藏-yxsz 发表于 2016-6-24 18:39:31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gxp13753009555 发表于 2016-6-24 19:05:11

南无阿弥陀佛!

妙妙闻心 发表于 2016-6-24 19:11:38

阿弥陀佛    佛主拈的一定是莲花   成佛的一定是妙法莲花经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妙真如性 发表于 2016-6-24 19:28:48

在相见性,心知!

当佛 发表于 2016-6-27 07:18:25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13643634688 发表于 2016-6-27 07:25:28

南无阿弥陀佛

18210551006 发表于 2016-6-27 07:38:59

南无阿弥陀佛

13930540286 发表于 2016-6-27 07:56:17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13930540286 发表于 2016-6-27 07:56:34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佛祖为何拈花?迦叶为何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