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五浅释 宣化上人讲述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五浅释 宣化上人讲述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五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顶礼文殊智慧勇识顶礼大恩传承上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为度化无边无际的众生,让大家发无比殊胜的菩提心孙陀罗难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从佛入道。虽具戒律。于三摩地心常散动。未获无漏。世尊教我。及拘絺罗。观鼻端白。 孙陀罗是妻名,译作艳;难陀,译作喜。因佛门下,难陀太多,故加妻名以别于他人。 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对佛说:“我初入道,从佛出家,虽能严守戒律,但对于禅定,全无把握,因心常散乱,不得定力。无定就不能发慧,无慧不能断惑。惑不断就不能得无漏果位。佛乃教我及拘絺罗(舍利弗母舅,专修鼻端白)两目注视鼻端有白相,来收摄散乱心。 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犹如琉璃。烟相渐销。鼻息成白。 我观想了二十一天,感觉到鼻中出入气息,好像烟一样,从此就得到定力,身心都能圆明洞彻,遍观一切世界,清净无染,全无障碍。好像看琉璃一样,内外透明。烟相渐渐消灭,出入鼻息,竟变成白色。 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罗汉。世尊记我当得菩提。佛问圆通。我以销息。息久发明。明圆灭漏。斯为第一。 这时我的真心开朗,诸漏尽除,所有出入气息,都化作智慧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成阿罗汉道。佛为我授记,说我很快就得到菩提佛道。现在佛问,哪一法门最圆通?我认为观想气息,至息清成白,发出智慧光明,遍照十方,灭尽诸漏,故观息摄心,为第一法门。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辩才无碍。宣说苦空。深达实相。如是乃至恒沙如来秘密法门。我于众中微妙开示。得无所畏。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即满慈子,从座起立,顶礼佛足,向佛说:我从久远劫以来,就具有无碍辩才。辩才有四种:(一)法无碍辩,能说诸法,圆融无碍;(二)义无碍辩,能说义理,通达无碍;(三)辞无碍辩,能用一句话,畅演无量妙义,又能将无量妙义,归纳在数句话中;(四)乐说无碍辩,随顺众生喜乐,善巧方便,为他们说法而无疲厌。因我有这些辩才,故常为众生宣说无常、苦、空、不净之道理,及令他们明白真如实相的妙义。实相即无相,而无所不相,甚至对于恒河沙数如来,所有秘密法门,深奥义理,我亦于大众前,用巧妙的言词来开示给他们听,所以我得到一切无所畏的力量。 世尊知我有大辩才。以音声轮教我发扬。我于佛前助佛转轮。因师子吼。成阿罗汉。世尊印我说法无上。 佛知道我有大辩才,可以用声音来转*轮,就教我要观机来发扬我的辩才,对机说法。我现在就时常随佛左右,助佛弘扬佛法,转大*轮。因我说法无畏,有如师子吼,就得成阿罗汉果。佛已印证我,说法第一。 说法亦可证果,所以只要一门深入,什么法都可以成就。但不可朝秦暮楚,不要乱修;要专一,不专一则修什么法都不能成就的。所谓“专一则灵,分歧则蔽。” 佛问圆通。我以法音降伏魔怨。销灭诸漏。斯为第一。 佛现在问哪一法门最圆通,我是以说法的无畏声音,来降伏三界诸魔,及五阴怨贼,消灭诸漏。故用舌根来说法,最为第一。 优波离。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亲随佛踰城出家。亲观如来六年勤苦。亲见如来降伏诸魔。制诸外道。解脱世间贪欲诸漏。 优婆离,译作上首,原名车匿。当初佛为太子时,是佛侍从,曾从佛出游东门,见妇人生产痛苦。游南门时,见老人目昏耳聋,行步艰难之苦。游西门见病人呻吟之苦。游北门,见死人临死挣扎之痛苦。太子就无心出游,终日闷闷不乐。一日坐北花园树下,忽有一比丘手持锡杖,从容走过,太子就问:“你是谁。”答:“是比丘。”问:“为何做比丘?”答:“出家修道做比丘,可以断除生老病死之苦。”太子正要问如何修法,比丘已将锡杖向地一触,便腾空飞去;原来是净居天人化身,来点醒太子。太子遂发愿出家,即回家向父王请愿。王不许,当时有许多相师都说:如太子七天内不出家,便可为转轮圣王,掌握天下大权。王遂下令将东宫重围,不准太子外出。又派宫娥,日夜轮流服侍太子。太子无动于衷,只想冲出重围而愁无计可施。一夜忽闻天人说:“你贪五欲,而妄宿愿。”太子说:“我没有忘,只是被困宫中,不能逃出。”天人说:“你真有志,我可以助你出东宫。”太子即叫车匿,牵白马健陟来。太子一骑马上,四大天王各捧马足,连车匿一齐腾空,逾城而出。飞行约三由旬,降落于闲静林中,太子就用宝剑,剃除须发和宝冠宝衣等,交车匿持回,禀告父王,不必忧念。净饭王即派五臣同车匿来劝太子回国。太子说:“不成佛道,不回本国。”五臣见太子意决,就伴太子一起修行。时山中无粮,天人来献麻米。太子是食一粒,其中三臣,受不了苦,便先离去,往鹿园修道。经六年苦修,太子已是骨瘦如柴,牧羊女就来献乳粥。太子接受其供养,其他二臣,又恐太子不能修苦行,不得成就,亦先后离去,只有车匿始终跟随著。所以他说:“亲见如来,六年勤苦,亲见如来降伏诸魔,制诸外道。” 佛在雪山修苦行,本可成道,但恐世人误会,以为成佛一定要受苦,怕受不了苦的人会退心,所以就走到菩提树下安坐,并发誓:“不成佛道,不起此坐。”经四十八天,这时六欲天波旬魔王就梦见三十二变,觉得奇怪,马上观察是什么缘故?原来娑婆世界有位太子坐于树下,将成佛道!成佛则魔的子孙将会被消灭,这怎么可以呢?于是即刻派四魔女,现三十二媚相来引诱太子,欲令他生凡心生贪爱心,失去定力。人非草木,熟能无情!但太子既无爱又无欲,已是对境无心,不起贪爱,如如不动,了了常明。魔女向他献媚,太子乃作不净观说:“你们现在虽是美丽,但终是九孔常流不净,身体遍满菌虫。”这时魔女忽见自身九孔五脏,千万菌虫,污秽不堪,呕吐而去。魔王大怒,即率魔军,亲来加害。但太子已入无诤三昧,不恐惧,不动摇。魔王无计可施,只是抱怨而去。这是车匿亲自看见太子降伏魔军的情形。众生贪情欲,便流落三界,头出头没,无有了期。所以说:众生是业重情迷,佛是业尽情空。要了生死,脱轮回,便要远离贪欲,才能解脱。 【制诸外道】:佛未出世时,印度有96种外道,只有外道婆罗门教,佛成道后,大家都来皈依佛教,外道就生嫉妒怨恨,用许多方法来加害佛。如申日用毒饭来害佛,佛自念我心无毒,自不受害,果然食后安然无事。又遣五醉象来害佛,佛伸五指现五狮子,醉象即伏地不敢动弹,这亦是车匿亲见。 【解脱世间,贪欲诸漏】:这是车匿再证明,佛已降伏魔王,制诸外道,深知贪欲为诸漏之因,故已解脱世间贪欲诸漏。 回向偈此福已得一切智 摧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犹波涛 愿度有海诸有情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已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圣法乐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达雅塔班杂哲雅阿瓦波达尼耶梭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