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清净如来藏
自性清净如来藏梦斋山人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即是如来藏性。此藏性无始无终,不生不灭,非有非空,毕竟常恒。如来藏性本自清净具足恒沙妙用,不著一物,人人本具,佛与众生更无别异。如来藏性犹如虚空无形无相,亦如日轮普照十方,一切诸法尽在如来藏中。众生迷此性,故有生死轮回不息;诸佛悟此性,故有法界圆融大受用。众生迷,如来藏沉入烦恼尘劳之中,虽在尘劳却不被尘劳烦恼所污染。
修行以明心见性为要。一切众生都以意识心为自己的心,佛陀就依此众生所执着的妄心来显示真心的本体。佛在楞严经中说三如来藏: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
空如来藏,是说诸法本体,无形无相,不着一物,却又无处不在。用心真如门说,空如来藏,就是破妄显真令见如来藏体,这是从空门而入如来智慧觉海 。佛在楞严经中七处征心和十番显见,都是让众生破除我法二执,返妄归真,舍弃攀缘心,直入如来藏性。所以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见相非相,即见如来。至此佛告众生:世间一切皆是浮尘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离散虚妄有灭。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不可得。
不空如来藏,用心生灭门说,就是从真起妄以显如来藏随缘之用。一真法界体,本具十法界。如来藏有二用,一是随缘不变,这是说体性;二是不变随缘,这是说相用。华严经说如来藏,能依染净缘,具造十法界。依染缘造六道,依净缘成四圣。无始以来一念妄动而有无明,继而能所相对生“三细六粗”之九相,无明念念相续而有世界相续、业果相续、众生相续。但在相上如何变化万千,皆是一心所造。所以楞严经说:四科七大皆如来藏妙真如性。这是从有门而入如来智慧觉海。
空不空如来藏,这是用空有不二、色空不二的中谛,来显示如来藏全性即相,全相即性的圆融中道之理。所以金刚经说:如来者即是诸法如义。这个如,就是圆融空有、色空,不执著二边,不离二边。在差别万千的色相中,要识得不生不灭的本体空性,在平等一如的空性上,要看到差别的万相。最终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当体即空,不是灭色为空,空有不二,空有一如。
空如来藏,就是应无所住,不空如来藏,就是而生其心,空不空如来藏,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空如来藏,就是一切法皆非,不空如来藏,就是一切法皆即,空不空如来藏,就是离即离非,是即非即。空如来藏,就是离一切相,不空如来藏,就是即一切法,空不空如来藏,就是离一切相而即一切法。
依一心有二门:心真如门,心生灭门。此二门能摄一切法,能生一切法。佛说: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这就是说我们所生存的世界,本来是个无尽藏,不论正报的身心世界,还是依报的山河大地,都是清净本然的,都是随众生的业力而显现的不同境像,都是众生虚妄分别计度的幻象。不是因缘自然,不离因缘自然。
放下虚妄执着,一切皆真,执着妄取,一切皆幻。众生迷,背觉合尘,依染缘而有六道生死轮转;诸佛悟,背尘合觉,依净缘而成四圣庄严净土。一真如来藏,具足十法界,众生依此性,六道苦轮转,诸佛依此性,法界度众生。生佛皆是一心造,迷悟在一心。
如来藏性无始无终,不生不灭,非有非空,毕竟常恒。 众生迷此性,故有生死轮回不息;诸佛悟此性,故有法界圆融大受用。 放下虚妄执着,一切皆真,执着妄取,一切皆幻。 一真如来藏,具足十法界,众生依此性,六道苦轮转,诸佛依此性,法界度众生。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即是如来藏性
一真如来藏,具足十法界,众生依此性,六道苦轮转,诸佛依此性,法界度众生 阿弥陀佛。。
放下虚妄执着,一切皆真,执着妄取,一切皆幻。 众生迷此性,故有生死轮回不息;诸佛悟此性,故有法界圆融大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