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361940 发表于 2015-7-12 09:56:53

滕老师《弟子规与如来藏》 第二讲(3)

滕老师简介
内蒙古鄂尔多斯西莲净苑法华道场居士,1972年出生,1996年大学本科毕业,在职教师 。2006年接触传统文化,2008年在安徽庐江文化教育中心随蔡礼旭老师学习,2010年皈依佛门,2011年接触如来藏妙法,2013年依止上当下慧法师,2013年8月开始练讲《大佛顶首楞严经》,2014年初开始在网络上讲经,2014年春天开始在总7群答疑,并给答疑老师进行培训,2014年8月开始在网上讲解《弟子规与如来藏》。

提示:自古“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如来藏讲的是人与宇宙的关系,天地万物,森罗万象,千变万化的总规律,明达此理当下成佛。《弟子规》讲人与宇宙关系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弟子规》与如来藏是一体的。

《弟子规与如来藏》 第二讲(3)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无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对于爸爸妈妈来讲,对于长辈来讲,他有错误的话,你让他改,这是对的,“怡吾色,柔无声”,这是善巧方便,“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是满怀着大慈悲心救度众生之苦,达到无畏的境界。中国文化,真的,咱们做为中国人,不了解中国文化。前段时间,应该是韩国吧,出了个沉船事件,当时淹死不少人,然后人们反思了,说我们的文化是一种服从文化。这句话就是错的!我们的文化是一个智慧的文化!不是服从文化!这里就告诉我们,“亲有过,谏使更”,即使父母、兄长、领导、老人等等,我们都不要盲从,就是要用智慧去关照,说得有道理吗?说的对吗?有过错的话,我们要让他改的,但是我们把孝文化理解的,爸爸说的都对的,妈妈说的都听就行了。
《孝经》里边有这样一件事,有一天,曾子问孔老夫子说“子从父之命,是为孝乎”?啥意思呢?说这个孩子听爸爸妈妈的话就叫孝顺吗,孔老夫子当时听了就恼了,说:“是何言欤?是何言欤?”这是什么话!这是什么话!大家明白了吧,“子从父之命,是为孝乎”?孩子听爸爸妈妈的话就是孝顺父母吗?孔老夫子说,这是什么话!不对,不是这样的,那怎么回事呀,曾子一开始智慧不高,在爸爸妈妈跟前就特别的盲从,开始有一次,一家人上山种地去,曾子他爸脾气不好,曾子不知道是一点活儿没干好,还是一句话没说对,他爸就生气了,拿根粗椽子就朝曾子打过去了,曾子也没躲,“子从父之命”嘛,结果把曾子就打蒙了,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苏醒过来了,可能拍拍屁股回家了。这事传到孔老夫子那里去了,等到下一次曾子再见到孔老夫子的时候,孔老夫子把曾子骂了一通,说你看你,你这好歹是苏醒过来了,你如果是没有苏醒过来,要是死了的话,你不是陷你父于不义了吗?!因为曾子没有多大的过错,看着你爸拿这么粗的棍子打过来了,你不逃跑,你还站在那等着挨打,你是想陷你爸于不义吗?!所以孔老夫子就骂他。曾子说,那怎么办呀,孔老夫子告诉他:“大杖则走,小杖则受”,他拿根细柳条抽你的话,抽不死没事,受点伤没啥,大椽子打过来了,那你还不赶紧跑,这才是孝道,所以中国文化,不是服从文化,它是智慧文化。
所以,“亲有过,谏使更”,就告诉我们,你爸爸说的话也好,妈妈说的话也好,我们不要简单地盲目地去服从,那这里边在座的各位同修,我们也是爸爸妈妈,经常让孩子听话,我们做父母的就要反思了,我们说的话对吗?对的话,那没问题,不对的话,你让孩子听话,这就是错误的教育,所以传统文化里,叫“行有不得,反求诸已”,在佛法里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意思就是让我们关照我们自己的内心,这是我们中国文化。所以在我们中国这种文化体系之下,一定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这个顺序。那么身修自然就家齐,家齐就国治,国治然后天下平,所以,中国的教育,中国对人的人格塑造,自古以来一直就是从自己的格物、致知开始,从我们自己的修身开始,你怎么做都是这样的,五伦里边,父父子子,君君臣臣,我们把自己的本分事情做好了,那么外边的一些事情,一切随缘。

“怡吾色,柔无声”,我们要善巧方便。前一段时间,我看了一个电视,电视上有这么一个事,因为农村地里的事,有一个年青人就和老爹打起来了,结果就把老爹打了一顿,在记者采访的时候,他这个儿子说了一句“我这个人就认理,我只认理,不认人”。意思是说即使是老爹说的不对,你理不对,我也打你,这是只认理不认人。当时我感觉非常的遗憾,这个采访的记者并没有说啥,我当时听了以后,我就勃然大怒,我说你还只认理不认人,孝敬父母就是最大的天理,你怎不认?!所以同修们,你不要听他瞎掰乎,你认理了,你认的什么理,在我们中国文化里边有这样话叫“讲道不讲理,讲理气死你”,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你到底听谁的理?所以我们要讲道,那道是什么,“父子之道天性也”,那么儿女孝顺父母这个理是天道,你怎不讲?!把你老爹打了,你还只认理不认人,还振振有词,这就是不懂理的表现,愚痴的表现!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都知道,父母也都是人,也都是凡人,凡人就会有错,那遇到错误的时候,我们怎么办,我们要善巧方便去劝他,就是“亲有过,谏使更”。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在我们父母做一些事情,确实有大是大非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我们真诚心表现出来,达到无我的境界,为了救助他们,我们一定要用尽浑身的解数。比如我们的父母就爱吃点肉,我们就要慢慢的把肉量减下来,慢慢的告诉我们的爸爸妈妈,吃饭嘛,吃饭求饱,吃饱都一样,越饿的时候,越想吃肉,满桌子都是肉好了,实际上真正我们吃饱以后,再去看的话,无所谓了,说明了什么?本身就是一种欲望嘛,所以慢慢等我们放下这种执着以后,其实饿的话,你不管萝卜青菜,你往嘴里边塞,你把肚子添饱了,这就没事了,仅此而已,所以对吃这个事情来讲,我们学明白了,吃啥都一样。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待,不离床”
从字面上来讲,就是爸爸妈妈有病了,药呢,我们就要先尝一尝,“昼夜侍,不离床”。究竟讲,疾就是病的意思,身体有病,大家听就感觉,那有心病了,是指我们知见见解上的毛病。父母的一些错误的知见,错误的看法。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这个父母这样教育孩子,说“孩子呀,你千万不要与周围的人打成一片,这社会上坏人太多了”。这个知见就有问题!后来我看到这个孩子不管做什么事情都畏手畏脚,不管做什么事情,对周围人都加以防范。社会上都是坏人吗?这就是知见错误!所以“亲有疾,药先尝”,一定要我们自己把正确的知见建立起来,正确的思想观点,然后让我们父母也明白这个正确的知见。
我们和父母之间错误的知见,错的就是错的,如果爸爸妈妈在知见上有错误的话,错的就是错的!那么智可医愚,用智慧把爸爸妈妈的邪知邪见给化解掉,是这个意思,不要简简单单的理解成爸爸妈妈病了,给吃点药就完事了,那太简单了。昼夜待,不离床,是用我们的正知正见不断的去熏染我们的爸爸妈妈,让他能够建立起自己的正确的知见,这个过程要时时事事处处,这是“亲有疾,药先尝,昼夜待,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色绝”
父母去世了,守丧三年,“常悲咽”,经常哭哭啼啼的,“居处变,酒肉绝”,从此不跟老婆睡在一起了,也不吃肉了,也不喝酒了。如果从事相上来解的话,那就很糟糕了是吧,《孝经》里面讲,“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啥意思?这个悲哀的情绪是应该有的,你就是表法你也应该这样做,但是你不要悲伤过度,哭的时候,自己也晕过去了,“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 你最多三天不吃饭,到第四天你就该吃饭了,这是孝经的原话。这在告诉我们后人,不要因为爸爸妈妈的去世而伤了自己的身体。世间人对这个不懂呀,当然现在丧礼做的也不像样了,我记的当初我在达旗工作的时候,老人去世了,就开始请那唱的,两个人就开始在那对着唱,唱“妹妹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我听了以后,这家伙红火的,这也不像样。
那我们从佛法的角度,从如来藏的角度看,“丧三年,常悲咽”,就是我们刚才说的,我们再孝敬父母,再爱戴他,再拥护他,父母最终是不是还要去世的呀,这就告诉我们,父母的去世在给我们表一个法,表生死是无常的,父母的去世,告诉我们生死无常,对于我们在世的人来讲就该抓紧时间去修行了,要为自己的法身慧命负责任了,因为人生易逝。很容易我们就死了,你不抓紧时间修行,我们不能够为我们的来世,不能够为我们的法身慧命负责任的话,将来死也就死了,去哪里也不知道了,是不是很可怕啊。所以通过父母的去世,我们在悲伤的情绪是正常的,但是一定要通过父母的去世明白世事无常,人生苦短,生老病死,这都是正常的规律,现在看到我们父母的去世,将来有一天,我们也会去世的,那对于我们来讲,一定要把握住当下,把握住有生之年,抓紧时间修行,抓紧时间明理,让我们的下一世,我们的法身慧命能有一个好去处。不能说这一辈子也做了一些好事,可以怎么怎么样,可最后去地狱了。
“居处变,酒肉绝”,这就是开始修行的表现,父母已经去世了,我们开始修行吧,那么修行最起码的五戒:杀、盗、淫、妄、酒。酒肉绝,酒就是酒,肉是不是就是杀呀,居处变,夫妻分房居住,是不是淫呀,那妄、盗,大家学习了《楞严经》以后,你就清楚了,本身杀盗淫,他是三位一体的,三件事归根结底就是一件事。所以“居处变,酒肉绝”,就告诉我们开始修行了,开始守五戒了,以求得自己身心的清静。这是“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佛法里的一切佛事活动,都是表法的。其实我们世间的一切的包括婚、丧、嫁、娶这些个礼仪也都是表法的,只不过呢,现在社会特别的浮躁,把这些都庸俗化了。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的婚礼里,每一个环节都在表法,但是现在人们感觉,那繁文缛节。在过去,有这样一种理念,这新郞娶了新娘,一定要让他感到整个这个过程那是相当的艰难,别的不说,就把这个婚礼的程序走下来,可能从早到晚也饭也吃不上,一下也不能站,停不下来,把自己累的、饿的、苦的,然后自己想,哎哟,快算了,自己这一辈子就娶一个媳妇算了,不能再娶了,再娶自己受不了了!结果现在的婚礼怎么样,那么麻烦干什么,新事新办,咱们简单的办,结婚送一束花,然后把媳妇领走了。现在的婚礼都很简单,娶一个又一个,反正也不麻烦嘛。我们中国古代的这些礼法、仪式都有它的用意的,我们后人没有发现,觉得这是繁文缛节,娶个媳妇还那么费劲,真麻烦,这里是有前因一定会有后果的,你不能都简单处理,你这方面简单了,别的方面就不简单了,将来可能过日子的时候就不简单了。所以,“丧尽礼,祭尽诚”,这个祭祀活动就是表法的。表的是用我们的恭敬心去做,论心不论事。
“事死者,如事生”,哪有什么生死呀,什么是生,什么是死,只不过是四大假合因缘具足变成我们的肉团身;那不具足呢,就解体了。但是我们的心,我们的灵识,我们的灵魂他始终都是在的。所以,我们在一开始讲父母,哪一个不是我们生生世世的父母,哪一个不是我们生生世世的儿女,告诉我们万法都是一心一念变现的,大家彼此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是实相。
这是“入则孝”。孝的层次,“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智,养父母之慧”,只有学到佛法只有明心见性以后,孝敬父母才是圆满的,不然的话,怎么做也不圆满,因为养父母之慧,爸爸妈妈总有一天会死的,能够非常坦然非常自在地离开这个世间,我们不懂佛法的话是不可能的。病重了才到医院抢救呀,得了癌症的,不好好学习佛法,那么多钱往里边弄,用电击,本来快死了,再把弄活了......所以家里边老人得病了,儿女有时也特别纠结,明知道抢救最后也治不了,不治又不行,所以得个癌症以后,家里边就有灾难了,你说不治吧,哪能不治呢?!治吧,明知道结果。我们单位有一个老师,刚他父亲癌症没有了,他岳父又得癌症了,你说把他纠结的,我说学佛吧,他还不明白,他的想法是,学佛能把我爸爸的病治好吗?我说不一定,但是能保证你爸下辈子去哪里,不是很好吗。当然我讲的佛法不是说父母得了癌症了,赶紧学佛吧,不需要治疗了,不是这个意思。意思是治疗还是要治疗的,但是我们得让我们的爸爸妈妈明白这个道理,明理更有意义的。病有三大种类,第一种病就是我们身体本身的四大假合的,我们有体温,我们有皮肉筋骨,这种病呢,就是身体上的疾病,身体上的疾病就需要用药物来调理,这是很正常的,明明我发烧了,体温升高了,那吃点退烧药,吃点消炎药,那是正常的,因为我们身体本身就是四大假合的一个组织体,这是第一个。三类病当中,只有第一个是吃药管用的,就是身体的疾病,剩下的两种是吃药不管用的。

第二种就叫业障病,大家见没见过这样的一类人,哎呀,每天从早到晚浑身舒服,到医院CT也做了,X光也做了,啥都做了,就是没病,你说他没病吧,他就疼的不行,你说他有病吧,你就是检查不出来。这就是业障病,往往得这种病的人,都是在40岁以后,为什么呢?因为人在40岁以前,我们的精力、体力、财运等等都在上升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过去生生世世伤害过的那种东西,伤害过的人、事、物等等这些东西啊,对,我们没办法,在这个阶段,我们有钱有势、财大气粗,你来我身边你也咋不着我。一过了40岁以后,精力下降了,体力下降了,很多运气就开始往下走了,到了这个时候,一开始收拾不了你的那些东西那些个冤灵,等你精力、体力下降的时候,一哄而上,开始收拾你,在这个时候,就是业障病出现了,业障病不是身体四大假合,不是你身体的不调造成的,它是什么呢?我们过去生生世世,我们伤过的害过的那些众生,他们来找我们的麻烦,那这个麻烦你吃药能解决了吗?解决不了,那怎么办,就一定要通过我们学习,通过我们学佛,然后我们自己明白道理,明心见性,让他们也明白道理,他们明白这个道理以后,他们成就了,他们自然就走了,不缠我们了,这个病才能治好了。我们可以去问问周围的人,有些老人,甚至有一些还比较年轻,学佛以后,学了一段时间以后,身上的毛病就都好了,这说明什么,病本身就不是病,而是我刚刚讲的业障。所以,我们学了一段时间以后,这些众生都跟着得利益了,得利益以后自然就不纠缠你了,不纠缠你就走了,走了以后你就好了,就是这么个概念,这是第二类。
第三类呢,叫癔病,我估计咱们的老人都听说过,谁谁什么东西附体了,大家不要以为只有那些东西才是附体,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类似的状况,只不过不明显而使我们难于感觉到。那些顶仙的、跳大神的,那么我们有的时候附体是没办法治的,附体你要是吃药能起了作用,那才怪了。这些人在我们周围有很多,平时你一个鸡蛋怎么也立不住,附体以后一下子就立住了,这些事情真有,不是我们看不到的,它就不存在,这种情况怎么办,也是一定要我们通过学习佛法,你不是前生跟我有冤仇吧吗,这辈子我把你度了,我把你度了以后,你就不再纠缠我了,那这样的话,我们的身体自然就好了。
所以学习,有些人特别急功近利,哎哟,我学佛一个星期了,怎么我还没有转运,这是慢慢的一个过程,一方面,从佛理、从法理、法义来讲,我们明白了,我们这个法理、法义越明白,明白的越深,那些东西连我们的边都靠不了,包括我们的冤亲债主,我们过去伤害的那些,当然你比如我今天在这给大家讲课了,我给大家讲这些道理,那我周围我过去曾经伤害过的那些众生,如果在我跟前的话,它是不都听到了,听到了它们不是都得度了,都度了他们还害我干嘛?都让他们得度了,他们感谢我还来不及了。所以这就是不管善缘恶缘,我们都把他处理成法缘。所以这件事情对我们来讲是我们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情。

自心取自心 发表于 2015-7-14 08:44:51

善哉,善哉,感谢老师法布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滕老师《弟子规与如来藏》 第二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