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为什么没有“如是我闻”?
下面解释正文。“在此之前呢,大家可能要提出一个问题。「所有的经典前面第一句话都有如是我闻,《心经》怎么没有呢?」告诉大家,《心经》也有。《心经》的翻译有多种版本,在《薄伽梵母智慧到彼岸心经》里,就有「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俱。尔时,薄伽梵入深明法门三昧……」而流通最为广泛的是玄奘大师的译本。玄奘大师良苦用心,把《心经》缩减到最短篇幅,连【如是我闻】都省略,因为这篇《心经》就是在讲『如是我闻』。虽然做了省略,鉴于如是我闻不可思议的重要性,师父在这里仍然要对『如是我闻』作一个开示。首先打官腔;其次对号入座,把它与以往所讲的各种名相概念来对照;再次,打比喻,当场进行心理实验;最后,直述如是我闻的妙用。怎么打官腔呢?『如是』二字,就是讲宇宙人生本来面目,就是讲『一心三藏』。那么按照「无分别不妨分别」这个原则,按照藏教、通教的次第,一般地把这个『如』说成是我们的真心本性,法尔如是。这个『如』,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但它又是无穷无尽、无边无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它没有任何的一形一相,可是它就是灵明不昧,就是真实存在。在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诸佛菩萨、天人鬼畜等一切的万法出现之前,它就是真实存在、无形无相;在显现出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诸佛菩萨、天人鬼畜以后,它仍然是个无形无相的真实存在,灵明不昧。它不现一相,不现一法,但是万法万相皆依它而有。好好观照,这个法很难讲。它不现一相,但万法是不是都它现的?这叫什么?现而不现,不现而现。过去、现在、未来,它始终保持这种如如不动之心。『是』,表十法界一切的万法——从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树木华草、风云雨雾,到诸佛菩萨、天人鬼畜,一切的有情,种种的妄想、分别、执着、造作,一切的生、住、异、灭,万法、万相,都叫『是』。那么这十法界万法怎么来的呢?就是由这个『如』变现而有。在《楞严经》讲,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离一切相』,这就叫『如』;『即一切法』,这就是『是』。「如是如是」,这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那么『如』怎么样变现出『是』来?它既可以巨变、突变,又可以渐变、缓变。这个『如』,可以一念之间现出十法界万法,也可以慢慢地现。好像二十年前就有了克隆羊、克隆猴,是不是?这是电视上公布的。所以使得一些政府首脑、一些大的科学家对我们佛法已经另眼相待,克隆就是心能变现万法的道理。《楞严经》呢,从「无明不觉有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大概地勾画出这个『如』怎样渐变出『是』,变现出十法界。『如』在没有变现出『是』之前,那个『是』在不在啊?那个『如』当下是不是『是』啊?如果它不是『是』的话,它变不出来。那变现出是以后,这个『是』当下是不是『如』啊?比如,孙悟空变现为茶杯以后,茶杯当下是不是孙悟空啊?那茶杯再变现为孙悟空,孙悟空当下是不是茶杯?要明白,一切的万法都是一个『如』变现出来的。孙悟空既然能变茶杯,那能不能变话筒啊?能不能变这个灯?那变无量的东西,是不是还是一个孙悟空啊?是不是都是一个『如』变出来的?好,明白『如是』这两个字的同修叫『如是我闻』,还有迷惑的暂时叫「如是我不闻」。『如是』,是不是一个『我』啊?『我』就是『如是』;『如是我』就是『阿弥陀佛』;『佛』既是『阿』,又是『弥陀』。『弥陀』是无量的,『阿』是『一』;『是』是无量的,『如』是『一』。无量的『弥陀』是一个『阿』,无量的『是』就是一个『如』。『弥陀、阿、如是』就是一个『我』。把这个道理搞明白了,叫『如是我闻』。「如是我闻,万法皆成」,你悟后进修怎么修都成,包括不修,不修也是一种法;「如是我不闻,万法皆不成」,不开悟,你怎么修都不成。下面把『如是我闻』与一些名相概念来对应观照。首先与『阿弥陀佛』来对应:『如』就是『阿』;『是』就是『弥陀』;『我』就是『佛』;『如是我』就是『阿弥陀佛』。与理事相对应:『如』就是「理」;『是』就是「事」;『我』就是「不二」,理事不二。与性相来对应,『如』就是「性」;『是』就是「相」;『如是我』,就是「性相一如,性相不二」。还有三个如来藏,好对应。『如』就是「空如来藏」;『是』就是「不空如来藏」;『我』就是「空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本身就是『一心三藏』。再与权实来对照:『如』就是「实」;『是』就是「权」;『如是我』,「权实不二」。再与「本迹」来对照:『如』就是「本」,『是』就是「迹」,本迹不二。再与三个实相来对照,『如』就是「无相之实相」,『是』就是「无不相之实相」,『如是』呢,就是「无相无不相之实相」。再来打比方。无量法界都是一个如是。无量万法都是一个『如是』。比如,一个人能跳两米高,那个弹跳力,是不是『如是』啊?他在跳之前,那个力在不在?那就是『如』,跳了那么高就是『是』。那么跳到两米高的『是』,当下是不是『如』?他在跳之前,能跳两米高的那个东西在不在啊?是不是『如是』?再比如,猪会啃苹果,啃的力量在猪开口之前在不在啊?所啃的烂苹果出现之前,它在不在我们心里?一定是在。万法就是四大假合,地水火风是不是我们心里变出来的?或者烂苹果是不是由树上长出来的?树是不是由泥巴里长出来的?泥巴是不是由我们心变出来的?它是不是『如』变出来的?要会观照啊!没有哪一法不是『如是』,没有哪一法不是我,把这个道理搞明白了,你叫『闻』,一闻就是『如来』,就不是「如来藏(cáng)」,懂不懂?在闻之前,你是「如来藏(cáng)」;闻了以后,你就是如来出藏(cáng)。师父往往用一只手套来说明此理(吹起橡皮手套)。注意,打比方是佛法教人最有利的方便之法。《法华经》讲啊,有智慧者要善于通过打比方来开启众生智慧。你看《法华经》里打了多少比喻啊?这只大手套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它就是一真法界,它就是阿弥陀佛,它就是观世音、地藏王,它就是天、人、鬼、畜,有相、无相,包含无遗。这就是圆顿大法,这是无分别法呀;但是仅仅这样讲法,很多众生听不明白。按照分别法讲呀:『如』就是空如来藏,就是阿弥陀佛的『阿』,就是理事不二的「理」,就是性相一如的「性」。讲到性,讲到理,讲到如,讲到阿,它这里面没有任何形相,就是一个空。注意啊,这是个气球手套;如果是木头手套、铜手套、铁手套,不足以打这个比喻,非气球手套而不可。再看这五个指头,是表无量的指头。比如说,天、人、鬼、畜、释迦牟尼、观世音、地藏王、猪八戒、牛魔王、白骨精,是不是啊?牛啊、马呀、猪呀、羊呀、苍蝇、蚊子、小老鼠,是不是这些都有啊(在各个指头的位置)?每一个法尽足为一个本体。再看无情物,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刮风、下雨、起大雾、泥巴、瓦块、香甜苦辣,以及我们能够分别的长短、多少、是非好坏,是不是都在这里(各个指头的位置)体现出来啊?这就是「是」,这就是如来的「来」,这就是阿弥陀的「弥陀」,这就是理事不二的「事」,就是性相一如的「相」,也就是「不空如来藏」。再看第三个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在这里(大拇指)的释迦牟尼是不是不空如来藏啊?那用智慧来往里观照,虽然这是释迦牟尼,但手套中心的虚空是不是他啊?那这个不空当下是不是空啊?是不是叫不空空?不空空是不是空不空?好,这就是第三个如来藏。那么气球手套中心是真空(用虚空比喻真空),那这往外看,这个释迦牟尼佛当下是不是真空显现呐?这个真空当下就是不空,是不是空不空啊?三个如来藏明白了吗?那么这三个如来藏当下是不是一个东西?当下是不是一个念呐?有没有哪一法不是一个法呐?所以无量的万法就是一个念,无量的万法是不是无量的半个万法?这里(大拇指)的释迦牟尼是不是这里(食指)的白骨精和猪八戒?这里(中指)的地藏王是不是这里(无名指)的乌龟、王八、苍蝇、蚊子、小老鼠啊?这里(大拇指)的二是不是这里(食指)的九万八千啊?这里(中指)的八千是不是这里(无名指)的八十万亿恒河沙呀?有没有哪一个不是哪一个啊?所以这个手套大法啊,要好好观照,你就开智慧了。越是真理越简单!你把『阿弥陀、如来藏、如是我闻』搞明白了,就通晓了一切万法的来龙去脉,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令你一念成佛,这就是『如来藏』心地法门。佛在《法华经》《楞严经里》苦口婆心就是讲这个法。佛恨不得拽着我们:「你好好给我往里面看,好好给我听!」是不是?我们要珍惜这个大法呀!有些人过去还讲这个「手套大法」,到现在却被境界转过去了。这说明他没有真正见道。有些人甚至还带着一帮人在讽刺、挖苦我们这个道场:「师父又在讲,听经闻法当下成佛了吧?嘿嘿嘿嘿嘿……」,笑得很美,是不是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