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解如来真实义——涉及佛法法理法义核心问题,恭请印广法师开示🙏
愿解如来真实义——涉及佛法法理法义核心问题,恭请印广法师开示🙏1.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提到“唯心所现”之心,即真心本来面目,是阿弥陀佛的“阿”,是(能变现万法的)空如来藏,是真空,是如来藏,是真真如,请问这些是否有佛经依据?
备注:《楞严经》卷五“缘生故如幻,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一句佛已经把有为法、无为法,有、空,相、性均判为空华、如幻,那么这个所谓能变现万法的“空”能说为绝待真实的真心本来面目吗?
2.这个所谓能变现万法的“真空”能否离于相,单独存在?出自哪部佛经依据?
3.请问“空当下即是不空,不空当下即是空”的佛经依据?
备注:请不要用《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句解答,因为不准确。
关于《心经》“色不异空”一句中“空”的真实解释为虚空之意。
依据是我们熟知的《楞严经》很多地方提到关于“空”的经文,包括卷三七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卷四富楼那168字,包括卷六文殊偈子“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等都是虚空之意。
其他佛经确实有虚空喻真空的经文,但是原文均为“犹如虚空”,如《圆觉经》、《大般涅槃经》等。
退一步讲,《心经》“色不异空”一句“空”即使是指自性,那么也仅是在空性层面表达万法与空性的无分别性即平等性,万法共一法性身的意思,体现不出如来藏中“空当下即是不空,不空当下即是空”的变现关系。
4.《楞严经》卷四“离即离非,是即非即”是性相、空有关系之意,解释为如来藏“即空即有,非空非有”是比较恰当的,但把这句说成是空不空,请问根据是什么,出自哪部佛经?
印广大师本人太忙了——咱们学员间也可以小小切磋探讨一下的
若有缘遇见法师——是咱们的大幸!
回答师兄如下:
您问的佛经依据——印广法师的法义,多出自《楞严》、《法华》二经,不一定是依原文,但必遵原经义,佛曰:依义不依语嘛
1、阿弥陀佛的“阿”=空如来藏=真如。真真如=真心=本来面目。
“唯心所现”之心,可作两解:1、此心若“真如”——则是别教义。2、此心若“真真如”——则是圆教义。
看对机众了,圆教义是究竟义。
2、能变现万法的“真空”能否离于相,单独存在?
能。无念即离相。六祖曰:本来无一物,正其时也。
3、“空当下即是不空,不空当下即是空”
三如来藏——当下即是一如来藏啊。性=空,不空=相。性相不二,即性即相,即相即性。不难理解呀
4、“离即离非,是即非即”=空不空,道理如下:
离即=空=非即,离非=不空=是即。
商榷!
个人浅见
供您参考
阿弥陀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