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华香 发表于 2021-8-14 08:53:00

学习分享六大思维——十一要道之“双遮双照”


从六大思维,辩证佛教与各教 ——探讨中国特色佛教系列报道之五http://www.fahua123.com/thread-158514-1-1.html

以下是法华弟子心得体会分享,不圆融之处请以恩师讲记和开示为准
(1群)分享
恩师开示:十一要道 “双遮双照”心得体会 :
      双遮双照就是阿弥陀佛,就是如是我闻,就是一心三藏,就是不二法门。 当我们懂得了双遮双照的时候,就知道即遮即照。
      《楞严经》第五卷佛讲:“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这是讲我们在理解一心三藏的时候最大的一个障碍。       佛陀讲到「真」的时候,有些人把真就当成真了,说真佛无相,是不是他迷真了——除了真心以外什么也没有,叫做执性昧相、执理昧事、执真昧妄、执如昧是、执阿昧弥陀。照到性,遮住了相。
      讲到「非真」的时候呢,有些人就变成执相昧性、执事昧理、执是昧如、执弥陀昧阿。——我们还是事相修好啊,行善积德好啊!他不懂得那个无形无相的真心也是我。照到相,遮住性。
      「迷」就是迷在某一端,要么执性昧相,要么执相昧性,或者执亦性亦相次第。非性非相,性相一如,才是双遮双照,一心三藏。
       比如:孙悟空(表性)摇身一变为茶杯,只见茶杯之相,当下遮住孙悟空;见到孙悟空的当下,遮住茶杯,这叫「双遮」。
       孙悟空当下即茶杯,照出了茶杯。茶杯当下即孙悟空,又照出了孙悟空,「双照」。当知非性非相,即性即相,性相一如。
       再比如:看电影只见影像弥陀,不见银幕,遮住了阿;在银幕当下不见影像,遮住了弥陀;叫「双遮」。在银幕当下即照到了影像弥陀,在影像当下即知银幕阿,「双照」。
       当知,非阿非弥陀,阿,弥陀本一体,阿弥陀佛。双遮双照,在阿就遮住了弥陀,在弥陀就遮住阿。在阿照见本有的性具功德,明心;在弥陀照见事造功德,本来即是性具功德,见性;即是明白了一心三藏。
       懂得了双遮双照,修如来藏圆顿大法,全性起修,全事即理,持的是心戒。无修无证并不是不修不证,明白了天地万法都是我,谁还去犯戒呢?叫不持而持,理事圆融。圆顿大法是最圆满的修证,无修无证是最高级的修证。
       按照传统哲学、现代哲学还停留在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按照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解决思维的一体两面。因为佛法是超哲学的哲学,我们把精神和物质,都作为有形有相的一面,把那客观存在作为无形无相的一面,因为世间人相信哲学,相信科学,从这个角度,要把佛法提升到超哲学,超科学地角度,从外到内进行观照,从大到小进行分析,马、恩、毛、习领袖导师他的哲学理论,已经达到了一心三藏那种逻辑辩证。
所以我们面向社会各阶层弘法,要圆融提升一切法。——济南左开
学习恩师开示十一要道之“双遮双照”感悟分享:
       双遮双照就是阿弥陀佛、如是我闻,就是一心三藏、不二法门,这些名相概念在互相地做解释。懂得了双遮双照就明白了即遮即照。佛陀在楞严经讲,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因为佛讲了真,有人就执着真,执性昧相、执空昧有;佛讲了非真,有人就执着假,执相昧性、执有昧空。
       如来藏大法本身就是持最圆满的戒,无修无证不是不需要修、不需要证,而是最高级的修、最高级的证,不是在相上装模作样,而是时时事事处处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修证,无形无相地持戒在心里。譬如当我们走在路上,心里可以一直观照:脚下的路、路上掉下的叶子、天上的云彩,当下就是真心本来面目。照到相也照到性,双照;见到叶子相当下,真心本来面目看不到就是遮,只见到真心本来面目,见不到叶子就是遮,双遮。
      佛学是超科学的科学,当代科学正在逐步验证佛学的伟大。《宇宙的琴弦》一书中指出,“如果弦理论是对的,这个浩瀚宇宙与一个展开维的半径只有10的负61次方普朗克长度的微小宇宙,在物理学上是一样的”,最新的弦理论正在证明“小”和“大”都是我们同分妄见,“小大不二”。佛法的真理不可战胜!——上海右开(李晓明)
分享十一要道之“双遮双照” 由拳变掌,见掌观拳,即掌即拳,照掌遮拳。 由掌变拳,见拳观掌,即拳即掌,照拳遮掌。 一遮一照,即遮即照,拳掌不二,双遮双照。——大连当莲(左开)
学习恩师开示十一要道之巜双遮双照》感悟分享:
      《双遮双照》是用不同语言解释阿弥陀佛,一心三藏,如是我闻,不二法门,虽然语音不同但是都在表我们真心本来面目。世间万法万物沒有一法,不是遮照同时,即遮即照,例如在拳的当下遮住手掌,在空当下遮住了有,在阿当下遮住弥陀,在如当下遮住了是,在一当下遮住了二,在掌当下遮住了拳,在有当下遮住了空,在弥陀当下遮住了阿。在是的当下遮住如,在二当下遮住了一,遮照同时,即遮即照,非空非有即空即有,即双遮双照。即一心三藏。
      无修无证,是指众生俱足圆满的佛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与佛无二无别,何须你去修,何须你去证。只须你历事练心,转识成智,觉悟当下。修学圆教大法的人,持心戒,即悟丶即修丶即证。他不去杀食众生,而又不会装模作样的买生放生。不持而持,不修而修,不证而证,这是最高最圆满的修证。                                                                ——哈尔滨当莲 分享十一要道之双遮双照心得体会:
      双遮双照就是一心三藏的道理,就是阿弥陀佛不二法门。各自名字不同,却是互相解释圆融共演宇宙真理实相。 以拳喻空,以掌喻有: 当拳头在相上是不是遮住了手掌啊?在性上是不是可以照到手掌呐?这时如果不知遮照同时而执拳昧掌,执性昧相,则偏在空上。
      当拳头变现手掌以后,手掌当下是不是遮住了拳?是不是相遮住了性?但心是不是可以看到手掌当下就是拳头啊?这时如果执掌昧拳,执相昧性,则偏在有上。
      众生执着眼看耳听,而不见自心本性,不知空有两边,遮照同时,在有见空,在空见有,整个的十法界万法没有哪一法不是「双遮双照」,懂得双遮双照你就体会到即遮即照了,这就是靠我们的自性本有智慧来体会印证。智慧心开,则一切行持皆在定中,皆在慧中,身口意三业皆随智慧而行,则无时不禅定,无处不持戒,当下圆融为一体。——莱阳当开
十一要道之“双遮双照”分享心得体会:
      师父开示我们一心三藏常用拳掌打比喻:“舒拳为掌,掌未生而拳未灭,收掌为拳,掌未灭而拳亦未生,此即无生法忍”。拳掌只是一只手在变化。其实无生法忍就是双遮双照。
       在拳头(性)的当下,手掌(相)不可见,照到了拳头(性)遮住了手掌(相),虽遮住了手掌(相),但拳头(性)当下是手掌(相),即拳头(性)即手掌(相),叫一遮一照。
      同样,在手掌(相)的当下,拳头(性)不可见,照到了手掌(相)遮住了拳头(性),虽遮住了拳头(性),但手掌(相)当下是拳头(性),即手掌(相)即拳头(性),也是一遮一照。
       两者合起来就叫双遮双照,即遮即照,遮照同时。双遮双照,即遮即照就是一心三藏,就是阿弥陀佛就是不二法门。双遮是离一切相,也叫非空非有;双照是即一切法,即空即有。——武汉当传
学习恩师开示十一要道之(双遮双照)感悟分享:
      《楞严经》中云“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佛陀感慨:讲真时,行人执着真把非真迷了;讲非真时,行人执非真把真迷了;讲真、迷、非真,叫做执性昧相、执真昧假、执如昧是、执阿昧陀、执空昧有(不空)。
      迷了的东西叫遮,看得见的、明白了的东西叫照。电灯线绕十圈拉开关造成视觉暂留:遮黑暗、照灯亮电灯线绕十圈拉开关,按道理灯应该亮十次、暗十次。我们只看到亮。是因为我们执着亮这个相。
      活人时:遮真人 、假人,照活人。死人时: 遮真人、活人,照死人。活人、死人都是假人。活人死人时,遮真人、照假人。我们只看到活人死人这个假人,是因为我们执着生生死死的假人这个相。
      双遮双照就是阿弥陀佛、如是我闻、一心三藏、不二法门。拳变掌,遮拳照掌;掌变拳,遮掌照拳。即掌即拳,拳掌不二。拳喻真心,掌喻万法。推理,即心即万法,心法不二。行人也是万法之一。知道万法都是自己,哪有自己还伤害自己的道理?修如来藏大法的人持的是心戒,持的是最圆满的戒。心戒就是无修无证,无修无证并不是不修不证。一切行持都是自性流露。不会刻意想着自己要持戒,是自然而然就在行持上持戒了。——拉萨当传

(2群)分享
分享恩师:【十一要道之双遮双照】分享心得:
      双遮双照跟众多的名相概念一样,是从另外一种不同的角度来观照真心本来面目。真心本来面目非空非有,即空即有。这是一体两面,即然一体两面就不可能同时出现。比如暗和亮就不可能同时出现。眼见暗,这时对眼来讲是不是暗遮住了亮,对明白一心三藏的人,心是不是照到了亮。这是一遮一照。那当眼晴见到了亮,那对眼睛来讲是不是遮住了暗。对明心见性的人,心是不是照见了暗。这又是一遮一照。这就是一体两面,双遮双照,遮照同时,非遮非照,即遮即照。如来藏为总,万法为别,互为总别,互别为别。                                                               ——福建省泉州市当来
学习恩师开示【十一要道之双遮双照】心得分享:
      【双遮双照】这个佛法名相概念,就是【一心三藏】的另一个代名词,它就是【阿弥陀佛】【如是我闻】【不二法门】,虽字形字相各不一样,但法理法义是一致的,都是阐述宇宙人生真理。所谓【双遮双照】是表:一体两面,遮照同时。所谓【遮】①表:肉眼看不到的无相之空性,②表遮住,隐藏。所谓【照】①表就是看得见的有相之万法。②表照见,心见。
         我们以【阿弥陀佛】对应【一心三藏】的法理法义来解说【双遮双照】:阿:表无形无相的真心、空性,即空如来藏。弥陀:表有形有相的万法万相,即不空如来藏。
      当“弥陀”由”阿”真心现出来时为照,遮住了【阿】,照见到【弥陀】,阿为遮,弥陀为照,在【阿】照见【弥陀相】。比如看电影时,电影相由银幕现出时,电影为照,银幕为遮。
      当“弥陀“相,会归空性时,叫在【弥陀相】照见【阿】,遮住弥陀,照见空性。比如看电影时,电影停止看不见了,现出了银幕,此时银幕为照,电影相为遮。
      阿当下即弥陀,弥陀当下即阿,遮即是照,照即是遮,遮照不二,空有不二。电影银幕不二,这就是空不空如来藏。它们当下是一个心一个本体。这就是一心三藏。这是方便次递解说双遮双照,解说一心三藏。
      到了圆教来讲,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非阿非弥陀,非遮非照,即阿即弥陀,即遮即照,随缘现阿现弥陀,现遮现照。也就是非阿非弥陀的当下即阿即弥陀。非遮非照的当下即遮即照。
      这个双遮双照,在我们生活中,时时事事处处,都在我们自觉的、自性里面体现作用。       比如:关于持戒方面。圆教大乘修行人,明白了如来藏大法,知道天地万法万相都是我,都是自己,众生是我,这就是持最究竟的心戒,这叫照。一戒一切戒,一照一切照,心修一切修,这叫照。
      圆教大乘修行人,不执着不空,不执着空,不执着空不空,不执着表面形式装模作样的念戒诵戒持戒,无执着无妄想分别,叫遮。知道天地万法都是我,都是自己一个本体,这就是楞严大定的心戒,一定一切定,当下即不伤害一切众生,这就是照,这就是佛知佛见之照,心照一切照,遮照不二,佛光普照!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大作佛事,普度一切众生!
      感恩一切!感恩恩师!                                                               ——廊坊文安当门
学习恩师开示十一要道之双遮双照 ,分享心得体会 :
      双遮双照就是阿弥陀佛,就是如是我闻,就是一心三藏,就是不二法门 ,就是讲万法的来龙去脉,就是讲我们真心本来面目。懂得了双遮双照,就知道即遮即照,圆顿大法讲天地万法都是真心随缘变现,法法都是我们的真心,法法当下都是双遮双照,遮照同时。
      双遮双照,比如说,拳表空表性,掌表有表相,在拳头,相上遮住了手掌,在性上可以照到手掌,这是一遮一照,拳变掌,掌遮住了拳,相遮住了性,但心可以看到手掌当下就是拳头,这又是一遮一照,遮照同时,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双遮双照。
      在有见空,在空见有,叫双遮双照,在相见性,在性见相,叫双遮双照,真心本来面目,非相非性当下即相即性,随缘现性现相,性相不二,非遮非照当下即遮即照,随缘现遮现照,遮照同时。生活中观照一下,没有哪一法不是双遮双照。整个的十法界万法都是双遮双照。懂得双遮双照,你就明心见性你解脱了,《楞严经》讲发明便解脱。感恩师父!——燕郊当门
顶礼恩师慈悲开示从六大思维辩证佛教与各教十一要道双遮双照学习分亨:
      我们拳头伸开变成手掌,手掌当下是不是拳头?有智慧的人,眼睛看手掌,心能不能看到拳头?这叫一遮一照。
      手掌变现为拳头,眼看拳头心见手掌。此理同上,这叫双遮双照。
      藏教菩萨执相昧性,也就是眼看手掌而心见不到拳头;通教菩萨执空昧有,他连三十二相都判为无明相,只知空性,不知有性,在佛法里说为偏空涅槃。到了《楞严经》把它说成「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
      《楞严经》要好好看啊!是非好坏,香甜苦辣,都是我们一念变现。不要只执著于所谓的好东西,不理会所谓的坏东西。《法华经》有月光三昧,那个月牙、大半月亮是不是月亮?那么初一、三十看不到月亮,黑月亮是不是月亮?跟白月亮是不是一个东西?白月亮有没有多一丝一毫?黑月亮有没有少一丝一毫?这就叫宿王戏三昧。
         这叫双遮双照,在相见性,在性见相。      真心本来面目,非相非性,现性现相,非遮非照,现遮现照,遮照同时。 ——河南省西峡县黄石庵寺释当常


(3群)分享
顶礼感恩师父开示(双遮双照)如来藏妙法。我听闻后的心得体会:
(如是),如表万法万相之性,不生灭,(空如来藏),拳头,(是)表万法万相之相,现生现不,现分段生死,(不空如来藏)手掌。眼见拳头,心能观照手掌,拳头遮了手掌,一遮一照。眼看见手掌,心能观照拳头,一遮一照,如当下即是,是当下即如,是一,空不空如来藏。(双遮双照)。即如即是即中,非如非是非中,现如现是现中。天地万法皆一人一念变现,各宗,各教,各派,师父开示如来藏妙法,都可以用一心三藏法理法义,自在妙用,十一要道,思维、分析,圆融、圆通、圆满一切万事,万物,万法万相之真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分享中如果有错,恭请恩师、法师指正、感恩!——四川资阳释当觉
恩师开示的内容:十一要道之“双遮双照”。的心得体会:
       如来深义,“一心三藏”“如是我闻”“阿弥陀佛”“双遮双照”遮照同时,“不二法门”,直于此际,崭露头角!譬如:舒拳为掌,眼见掌(色),心见拳(空)。这属于“一遮一照”。收掌为拳,眼见拳(色),心见掌(空)。这又是“一遮一照”。此为“双遮双照”。
    《楞严经》第四卷讲“离即非即,是即非即。”这两句话就是空不空如来藏。它是对即说离,对非说离。“离即”当下就是空,“离非”当下即是有,就是讲“空不空如来藏”这个“离”就是“双遮双照”。它是离开了“空”,离开了“有”这是“双遮”。“离即”的时候照到“空”,“离非”的时候照到“有”。这是“双照”所以“离即”当下就是“双遮双照”双遮空有二边,双照空有二边。遮空照有,遮有照空。
在比如:阴天看不到月亮,月亮在不在?黑月亮与十五的圆月是不是一个东西?白月亮有没有多一丝一毫?黑月亮有没有少一丝一毫?这就是“双遮双照”在相见性,在性见相。真心本来面目,非相非性,现相现性,非有非空,现有现空,非遮非照,现遮现照,遮照同时。是非好坏,香甜苦辣,都是我们一念心随缘表现。不要只执着所谓的好东西,不理会所谓的坏东西。                                                                  ——淄博法明
学习恩师开示(十一要道之“双遮双照)分享心得体会:
   "双遮双照”就是阿弥陀佛!就是一心三藏!就是如是我闻!就是不二法门。懂得了双遮双照的时候,就是即遮即照。
       比喻:手心与手背,手心遮住了手背,一遮一照;手背遮住了手心,一遮一照。眼见手心,心见手背;眼见手背,心见手心。与《一心三藏》对应:手心就是《空如来藏》,手背就是《不空如来藏》,在空不空,手心当下即是手背,手背当下即是手心,即《空不空如来藏》。三个如来藏就是《一心三藏》。
       佛讲真非真恐迷。讲真,众生执真昧非真,讲非真,众生执非真昧真。不懂得双遮双照。不懂得我们真心本来面目:天地万法森罗万象,千差万别皆一人一念之所变现,既然变就是无量,既然现就是一,一现无量,无量现一,非一非无量,即一即无量,现一现无量。——安庆妙觉
听老恩师开示十一要道之“双遮双照”)心得:
      (双遮双照)就是如是我闻,是阿弥陀佛,一心三藏,不二法门。眼睛看手掌,心能不能看到拳头?这一遮一照。手掌现为拳头也是此理,这叫双遮双照。拳的当下就是掌,掌的当下就是拳。当下就是本体。即遮,即照,即真即非真,都是一个念在变而已,如此当下解脱。十法界无量万法,万相,包括生活中各个方方面面都是,一心三藏,如是我闻,无修无证,当下成就,也就是立地成佛,回归到自性大光明藏中去。——淄博妙慈
听恩师开示(十一要道之“双遮双照)的学习体会:
      双遮双照就是阿弥陀佛!就是一心三藏!就是如是我闻!就是不二法门。懂得了双遮双照的时候,就是即遮即照。       下面未学用做梦打比喻:一个人在做梦,梦里的境界千千万万,万万千千。梦人知道不知道自己在做梦啊?他不知道,只执着于梦境了,但梦境和梦人能不能分开呀?不能。那梦境是不是遮住梦人了。梦人醒了,梦境不见了,但梦境是不是梦人呢?就是。梦人又遮住了梦境。这是不是双遮双照啊!
      我们用梦境比喻不空如来藏,梦人比喻空如来藏,梦境是不是梦人变现出来的,当下即是空不空如来藏。就是(一心三藏)。再和阿弥陀佛对照:梦人是阿,梦境是弥陀,梦人梦境是阿弥陀。明白了阿弥陀,就是阿弥陀佛!明白了自己是假人,当下即是真人。明白了自己是真人,当下即是假人。这就是双遮双照。明白了真人假人,是不是就是一个智慧人呐!明白了此理:就知道我们和万法是什么关系。此时我们还会不会杀生吃肉了?决对不会。只有明心见性才能圆融,圆满,圆通一切法。分享完毕,有不圆融的请各位法师圆融指教。阿弥陀佛!——衢州当开 顶礼恩师慈悲开示
学习十一要道之「双遮双照」的心得体会:
         双遮双照:用「性」与「相」比方「双遮双照」。在「相」的时候遮住了「性」,在「性」的时候遮住了「相」,这是别教的讲法。当我们明白了如来藏的道理,在相见「性」,在性见「相」,性当下就是相,相当下就是性。性相不二,性相一如。所以,即「遮」即「照」,遮照同时,遮照不二,这是圆教的双遮双照。圆顿法的功德在于开佛知见,照见五蕴皆空,六根圆通。什么都遮不住了。佛在《大般涅槃经》如来性品第四之三 说受持大乘法的菩萨肉眼即是佛眼。在《法华经》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佛讲了受持法华经的菩萨的六根清静圆照。所以,佛开讲法华 、楞严,如来藏妙法就是「无遮大法会」令众生:心生大欢喜,自知当作佛。分享完毕!祈请师父 老师们慈悲指教!顶礼感恩。——哈尔滨当真

(4群)分享
顶礼感恩恩师慈悲开示
今天的议题是“双遮双照”
      双遮双照就是如是我闻,就是阿弥陀佛,就是一心三藏,就是不二法门……真正明白了其中一个就明白了全部。也就明白了宇宙人生的真理真相。例如:拳掌大法。拳头变现为手掌,我们的眼睛只看到手掌,而手掌遮住了拳头,手掌就是照,这就是一遮一照;当手掌变现为拳头的时候,眼只能看到拳头而看不到手掌,拳头遮盖了手掌,拳头就是照,这就是双遮双照;世上万事万物都具有双遮双照,因为它本来就是一个本体,是一不是二。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双遮双照随处可见。但是在我们平时修行的过程中,有个别人把这个一心三藏,双遮双照,如是我闻,阿弥陀佛等没讲清楚,而让人不自觉的引入执性昧相,或者是执相昧性上。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所以我们作为法华弟子一定要自己把一心三藏,如是我闻,阿弥陀佛,不二法门,双遮双照……这些名相概念搞懂,弄透随手拈来,按照众生的根基多打比喻,让所有听法的众生彻底明白,才能让更多的众生入大光明藏而落实第一义谛妙法!——漯河妙开分享双遮双照:
      心就是全体(空不空),全部包括一切万法,这个万法就两个相,不是空丶就是有,同理不是遮就是照同时存在,遮就是看不到叫空相,照指看到现前的叫有相。空丶有和遮丶照是一个理不同两种讲法,无论哪一个讲法遮照都不可分割丶都在。(空有也复如是)
      遮,相没有现前,但心里(智慧)见道就可以现相。照,相现前了,同样心里就见道没出现相就在。 比方说自己出去了,心里就清楚家里的各种东西在,但是东西沒有现前,不能发生,叫遮。回到家东西现前了,叫照。见到的东西和心里见道的东西是不是一个东西,即遮即照。
      见到银幕没见相(心里就知道图相),叫遮。见到图相(心就同时见到银幕),叫照。银幕相和图相同时都在,即同一体两个不同相。
       永远明白不二法,空有丶遮照丶真假丶生灭等等,一体两相,再找不到第三个相,心里智慧明达。生活中事事都是我,日月风雨牛马猪羊,如我手足眼目去呵护讲法,当下任何一尘一物当下是全体全部,不妨也是一尘一物,两种会融。 ——释破天

感恩恩师开示“双遮双照”法理:
      恩师说过这样的话:当你明白什么是阿弥陀佛时,你当下就是阿弥陀佛!当我们在细细品味着每一法每一物的“遮”与“照”时,“照”与“遮”,“遮照同时”的微妙,当下我们就能感觉到原来我们的心就是演变此物的“总枢纽”。一个美好的法界,五彩斑斓,唯心了知。只有参与者受胜妙乐!
      顶礼恩师!感恩群里的各位善知识!弟子向大家学习!——北京当进
      双遮双照。“遮”的意思是,挡住不见。“照”的意思是,照显万物。
      譬如眼前的一杯水,人见是水,鬼见是火;天人见琉璃,地狱见脓血。事实情况是,都是大光明藏,随众生不同的业障(同分妄见)而,显现出不同的境界相。
      对这杯水,说它不是水,是唯心所现,当体即心,这是“遮”法;对这杯水,说它即是火,是琉璃,脓血,即是水,这是“照”法。
      这杯水的道理,即圆通于,世间一切万物的道理。所以楞严经讲,“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一切相,即是“遮”法,水即非水,当体是心;即一切法,是“照”法,水即是水,是心体的呈现,一真一切真。
       所以,遮住,眼睛看到的,万物的表象,是为了让我们,智慧观照到,万物的本质;遮的当下,即同时肯定而显,因为一切都是本有的智慧德能的妙用。真善美,杀盗淫,无非本具的,自性宝藏,数来数去,不漏一法也。

——连云港当胜
(5群)分享
      顶礼恩师 ,心得体会:      双遮双照就是一心三藏,就是照而常寂,寂而常照、在相见性,在性见相.,就是性相一如,不二法门,不懂双遮双照,要么执性昧相,要么执相昧性,双遮双照时时处处体现在我们生活中、万法中,比如看电影的时候,眼睛看到电影看不到银幕,但是银幕在不在?在。眼看不到心看到,这是一遮一照,在相见性。电影停止了,眼看到银幕。看不到节目,节目在不在?在。眼看不到,心能知道节目在银幕里,在性见相,一遮一照;遮性见相,遮住了相见性,即双遮双照,再比如:大活人就是大死人,为什么?活人(假人)看不到真人,一遮一照,死了的人他真人就在,所以这生与死也是双遮双照 ,再比如:一只手,手掌变成拳头,眼见拳头心见手掌,即在性见相,拳头变成手掌的时候,眼见手掌心见拳头即在相见性。也就是双遮双照,天地万法没有哪一法不是双遮双照,没有哪一法不是一心三藏。 ——宣化 当开
      顶礼感恩恩师慈悲开示:
      学习体会:双遮双照也是我们真心本来面目的特征,双遮双照就是阿弥陀佛,就是如是我闻,就是一心三藏,就是不二法门。
      双遮双照:十法界万法都是一体两面,比如看电影的时候,你看不到银幕,银幕当下就在,这就是照到电影,遮到银幕。电影停止了,照到银幕,遮到电影。这就是双遮双照。
      如果是过来人,把这个过程看到了,那么他再看电影的时候,他就知道有银幕,虽然眼睛看不到心能看到,这就是遮到银幕照到电影。
      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个道理,要么执相味性,在有形有相上执著,就是藏教菩萨的境界;要么执性昧相,就掉在无形无相的空性了,停留在空如来藏里,就是通教菩萨的境界;要么执性执相,认为有也是我,空也是我,这是别教菩萨的境界。
      那么我们明白了双遮双照,当下即遮即照,而随缘现遮现照,这就是圆教的明心见性,圆融圆满圆通一切法,万法圆融为一,万法圆满不缺,万法圆通无碍。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一切万法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还要把佛法提升到超哲学、超科学的角度,以期早日把如来藏妙法弘遍天下天下,以报诸佛之恩。
      恳请恩师、群里的师父,老师们指正圆融。阿弥陀佛。 ——阳泉盂县当门
(6群)分享
      心得体会:

      双遮双照即阿弥陀佛,即如是我闻,即明心见性。
      明心乃心现万法,在性见相,虽然遮住了相,但能观照到相,为一遮一照。见性乃万法归于一心,在相见性,虽然遮住了性,但能观照到性,为一遮一照。这就是双遮双照,即遮即照。
      圆顿法门的修而无修是在心地上修,是修心。无修而修是不在事项上执着,时时反闻照性。——齐市当慧
      阿弥陀佛!顶礼恩师开示!
       十一要道之——双遮双照。
      即阿即陀,现阿就是遮住了陀,现陀就遮住了阿,即阿即陀,非阿非陀,现阿现陀。
      比方:正当梦中,梦境是照,作梦者是遮,梦醒之刻,作梦者是照,梦境是遮,此梦此境,物事万千,无非梦人,一念而已,诸佛出世,良苦用心,无非教人,醒梦归真,此即双遮双照。双遮即是双照,双照即是双遮;双遮双照即是一心三藏;即是阿弥陀佛;即是如是我闻,天地万法没有哪一法不是双遮双照。
      有不圆融之处,请恩师大德们指正,阿弥陀佛——武汉释法应




(7群)分享
双遮双照即阿弥陀佛、即如是我闻、即一心三藏。明白如来藏大法就是持心戒,是圆满的持戒,因为我们知道了天地万法都是自己一个念,谁还去犯戒呀,不用刻意的去持戒,很自在。双遮双照,遮的当下即是照,照的当下即是遮。比如我们手里拿着的这个手机,里面有微信群,有通讯录,有发现朋友圈,还有收藏,当我打开微信群的时候,其他的信息就看不到了,就是遮,看到的就是照。我们这只手,握拳的时候把掌遮住了,伸掌的时候就把拳头遮住了。所以眼看照,心知遮。双遮双照即是不生不灭,即是真心本来面目的妙用——北京密云当宝
         比如说,拳头在相上是不是遮住了手掌啊?在性上是不是可以照到手掌呐?这是不是「一遮一照」?再比如,拳头表「空」,变现手掌以后成「有」了,手掌当下是不是遮住了拳?是不是相遮住了性?但心是不是可以看到手掌当下就是拳头啊?是不是又是「一遮一照」?「遮照」同时,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双遮双照」。懂得「双遮双照」你就是「明心见性」。在有见空,在空见有,叫「双遮双照」,没有哪一法不是「双遮双照」。整个的十法界万法都是「双遮双照」,就是靠我们的智慧,这就叫「究竟涅槃」。——辽宁当门
“双遮双照”就是在诠释宇宙人生真理实相;就是揭示“一心三藏”的法理妙义。       一,从宇宙人生真理实相来观照“双遮双照”。
十方三世一切万法万相,皆诸佛广长舌,没有哪一法不是诸佛广长舌,没有哪一相不是诸佛广长舌。从山河大地、风云雨雾、花草树木、天人鬼畜、泥巴瓦块、诸佛菩萨等等,见闻觉知的有形有相的万法。明照十法界的一切万法就是“照”,“遮”住了万法万相共有的同一法身(自性、佛性),不认识自己了,不认识佛。也就是十方三世一切万法万相,这一“照”,“遮”住了真心本性,不知道皆我、皆佛。也就是把“我”、“佛”“遮”住了。即一“遮”一“照”,即“遮”性“照”相,在这里不能“执相昧性”,要会相归性,万法一念。
十方三世一切万法万相皆是一个本体,就是一个人,一尊佛当下一念而已。在同一法身,同一自性,同一佛性的当下,蕴藏(方便说)也可以说“遮"住了本自具足的万法万相。这又是一“遮”一“照”,即“遮”相“照”性。在这里不能执性昧相,不能说我们都是一体,都是一个,因为万法万相中,在每一法每一相的个体位都有它的个性,也就是无分别不妨分别,个人吃饭个人饱,个人生死个人了,佛不度人,为人自度。
二,从“一心三藏”的法理法义来观照“双遮双照”。当有形有相的“不空如来藏”现前时(“照”),“遮”住了无形无相的“空如来藏”,即是一“遮”一“照”。虽“遮”,但真观可见。即“不空如来藏”当下是“空如来藏”,当下是“不空空如来藏”,皆如来藏妙真如性。即是照而常寂。
当无形无相的“空如来藏”现前时,“遮”住了本自具足的万法万相(不空如来藏),虽“遮”真观可见,也就是“空如来藏”当下就是“不空如来藏”,当下就是“空不空如来藏”。即是心含万法,寂而常照。
    “双遮双照”的法理妙义,太妙了。如观世观品偈中佛金口玉言:    真观清净观   广大智慧观   悲观及慈观   常愿常瞻仰    ……观明白,观透彻,即与诸佛同一慈力;与众生同一悲仰。“双遮双照”即遮即照,非遮非照,现遮现照。“遮”与“照”就是一人一念,随缘变现。       ——齐市查农当开
遮照隐显 岂非性相观之另词见而又见一体两面实却是一即遮即照遮照同时 ——江阴普照寺释当度
   一、双遮双照即是如是我闻。即是阿弥陀佛。即是一心三藏。即是理事不二。即是不二法门。是宇宙人生本来面目的一体两面。就是心经的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合如来藏为总,万法为别。互为总。互为别。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
二、双遮双照圆融在相见性,在性见相。性相一如。在空见有,在有观空。空有不二。解除了真和非真的迷惑。圆融为真妄一体。
三、双遮双照圆通了无修无证与有修有证的关系。从万法讲都是我。心戒一切戒的圆解了听经闻法就是修证的真实义。
四、双遮双照圆通世间法。从超科学、超哲学的角度圆通社会科学和哲学。利用最新的科学成果和思维观念证明佛学真理和社会地位。—— 密云当教


(8群)分享
末学自从接触佛法以后,深刻体会到,哲学产生于佛法,佛法是高级哲学。今天听了恩师讲的十一要道之“双遮双照”,深有感触,下面我试着以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遮与照,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沒有遮哪有照,沒有照哪有遮?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例如:上与下,没有上哪有下,没有下哪有上?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又互相转化。当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变现为十法界万法万相时,我们执着在相上,清净自性光被遮住;当我们一念悟,回归大光明藏(当然,这个世界上还有一根草絲不成佛,谁也回不去),清净自性光遮住了迷惑颠倒的黑暗相。如上与下,在房子这一空间里,屋顶为上,地面为下;当我们站在屋顶上,太空为上,屋顶为下,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本来十法界万法万相唯一心变现,就是一个东西在那里变来变去,一个人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在演戏,性也好,相也好,遮也好,照也好,性相一如,即性即相,遮照一体,即遮即照。如果我们偏执一方,就造成执性昧相,或者执相昧性的片面结果。                   ——山东莱州当传                  凡夫执着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活在自己的知见里,就是遮——现相遮住本质。而佛法的教育目的就是让我们从梦中醒来,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照。佛讲: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意思是佛唯恐我们瞎子摸大象,各执一端。执相昧性是一遮,执性昧相又一遮,有执着就是遮。当我们明白一心三藏真理的时候才能照——照见五蕴皆空。明白五蕴皆空,就是明白色即是空——一照,空即是色——二照,这就是双照。所以双遮双照就是阿弥陀佛,就是如是我闻,就是不二法门。大道至简真理至易,站在真理的角度看待一切,才是善待其心,是慧共戒,道共戒,心修一切修。      ——辽宁盘锦当扬
      用圆顿大法来回答: 明白道理,双遮双照就是不二法门!就是一心三藏,就是阿弥陀佛,就是如是我闻,无修无证当下成佛!学的是心法,持的是心戒、一戒一切戒!想让你生烦恼你都不起来!因为你就是分真即佛了,得到首楞严大定了,悟后进修,皆成佛道!
       比如:双遮双照用大光明藏中,离即离非,是即非即来说明,这两句话就是空不空如来藏,它是对即说离,对非说离,离即的当下就是空,离非当下即是有,是不是双照啊?所以,离即当下就是双遮双照,双遮空有二边,双照空有二边,遮空照有,遮有照空。
是即非即,是即是非是,离即离非,是从体上来说明这个真心本来面目的特证,是即非即,是从用上来说明这个问题,道理是一样的。
举例: 拳头变现为手掌,是即非即,讲的是手掌也不是手掌,为什么?你看到它当下就是拳头。这是表一心三藏的妙用,当下这是一个全体,当下就是空不空如来藏。
这就是如是我闻,阿弥陀佛,一心三藏也就是双遮双照。——北京当慧
   对双遮双照的理解:
离即离非,是即非即,双遮双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我们不仅讲心现万法,而且还要讲万法现心,空有不二,性相一如。能现是一,所现是无量。一即无量,无量即一。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三藏十二部经都在显真,显的真还是妄,能显的那个真才是真。真心非真,非妄,显真,显妄,妄也好真也罢,都是真真如性显出来的。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唯智能解!这个法妙呀,太妙了。——海口当婵
眼见拳,心见掌,拳为一照,掌为一遮;眼见掌,心见拳。掌为一照,拳即被掌遮。此为双遮双照。
恰好今天有人问了一个问题:佛看众生都是佛,那众生看佛是什么?对这个问题,如果以双遮双照来解答。如来为正遍知,众生为性颠倒。佛和众生本来不二,只是觉迷一念。因为佛在觉中,看众生都是佛,如同眼见掌心见拳,拳比喻佛,掌比喻众生。掌被拳所照,拳被掌所遮。也说为迷被觉所照,觉被迷所遮。
那众生看佛呢?不知道什么是佛,众生看佛也是众生。明白什么是佛,心佛不二,一切都是佛。
众生在迷中,不知道是迷,迷上加迷;知道了迷,是不是觉了,觉了,没有分别了,众生和佛无二无别。如同眼见拳,心见掌,拳为一照,掌即被拳遮。
亦如以灯开关说,开,明为照暗为遮,如关,暗为照,明为遮。此为双遮双照。——遵化左门(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习分享六大思维——十一要道之“双遮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