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分享“法海淘宝篇12:饭食经行(一)”
http://www.fahua123.com/data/attachment/album/201810/17/163409qlm1c8rk1kic1ukk.jpg法海淘宝(合集)
http://www.fahua123.com/thread-157536-1-1.html?_dsign=c5cb4
饭食经行(一)
《佛说阿弥陀经》有「饭食经行」一法。传统解为极乐国公民修行精进,饭食过后,立即诵经念佛。
今考《楞严经》「会通四科,即性常住」之说,根据主席「深入挖掘」指示,试作新解:
一、《楞严经·卷三》佛将「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统统会相归性于「如来藏妙真如性」。
二、自古有说,焚经毁像无非菩提涅槃,呵祖骂佛岂不正修行处?何况吃喝拉撒、举手抬足之间!
所谓触目菩提、头头是道也!
三、以此为由,出台「饭食经行」新解:
「饭食」动嘴,形象具足,「陀也」;
「动嘴」经脑,智慧妙力,「弥也」;
「弥陀」之先,虽无痕迹,自性本具,「阿也」。
「经行」,法门义。
以此类推,衣食住行、农工百商……无非「阿弥陀」也。
以此类推,鸡飞狗跳、狮吼龙吟……无非「阿弥陀」也。
以此类推,亮灯鸣号、暖电冷气……无非「阿弥陀」也。
究于此理:
「阿」无痕迹,法身功德本具。
「弥」想「奔流」,报身功德妙力。
「陀」形无量,化身功德妙作。
晓于此理,天地万「陀」,无非「弥」想变异,无非「阿」之所现。当下成就同体大悲——菩萨自利功德。
此理既由「饭食经行」法门推出,又有何法非出方外?
当知,森罗万象无非如来藏妙真如性,即性常住!
2019.9.30
http://www.fahua123.com/data/attachment/album/202101/06/190152s1l4sfy9zia8iiai.png
(6月15日)主题分享
心得体会
“即已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以法合喻。
“即已食时”,当下即已经悟道,
“食时”,“法时”“法味”,法喜食;
“还到本国”“回到”本来面目“佛国”;以饭食知味而喻见道成佛,发明原心而往生佛国。故“已发愿已往生,今发愿今往生,当发愿当往生。”
“饭食经行”表一为无量,无量为一义。
“「饭食」动嘴,形象具足,「陀也」;无量化身功德妙作。
「动嘴」经脑想「奔流」,智慧妙力,报身功德妙力。「弥也」;
「弥陀」之先,虽无痕迹,法身功德自性本具,「阿也」
晓于此理,天地万「陀」,无非「弥」想变异,无非「阿」之所现。当下成就同体大悲——菩萨自利功德。
「经行」,法门义。”
妙法妙理妙义妙用!
佛法就是生活中的法,时时事事处处都是佛法。每时每刻置身其中。
“真妙觉明,亦复如是……各各发明,则各各现;若俱发明,则有俱现。”
说话吃饭穿衣走路唱歌跳舞绘画写文章天文地理历史科学哲学……无一不是阿弥陀佛!印证楞严经讲一心三藏:四科七大无量法界皆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此无修无证、一步登天、旷世妙绝广演之大法,竟至诸多望文生义、庸俗麻木、千年尘封!
恒沙佛子因之盲修瞎练、困扰情纠、世世生生!岂不悲哉!
——济南左开2021.6.15http://www.fahua123.com/data/attachment/album/202103/20/171900okhdhdwqiimhe6wh.jpg
饭食经行(一)
《佛说阿弥陀经》有「饭食经行」一法。传统解为极乐国公民修行精进,饭食过后,立即诵经念佛。
今考《楞严经》「会通四科,即性常住」之说,根据主席「深入挖掘」指示,试作新解:
《楞严经·卷三》佛将「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统统会相归性于「如来藏妙真如性」。
饭食经行为体用双彰,明了宇宙人生真理此为饭食喻,悟后进修自利利他自觉觉他此为经行喻。《楞严经》四科七大,即性常住。如梦中境界千万皆是一梦人,即妙有真空。饭食为见道为悟道为比量功德为般若德为妙有真空为照而常寂为体,经行为解道为证道为现量功德为断德为真空妙有为寂而常照为用。饭食经行以般若实相为体,以涅槃常住为用,般若实相即一心三藏,涅槃常住即三藏一心。若人明了饭食即已往生,即众生悟佛知见即已非众生,经行为悟后进修广宣阿弥陀佛真实义自利利他自觉觉他无功用道。饭食为明理转凡示圣之体,经行为常住示圣转凡之用,此为体用双彰。
——运城中开2021.6.15http://www.fahua123.com/data/attachment/album/202103/20/171900okhdhdwqiimhe6wh.jpg
饭食经行(一)感悟分享
行人果真明白《法华经》《楞严经》一心三藏的道理,随手拈来一物,无非都是如来的法身真藏,无非都是一心三藏,无非都是楞严大定,无非都是法华三味。那伽常在定,岂有不定时?行也禅、坐也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楞严经·卷三》以阴入处界四科和地水火风空见识七大表世间无量万法,将「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统统会相归性于「如来藏妙真如性」。足以证明圆顿大法带果行因,修因证果,全相归性,全妄归真之殊胜。
究于此理:
「阿」无痕迹,法身功德本具。
「弥」想「奔流」,报身功德妙力。
「陀」形无量,化身功德妙作。
晓于此理,天地万「陀」,无非「弥」想变异,无非「阿」之所现。当下成就同体大悲——菩萨自利功德。
没明此理,念佛拜佛、读经诵咒无非盲修瞎炼。这是修行人的悲哀。《楞严经.卷六》佛派大智大慧的文殊菩萨特意为我们未法时代的众生选择了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欲令众生从【闻思修】下手,悟后进修,历事炼心,最终成就圆满大佛,此为行人正修行路。而很多修行人竟与《楞严经》背道而驰,先入为主,以少为多,而是从【修思闻】下手,难怪佛在《楞严经》多次提到众生是可怜愍者!其根本原因就是听骗不听劝,依人不依法。
恰恰相反,一个人明白一心三藏道理,当下解脱,当下成分真佛。焚经毁像无非菩提涅槃,呵祖骂佛岂不正修行处?何况吃喝拉撒、举手抬足之间!所谓触目菩提、头头是道也!所谓听经闻法、念佛拜佛,读经诵经无非是真修正行。乃至吃饭睡觉走路皆是修行。
故明心见性即分水岺,行人不得不慎。世间人倘知:“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之理,男人选错行这辈子都一事无成,女人嫁错郎这一生都没有好日子过,同理修行人岂能选不对法门,否则这一生不能成就。
《法华经》曰:“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
《楞严经.卷一》告诉我们:“由诸众生遗失本明,虽终日行不自觉,枉入诸趣”。
《楞严经.卷四》又云:“虽复忆持,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如恒河沙,只益戏论”。
《大方广佛华严经》曰:“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祖师大德讲:“着相修行百千劫,无相修行刹那间"。
对比来看,一个人未明心见性,虽终日行而枉入诸趣。你说冤枉不冤枉?一个人明白道理啦,《佛说阿弥陀经》有「饭食经行」一法,吃饭走路睡觉都是修行。你说自在不自在?可见行人明心见性是多么重要,想明心见性必须要听经闻法,听法闻法一定要叫了义的法究竟的法。而《法华经》《楞严经》就是了义中的真了义,胜义的真胜义。
是故行人当知:真正的修行是修我们自己的心,当从闻思修下手,首先让自己明心见性,见到如来果地觉,然后带果行因,修因证果,全性起修,全修在性,这叫因果一契,此生定能了道。否则,因地不真,果遭迂曲,一失人生,万劫难逃,后悔莫及啊!!所以行人树立正知正见正修行的思想,是决定我们此生能否成就的重要因素和关键所在,不得不慎!望见者闻者珍惜再珍惜!
——释当忍法师2021.6.15http://www.fahua123.com/data/attachment/album/202103/20/171829dahzzbgxvgoi2vxk.jp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