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三藏-_B0F1s 发表于 2021-5-28 07:19:38

分享“十识对应三细六粗”请法

http://www.fahua123.com/data/attachment/album/202102/08/124035pn6e55i26ey61c62.jpg

(2021.5.27)讨论话题


敬请法师开示一下:生相无明对应后七转识?


释当忍法师
恩师这样讲:
觉非所明,妄为觉明,为后七转。
所以当忍理解生相无明为后七转识。


请法:
觉非所明,妄为觉明,为后七转。
何解?


郑州当开:
恩师讲记中开示,生相无明介于九识之后,八识之前的一个过渡阶段!按恩师最新讲解四相无明就是一个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既见分相分,妄动现出的无明,没有那个不是那个,跑出的无量念就是七识!无量妄念的七识和九识的真既是真妄和合的八识!@释当忍 ,请法师指点!(合十)


连云港当胜:
从体要现相,需要通过妙用(报身功德),所以师父把,生相,业相,转相,都说为,第七识表报身功德。


释当忍法师:
恩师讲记中开示,生相无明介于九识之后,八识之前的一个过渡阶段!按恩师最新讲解四相无明就是一个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既见分相分,妄动现出的无明,没有那个不是那个,跑出的无量念就是七识!无量妄念的七识和九识的真既是真妄和合的八识!

释当忍法师:
讲到这里三细六粗就讲完了,但针对三细六粗,还是忍不住要重点提醒大家几点,就算是画龙点睛吧!


一、关于生相无明:
    1.生相无明居于本觉之后,九相之前,此九相中三细境界为三个根本无明,六粗相为六个枝末无明,三个根本无明与六个枝末无明,合称为九相无明。本觉:指真如、空藏、九识。
    2.《楞严经》解释:一念生相无明,是无因而依真起妄的,尽管如此,但凭着我们的智慧,可以比量而知,生相无明也是我们本来性具功德,本来就有,一切的一切都在我们一念之中,但等因缘具足,它随时可以变现出来。
    3.一念生相无明:此一念指第七识。
二、关于十相无明:
九相+一念生相无明=十相无明。此十相无明,老师在讲课时,方便说由于xxx无明,故显现xxx无明,既然是显现,就不存在哪一相无明生哪一相无明,所有的无明相,无非都是空如来藏显现而已。不变随缘,法法皆心,是名明心;随缘不变,相相归性,是名明见性。不变随缘,随缘不变,是名明心见性。故知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三、关于十识如何对应三细六粗:
1.真真如一一对应第十识。
2.真如一一对应第九识。
3.一念生相无明一一对应后七转识(总体位一级后七转识)。
4.一念无明有三细一一对应第八识,阿赖耶识。八识无非是见、相二分。
5.三细境界之业相一一强说为第八识
6.三细境界之转相一一对应前七转识。
7.六粗相之智相、相续相一一对应后七转识。(也可把六粗相前三相说为:个体位二级后七转。)
8.六粗相之执取相、记名字相对应笫六识。
9.三细境界的现相:属于胜义之色法。
10.六粗相的起业相和业系苦相属于粗相之色法。
以上是方便说(仅供参考),究竟讲十个识乃至十一、十二、十三识,无非都是一个心,无非都是一个念,无非都是一个本体。


四、《楞严经.卷四168字》富楼那尊者提问:“佛啊!你讲地水火风空见识、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都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既然是清净本然,那山河大地怎么来的?"


佛在回答富楼那这个问题的时候,佛也是不得已而求其次,恒顺众生的分别心执着心,采用的是别教次第三藏的方式,讲述了山河大地是怎么来的。其目的是让我们通过次第三藏悟到一心三藏,这是佛陀的良苦用心。而我们做老师的一定自已先搞清楚,然后再给大家讲清楚,不然会误导众生,不仅毁了别人的法身慧命,并且让我们这个法也大大折扣。所以欲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就要一缸水乃至更多更多的水。知识在于积累,熏修不可思议,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量变到质变,知识就会现显为智慧了。

http://www.fahua123.com/data/attachment/album/202103/20/171829dahzzbgxvgoi2vxk.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分享“十识对应三细六粗”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