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老和尚智慧法语: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
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总要步步立稳脚跟,远离妄想执著,便是无上菩提。
古德所谓:“平常心是道。”
只如孔子之道,不外“中庸”。
约理边说:不偏是谓中,不易之谓庸。
约事边说:中者中道,凡事无过无不及。
庸者,庸常,远离怪力乱神,循分做人,别无奇特。
佛法也是一样,吾人须是从平实处见得亲切,从平实处行得亲切,才有少分相应,才不至徒托空言。平实之法,莫如十善。
十善者:戒贪、戒嗔、戒痴、戒杀、戒盗、戒淫、戒绮语、戒妄语、戒两舌、戒恶口。如是十善,老僧常谈,可是果能真实践履,却是成佛作祖的础石。亦为世界太平建立人间净土之机枢。
六祖说:“心平何劳持戒。”是为最上根人说。上根利智一闻道法,行解相应,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善相且无,何有于恶。若是中下根下,常被境风所转。“心平”二字,谈何容易?
境风有八: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名为八风。
行人遇著利风,便生贪著;
遇著衰风,便生愁懊;
遇著毁风,便生嗔恚;
遇著誉风,便生欢喜;
遇著称风,居之不疑;
遇著讥风,因羞成怒;
遇著苦风,丧其所守;
遇著乐风,流连忘返。
如是八风飘鼓,心逐境迁,生死到来,如何抵敌。
曷若(音:hé ruò 意:何如)恒时步步为营,从事相体认:举心动念,当修十善。事相虽末,摄末归本,疾得菩提。
注释:经上以“三兽渡河”比喻小乘、中乘、大乘这“三乘”证道程度的浅深。《优婆塞戒经·三种菩提品》说:“如恒河水,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恒河水者,即是十二因缘河也。声闻渡时,犹如彼兔;缘觉渡时,犹如彼马;如来渡时,犹如香象,是故如来得名为佛。”香象渡河谓香象涉水最深,直到河底,比喻佛菩萨证道最深、最彻底。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 佛法乃心法,乃生活中法。非宗教,非信仰,非文化,更非迷信,无非一个“真”字,它从哲学高度,科学层面揭示宇宙人生真理。
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法华经》第十品“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当知是人则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何况于大众中,广为人说?” 阿弥陀佛!感恩分享! 梦中佛事,水月道场!成佛不从修得,不修亦不得!
佛法乃心法,乃生活中法。非宗教,非信仰,非文化,更非迷信,无非一个“真”字,它从哲学高度,科学层面揭示宇宙人生真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