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 七律二首 送瘟神
七 律二 首送瘟神
(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毛泽东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
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
欣然命笔”。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
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
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 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
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 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
纸船明烛照天烧。
【注释】
这首诗最早发表于《诗刊》1958年10月号和年1958年10月3日《人民日报》第一版
,同日第八版发表毛洋东这两首诗手稿,发表时题为《送瘟神二首》。
收入1963年版《毛主席诗词》时,改作《七律二首,送瘟神》。
1.送:遣送、驱逐。瘟神:古人迷信,谓人间瘟疫之散播有鬼神主宰。元无名
氏《三教搜神大全》卷四载隋文帝时有五力土现于空中,身被五色袍,各执一
物、一人构执杓、罐。一人执皮袋并剑,一人执扇、一入执捶,一人火壶。
在地为五瘟。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仕贵,总管中瘟
帝问太史张居仁:此何神?主何灾福?居仁曰:此是五方力土,在天为五鬼,
史文业。东汉时即有年终逐疫之俗,张衡《东京赋》:“尔乃卒岁大傩,殴
除群厉。……煌火驰而星流,逐赤疫于四裔。“晋司马彪《续汉书》志五《礼仪》
中:“先腊一日大傩,谓之逐疫。......持矩火,送疫出端门……五营骑
士传火弃洛水中。”可知送瘟神之事,由来已久,浸成习俗。梁朝宗懔《刑楚
岁时记》所载“送穷鬼”与之相类,反映到文学创作上,古有《送穷诗)姚合
《送穷文》(韩愈)。解放前,血吸虫病流行于我国南方诸省区的三百五
十个县,患病者达一千万人,受感染威胁的劳动人民在一亿以上。历来反动
统治者对此不惟不恤,且苛捐杂税有增无减。天灾复加人祸,民众挣扎
在死亡线上,苦难深重,不可胜言。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关
人民健康。1955年,毛泽东同志视察了灾区,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
号召。并指示:“卫生部要把消灭血吸虫病作为当前的政治任务。“1956
年2月27日,他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又强调要“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
血吸虫病。“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提议,党中央专门成立了防治血吸虫病领
导小组;有关部门派出医务人员赴疫区对广大患者实行免费治疗;与此同
时,各级党和政府也领导疫区群众掀起了消灭血吸虫及血吸虫病的人民
战争的热潮。经过两年多的奋战,此项工作已初见成效。1958年6月30
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该报记者与《江西日报》记者联合采写的通
讯《第一面红旗一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毛泽东同志
读后十分高兴,夜不成眠,乃于次日清晨写下这两首联章体诗篇。
1958年7月1日,毛泽东同志致胡乔木书中说:“睡不着觉,写了两首宣
传诗,为天血吸虫而作。……灭血吸虫是一场恶战。诗中坐地、巡天、红雨、三
河之类,可能有些人看不懂,可以不要理他。过一会,或须作点解释。”
②余江县:在江西省东北部
血吸虫:此指生存于我国南方的日本血吸虫。雌雄异体,线状。寄生于
人畜门静脉系统的小血管内。雌虫在人畜体内产卵。卵随粪便排出,在水
中孵化成毛蚴,进入中间宿主钉螺体内,增殖为尾蚴后逸出螺体,遇人畜
下水,侵入其身体,发育为成虫。能引起血吸虫病。人患此病,急性期则发
烧、咳嗽,肝肿大,肝区疼痛;慢性期则腹泻、肝脾肿大;晚期则肝硬化。脑
型血吸虫病可导致症状性癫痫。儿童患病,可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形成侏
儒症。解放前,此病死亡率甚高。
③浮想联翩:浮想:想象、联想。联翩:接连不断。张衡《思玄赋》:“缤联
翩兮纷暗暖”。陆机《文赋》:“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层云之峻。”
④夜不能寐:《古诗十九首)其十九(明月何皎皎):“忧愁不能寐。“本篇
反其意,谓因欢喜、激动难以成眠。
⑤拂:吹拂。煦:和煦、温暖。
⑥旭日:初升的太阳。
⑦命笔:谓动笔赋诗。
⑧枉自多:空有许多。杜甫《征夫》:“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路衢唯
见哭,城市不闻歌。"
⑨华佗无奈小虫何:华佗(?-208)字元化,汉末沛国谯(今安徽毫州)
人。行医各地,精通内、外、妇、儿各科,外科尤为擅长。创用麻沸散,使患者
麻醉后施行腹部手术。又创为五禽戏,教人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后因不
从曹操征召,遂遭杀害。事见《三国志魏书·方技传》。
把无奈何拆开嵌入句中是古典诗词习惯用法。杜甫《奉寄高常侍》:
“汶上相逢年颇多,飞腾无那(奈)故人何”;辛弃疾《定风波》:听我尊前醉
后歌,人生无奈别离何”等。全句意谓,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名医们对血吸
虫病也束手无策。
10.千村薜荔人遗矢:谓血吸虫病为害,大片田园荒凉破败。五代谭用
之《秋宿湘江遇雨》:“暮雨千家薛荔村。“初版时“薛荔”为“薜苈”。1966年
4月5日,胡乔木写信向毛泽东请教有关诗词注释问题,信中说:“《七律
送瘟神》中的千村薜苈人遗矢’,据读者来信建议和查阅有关典籍的结
果,拟作‘千村薜荔人遗矢(只用于葶苈,系十字花科植物,即焊菜,历
字不与薛连用亦不单用。”“毛泽东同志接受了这个建议。遗矢:典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顷之三遗矢矣。”唐司马贞《索隐》:谓数起便矣。
矢,一作‘屎’。腹泻为血吸虫病症状之一。
作
11.万户萧疏鬼唱歌:萧疏:稀疏萧条,人烟稀少。鬼唱歌:《宋书·乐志》
:“晋孝武太元中,琅琊王轲之家有鬼歌《子夜》。
李贺《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全句谓由于血吸虫病肆虐,疫区人
烟稀少,荒坟垒垒。
12.“坐地”、“巡天”二句:臧克家《珍贵的“孤纸”》一文记述作者的注解
为“地下看天”。作者在1958年10月25日给周世钊的信中说,坐地日行
八万里,“是有数据的。地球直径约一万二千五百公里,以圆周率三点一四
一六乘之,得约四万公里,即八万华里。这是地球的自转(即一天时间)里
程。坐火车、轮船、汽车,要付代价,叫做旅行。坐地球,不付代价(即不买车
票日行八万华里。”巡天,即谓我们这个太阳系(地球在内)每日每时都在
银河系里穿来穿去。银河一河也,河则无限,‘一千’言其多而已。我们人类
只是‘巡'在一条河中,看则可以无数。”
13.牛郎欲问瘟神事:牛郎:神话传说人物。明冯应京《月令广义》引《小
说》,谓天河之东有织女,为天帝之女,年年劳役,织云锦天衣,帝怜其独
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缍。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相
会。关于此句,毛泽东同志在给周世钊的信中说:“牛郎晋人……牛郎自然
关心他的乡人,要问瘟神情况如何了。”
14.逐逝波:五代欧阳炯《江城子》:“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谓追逐流
光逝水,一去而不复返。
15.春风杨柳万千条:白居易《杨柳枝》:“一树春风千万枝。”此诗作于7
月1日,已是夏日,全句以春日大自然蓬勃生机象喻新中国的繁荣兴旺。
16.六亿神州尽舜尧:六亿:当时中国人口的约数。神州:指中国。尽舜
尧语出《孟子告子下》:“人皆可以为尧舜。”尧舜均为传说中上古时代的
圣人贤君。
17."红雨”二句:红雨:落花缤纷的景象。据臧克家《珍贵的“孤纸”》一
文,作者谓,“红雨”指“桃花落”。李贺《将进酒》:“桃花乱落红如雨。”刘禹
锡《百舌吟》:“摇动繁英坠红雨。“此联,原作“红雨无心翻作浪,青山有意
化为桥。”
18.天连”二句:五岭、三河:古代典籍称引,各不相同。此泛指祖国的
山川河流。
19.借问:犹“试问”。设问之辞。瘟君:对瘟神的谑称。
20.纸船明烛:民间习俗,送神送鬼时往往点燃蜡烛、炬火,烧化纸船
纸马、纸车、纸钱等。
【赏读】
这两首诗是作者五十年代末诗歌创作的代表之作,它集中体
现了作者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的高度融合的文学创
作理论。同时,这首诗不仅是作者所倡导的民歌与古典相结合的具
体实践,而且是这一结合的经典之作。从传统的格律看,其音韵、对
偶均属正体。在内容上,诗人将华佗治病的历史故事,牛郎的神话
传说,后人对尧、舜的赞美,以及自然科学(天文学)方面的地球自
转、银河等老百姓再熟悉不过的事情,与消灭血吸虫、人民战天斗
地改造山河的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其形象生动、贴切、易于理
解,尤其是诗中所透露出的喜怒哀乐反映了人民大众的共同感受。
第一首写旧中国血吸虫病肆虐的景况。
首联诗人回顾过去,描述了瘟神给中国带来的无穷灾难。“绿
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抒发了诗人的悲愤心情。祖国的
南方,向来以鱼米之乡著称,这里青山绿水、风景秀丽。可是,一个
小小的血吸虫竟使大好河山肃杀黯淡,就连华佗这样的名医奈之
不何。“绿水青山“与”枉自多”对举,“华佗”与“无奈”相连,强烈的
反差、对比,寄寓了诗人多么深厚的感情,又饱含了人民大众多少
苦楚!
颔联“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原来在旧中国,血
吸虫病肆意横行,造成广大农村家毁人亡,田园荒芜的凄凉惨状。
这样的惨境要“绿水青山“有什么用呢?
人
颈联“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使时间的流逝量被
明显地放大了,看得更清楚了。这样经过了很长时间,天边的仙人
“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尾联引出了神话传说中银河边的牛郎:“牛郎欲问瘟神事,一
样悲欢逐逝波”。牛郎是劳动人民的化身神,他当然关心着人民的疾苦
欢离合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成为过去了。这样写,人间天上
要问“瘟神”肆虐之“事”。如何回答呢?诗人的答词是:一切悲欢离合
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成为过去了。这样写,人间天上浑然一
体,极大地开拓了诗词包容的时空领域和思想蕴含,写出了旧中国
带给人民的灾祸,那是天怒人怨,世所难容,不仅有力地
结束了这一首,而且巧妙地把读者的思路加以引导,同时开始为第二首进行
新旧对比埋下了伏笔。
第二首写新中国成立后消灭血吸虫病的喜人业绩,情绕热烈、
语调高亢,与第一首感情抑郁、语义唾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首联一扫第一首阴霾的氛围,“春风杨柳万千条”二句即
幅气飞扬的画面,展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新时代社会风貌。
“六亿神州尽尧”这句,表达了毛泽东对人民群众的期待与
歌颂,也表达了毛泽东真正民主的人本思想。诗人用一颗热爱人
民、服务人民的心,唱出了热情澎湃的心声,一扫封建君主蔑视人
民群众、封建文人轻视百姓的历史唯心主义陈腐见解,表达了无产
阶级革命领袖对人民的关怀推崇。
頷联继续写变化,“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景物完
全化为了情思,自然景物变得通人心、随人意,人与美丽的景色交融一体。
颈联“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歌颂了人民群众改
天换地的伟力。作者用一个巨大的劳动画面,夸张地塑造出人民群
众改天换地、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让人联想起“高山也要低头,河
水也要让路”的豪言壮语。同时回应第一首牛郎无奈的原因,回答
了办成前人办不到的事的根本原因。这里诗人以高妙的艺术手腕,
只用两句话就概括了当时社会主义建设的雄伟场面,令人叹服。同
时,诗句中还渗透了诗人“力拔山兮”的伟岸精神和自力更生的进
取意识。诗人“人定胜天”的思想,化成美妙的诗句,闪射出了动人
心魄的魅力。
尾联“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作者以幽默的口吻
略带讽刺地向瘟君提出问题,名为“送”,实际上是下了通牒:在惊天
动地的大跃进形势下,瘟神还能照旧待得下去吗?但作者并不直面
回答,而是描绘了一幅最通俗的民俗画来点化瘟神的去向一远离
人间,同时表现了人民因战胜血吸虫病而欢欣鼓舞的喜庆场面。
纵观这两首诗,在艺术上前后相连,今昔对比,化用神话传说
和民间习俗,以浪漫主义手法歌颂了新中国各行业所取得的伟大
成就。这两首诗是连章体,在内容上相对比,处处照应,将暴露与歌
颂融于送瘟神之事件中。全诗名为“送瘟神”,但第二首的前六句却
不见瘟神的影子,只在尾联点出“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
烧。”,这是为什么呢?实际上,在前六句中,诗人对此已作了暗示。
正是由于消灭了瘟神,人民才可以这么扬眉吐气,河山才这样妖娆
动人。可以想象,六亿人民皆成舜尧,意气风发,改天换地,完成了
许多前人所不敢想象的事业,对付小小的血吸虫当然不在话下,瘟
神必然逃脱不了灭亡的下场。诗人称瘟神为“瘟君”,实乃一种讽刺
戏谑的口吻,充分显示了人民的信心和力量,辛辣嘲笑瘟神(一切
反动派)的无能和无奈。“照天烧”三字,是全诗的结穴,象征中国人
民不仅能消灭血吸虫病,同时也能改变“东亚病夫”和贫穷落后的
形象,也能扫除一切大大小小的瘟神和一切害人虫,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阿弥陀佛,感恩师兄分享! 顶礼伟大领袖毛主席 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当本(心静如水 发表于 2019-3-1 09:40
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
阿弥陀佛,感恩师兄的关注 阿弥陀佛!!! 当本(心静如水 发表于 2019-3-5 12:09
阿弥陀佛!!!
感恩师兄的关注 春风杨柳万千条,
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 :loveliness::loveliness::loveliness: 本帖最后由 本净妙如 于 2019-3-14 11:40 编辑
春风杨柳万千条,
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
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
纸船明烛照天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