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123 发表于 2019-1-17 21:25:35

毛泽东诗词 清平乐 蒋桂战争

                                                             清平乐
                                                          蒋桂战争
                                                      (一九二九年秋)
                                                            毛泽东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注释】
本词最早发表于1962年5月号《人民文学》,当时,正值全国准备纪
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0周年,毛泽东同志同意在《人民
文学》以“词六首”为总题发表他的六首词
①清平乐:又名《忆萝月》、《醉东风》。四十六字,上片四仄韵,下片三
平韵。
②蒋桂战争:指1929年3月至6月24日间,发生于国民党南京军阀
蒋介石和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之间的战争。毛泽东同志在1928年10
月《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曾指出:“国民党新军阀蒋
桂玛四派,在北京天津没有打下以前,有一个对张作霖的临时的团结。北
京天津打下以后,这个团结立即解散,变为四派内部激烈斗争的局面,蒋桂
两派且在酝酿战争中”。正如毛泽东同志所预料的,国民党南京政府在名义
上统一全国之后,新军阀各派系之间为抢夺地盘而进行的明争暗斗愈演愈
烈,终于兵戈相见,战争爆发。
③军阀重开战: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曾有过1920年7月直系军阀曹
锟、吴佩孚联合奉系军阀张作霖反对皖系军阀段祺瑞的直皖战争,19
年4月至5月、1924年9月至10月的两次直奉战争,大革命失败后,又
有过1927年10月李宗仁与唐生智争夺两湖之战、11月至12月张发奎
与李济深争夺广东之战等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的战争,1928年4月至5月
国民党新军阀蒋、冯、阎、桂联合起来与奉系军阀张作霖争夺华北的战争。
1929年又发生了蒋桂、粤桂战争,所以词人曰“军阀重开战”。
④一枕黄粱:典出唐人沈既济传奇小说《枕中记》。小说写唐玄宗开元
年间,有卢生落魄邯郸客栈,向道士吕翁叹诉穷困。翁乃授生一青瓷枕。言
睡在枕上可称心如意。生枕之入梦,历尽荣华富贵。睡前,店主人方蒸黍;
醒时,黍尚未熟。黍即黄粱,亦即黄小米。后人诗词用此典,或称“黄粱梦”
宋代郭印《上郑漕》:“荣华路上黄粱梦”。或省称“黄粱”。宋代吴潜(《蝶恋
花吴中赵园》:“回首人间名利局,大都一觉黄梁熟”。本句意谓,新军阀妄
想凭借武力实现自己的野心,只不过是黄粱一梦。
5下:攻克。《史记·项羽本纪》“闻陈婴已下东阳。“龙岩上杭:福建西
南部二县名。1929年5月19日,红军自江西瑞金出发。20日,于长汀水口
渡汀江。23日及6月3日、19日,三次攻击龙岩,全歼国民党福建省守军
第一混成旅。9月21日,攻占上杭,全歼福建省守军第二混成旅。以上二
句词纪实
⑥收拾:收取。唐代诗人李山甫《上元怀古》诗二首其一:“南朝天子爱
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总是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金瓯一片:金
瓯,金盆。语出《南史·梁书》载萧衍语:“我家国犹若金瓯,无一伤缺“。后以
“金瓯”代指国家山河完整。此言“一片”,意谓国民党新军阀战乱连年,已
将中国搅得四分五裂,我军建立的间西根据地,只是收取“金瓯”一片。
7.分田分地,在闽西革命根据地开辟前,全国百分之八十五的田地在
阶级手中。农民所有仅百分之十五。红四军入闽后,中共闽西特委于
1929年7月20日至29日于上杭蛟洋组织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
通过的政治决议中明确规定:没收一切收租的田地山林,分配与贫农;富
农田地自食以外的多余部分,在贫农要求没收时应没收;田地以乡为单
位,按男女老幼,依原耕形势,抽多补少,平均分配。会后,闽西各乡党支部
苏维埃政府在红军的帮助下,迅速发动农民开展分田分地的斗争,掀起了
波澜壮阔的土地革命运动。毛泽东同志曾称赞:“闽西土地解决办法最好”
(李六如《各苏区土地问题》)。
【赏读】
这首词作于1929年秋,词中高度概括了当时的国内斗争形
势。作者通过军阀开战与革命力量空前壮大之间的内在联系,生动
地表现了中国革命迅速发展的趋势。
上片写蒋桂战争以及这些罪恶的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无穷
灾难。
首句“风云突变”,起笔突兀凌厉。不仅渲染了形势的突然变蒋
化,制造出一种浓重的气氛,而且十分形象地写出了当时的时代
特征。指出当时蒋桂之战给社会带来的动荡和混乱局面,接着诗
人以强烈的感情色彩浓墨一点:“洒向人间都是怨”这一句写得非
常有力,坚定,“洒向”这个动词用得完美无缺,而收尾一个“怨“字
搭配浑然天成,意象突出;接着又一个大对比,坏人只能是一枕黄
梁美梦,这在诗之技巧上也可以说是转换切入都准确、快捷,从人
民之恨陡地转到了坏人必败,两个鲜明画面并立,空间广阔但又一
目了然。
下片写在军阀混战背景下红军力量迅速壮大,所向披靡,革命
根据地蓬勃发展。“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红旗”指红军。
用“跃过”、“直下"两个动词极其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红军迅速、快捷
地越过汀江,快速地开辟了龙岩、上杭等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情景
反映了人民革命战争所向披靡的现实。
另外,汀江、龙岩、上杭,三个地点名词让人陡地如作魔般产生
幻美之感,使人感到祖国地名的可亲、可爱,而且有一种特殊的汉
语文字的美感。
最后二行,又是毛泽东作为诗人一贯的大气坦然,无拘无束,
而且写出祖国的真欢喜,写出了中国农民的真欢喜,尤其是“分田
分地真忙“极富有动感和画面感,亲切、快乐,对祖国乡村朴实浑厚
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貌似平淡,却极为精当。恰如宋代葛立方《韵
语阳秋》卷中所说:“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平淡而到天然处,则
善矣。”
全诗的叙事、议论和抒情交相混融,既有写实之动,又有抒发
之妙。显示了一代领袖目睹人民富足而自己也感到无比的乐趣,同
时也反映了贫苦农民当家作主的伟大历史变革,蕴涵了十分深刻
的历史内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毛泽东诗词 清平乐 蒋桂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