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 四言诗 祭母文
本帖最后由 白莲123 于 2019-1-15 07:43 编辑四 言 诗
祭 母 文
(一九一九年十月八日) 毛 泽 东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
寿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
其他不育,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
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
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
遐迩亲疏,一皆覆载。
恺侧慈祥,感动庶汇。
爱力所及,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不存欺心。
整饬成性,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物无遁形。
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身心表里。
五德荦荦,乃其大端。
恨偏所在,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获;
精神痛苦,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倾地一角。
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黄。
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各务为良;
又次所怀,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
大小亲疏,均待报赍。
总兹所述,盛德所辉。
必秉悃忱,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
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春晖朝霭。
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
躯壳虽隳,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师。
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时则苦短。
惟挈大端,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尽此一觞。
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注释】
①这首祭文见之于《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其后
部分录载于《毛泽东大观》、《湘魂—毛泽东的家世》;全诗录载于蒋国平
《毛泽东与部山》据介绍,“毛泽东的《祭母文》原稿在文运昌家里保存多
年,后遗失。新中国成立初期,文运昌向国家档案部门提供了自己当时的
抄件。毛宇居也同时向档案部门提供了另一个抄件,并在文后写道:“此文
脱尽凡俗,语句沉着,笔力矫健,皆是至性流露,故为之保存,以为吾宗后会
辈法。”两份抄件基本相同,仅个别字有异。毛泽东同志的母亲文七妹
(1867-1919),湖南湘乡县人。其父文芝仪。因在同族姐妹中排行第七故
名。18岁与毛顺生结婚生五子二女,长、次子天亡,三子泽东、四子泽民
五子泽覃。二女早殇。后收养一女毛泽健。1919年10月5日患淋巴腺炎
去世。
②呜呼:叹词,旧时祭文中常用“呜呼”,因以借指死亡.
③遽然:骤然;出人意料。
④东民覃:即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
⑤遘:遇,遭遇。归有光《抚州府学训导唐君墓志铭》:“母方遘危疾。”
⑥高风:高尚的品格、操守。母亲去世后,毛泽东曾含着热泪给他的同
学好友写信,说:世界上共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人,利已不损人的人;可
以损己以利人的人。母亲属于第三种人。
⑦博爱:对人类普遍的爱。韩愈《原道》:“博爱之谓仁。“毛泽东同志曾
说:“我母亲是个仁慈的妇女,为人慷慨厚道,随时都愿意接济别人。她同
情穷人,并且当他们在荒年里前来讨米的时候,常常送米给他们。”《毛泽
东自述》人民出版社1993年2月版)
⑧遐迩:远近
⑨覆载:原指天地养育及包容万物。《庄子天地):“夫道,覆载万物者
也。“后亦用为天地的代称。这里指文氏博爱之心,泽及众人。
10.恺侧:恺,和乐。《庄子,天道》:“中心物恺。“宣颖注:与物同乐。
侧,通“切”,诚恳。
11.庶汇:犹庶物,众物,万物。
12.整饬:严正。《新唐书·吕湮传》:“少力于学,志行整饬。”
13.手泽:原意为手汗所沾润。此指其母所经办之事。
14.劈理分情:劈,剖。分,析。指分析事理十分细密。
15.戚里:亲戚邻居。《聊斋志异·婴宁》:“设鹘突官宰,必逮妇女质公
堂,我儿何颜见戚里?”
16.五德:智、信、仁、勇、严。荦荦:分明貌。《史记·天官书》:“此其荦荦
大者,若至委曲小变,不可胜道。”
17.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教条。
三纲之末,即指夫为妻纲。据毛泽东回忆:“我家分成两'党'.一个就是我
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我母亲和弟弟组成。有时至于连雇工
们也包括在内。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我母
亲主张间接打击的政策。“(《毛泽东自述》)
毛泽东携小弟泽覃由长沙赶回韶山,二弟泽民告诉他,母亲临终时
还在呼唤着他们的名字……(据《湘魂—一毛泽东的家世》)
18.报赍:赍,以物送人。报赍,报答。
19.悃忱:真心诚意。
20.则效:效法。《诗·小雅·鹿鸣》:“君子是则是效”。
21.春晖: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春晖,犹春光,春
阳。后因以春晖比喻母爱。
22.精禽大海:精禽,即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亦称“冤禽”,相传为
炎帝女,名女娃。因游东海淹死,灵魂化为精卫,经常衔西山木石去填东
海,见《山海经,北山经》及《述异记》卷上,后人常以“精卫填海”、“精卫衔
木”作为意志坚决的比喻。
23.躯壳:身体,对精神而言。孔武仲《松上老藤》:“蛇蟠筋脉壮,龙死躯壳
在。“隳:毁坏。
附:慈母病逝后,毛泽东满怀悲痛,又撰写了两副挽联,表达对母
亲的无限哀思。
(一)
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
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
(二)
春风南岸留晖远;
秋雨韶山洒泪多。
【赏读】
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湖南湘乡人,生于1867年2月13日,
1919年10月5日因患淋巴腺炎病逝世。母亲逝世后三天内,诗人
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这篇至性流露、沉郁平实的《祭母文》。
言
虽用的是旧体四言韵文,但其中有新意。一方面对母亲颂扬,
一方面指出母亲的隐痛(即:“恨偏”)是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造
成的。而且文中叙述与抒情配合妥帖,读来令人感到言真意切而又
文情俱佳。全章文法也极考究,层层递进,回肠荡气,同时也写得端
庄大方。
此诗前16句总略叙述母亲生平及养育儿子们所备受的艰辛
磨难。尤其是“中间万万,皆伤心史”这二句读来令人耸然震动,母
亲一生所经历的一切全都是一部伤心史,这些伤心事真是说不尽
道不完的呵!连诗人自己都不忍心全部将其写出来,而是尽力使自
己心里平静,待慢慢缓和地吐露。
接下来的30句是述说母亲的“盛德”,对母亲的博爱、慈祥、爱
心以及对母亲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些“盛德”予
以高度赞美。
再接下来22句是第三层意思,讲说母亲的隐痛及抱恨方面。
劈头二句:“恨偏所在,三纲之末。“已说得很明白了,母亲的憾恨就
是因为处于三纲的最后。我们知道在一个“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
为妻纲”的封建社会里,母亲(也可引申为广大女性)一直都处于受
压迫、受统治的地位。处于如此地位,母亲怎能施展她自身的抱负
呢,这就是母亲的“恨偏",她精神上的痛苦在这一点上极为突出。
母亲除了有精神上的憾恨以外,还有对儿子及亲朋好友们的千肠
百结的牵挂,这也是一种憾恨,因为不能再抚育儿子们了,不能再
报答好亲至爱了,也不能关心那贫困的亲威邻里了,这一切她只能
交代家人去作。而其中她最关切的是儿子们今后一生定要好自为
之,做好人,行善事。
再接下来的8句,收束前面母亲的”盛德”与“恨偏”,勉励自己一
定秉承母亲的德行,而且还要努力弥补母亲的“恨偏”,要牢记于
心,念念不忘。
继续接下来的12句是第五层意思。诗人在此立誓必将终生报答母亲的深恩,
还以“精卫填海”的故事来进一步叙说自己对母亲
的深恩真是报之不尽。
最后9句写在家中祭奠母亲的情况,并收束全文。同时,再次
表达自己想对母亲说的话很多,但可惜时间苦短,只能提纲挈领式
地从大方面来陈说母亲的伟大与仁爱。同时告诉母亲,儿子今后对
你有说不完的话,日子有多长,儿子的话就有多长。此刻只能敬上一杯酒,祈愿母亲安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