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3)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3)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革命先锋
对于一件事或一种人,有相反的两种看法,便出来相反的两种议论。“糟得很”和“好得很”,“痞子”和“革命先锋”,都是适例。
前面说了农民成就了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事业,农民做了国民革命的重要工作。但是这种革命大业,革命重要工作,是不是农民全体做的呢?不是的。农民中有富农、中农、贫农三种。三种状况不同,对于革命的观感也各别。当第一时期,富农耳里听得的是所谓江西一败如水,蒋介石打伤了脚〔5〕,坐飞机回广东〔6〕了。吴佩孚〔7〕重新占了岳州。农民协会必定立不久,三民主义〔8〕也兴不起,因为这是所谓从来没有的东西。乡农民协会的办事人(多属所谓“痞子”之类),拿了农会的册子,跨进富农的大门,对富农说:“请你进农民协会。”富农怎样回答呢?“农民协会吗?我在这里住了几十年,种了几十年田,没有见过什么农民协会,也吃饭。我劝你们不办的好!”富农中态度好点的这样说。“什么农民协会,砍脑壳会,莫害人!”富农中态度恶劣的这样说。新奇得很,农民协会居然成立了好几个月,而且敢于反对绅士。邻近的绅士因为不肯缴鸦片枪,被农民协会捉了去游乡。县城里并且杀了大绅士,例如湘潭的晏容秋,宁乡的杨致泽。十月革命纪念大会,反英大会,北伐胜利总庆祝,每乡都有上万的农民举起大小旗帜,杂以扁担锄头,浩浩荡荡,出队示威。这时,富农才开始惶惑起来。在北伐胜利总庆祝中,他们听见说,九江也打开了,蒋介石没有伤脚,吴佩孚究竟打败了。而且“三民主义万岁”,“农民协会万岁”,“农民万岁”等等,明明都写在“红绿告示”(标语)上面。“农民万岁,这些人也算作万岁吗?”富农表示很大的惶惑。农会于是神气十足了。农会的人对富农说:“把你们入另册!”或者说:“再过一个月,入会的每人会费十块钱!”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富农才慢慢地进了农会〔9〕,有些是缴过五角钱或一块钱(本来只要一百钱)入会费的,有些是托人说情才邀了农会允许的。亦有好些顽固党,至今还没有入农会。富农入会,多把他那家里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头子到农会去上一个名字,因为他们始终怕“抽丁”。入会后,也并不热心替农会做事。他们的态度始终是消极的。
中农呢?他们的态度是游移的。他们想到革命对他们没有什么大的好处。他们锅里有米煮,没有人半夜里敲门来讨账。他们也根据从来有没有的道理,独自皱着眉头在那里想:“农民协会果然立得起来吗?”“三民主义果然兴得起来吗?”他们的结论是:“怕未必!”他们以为这全决于天意:“办农民会,晓得天意顺不顺咧?”在第一时期内,农会的人拿了册子,进了中农的门,对着中农说道:“请你加入农民协会!”中农回答道:“莫性急啦!”一直到第二时期,农会势力大盛,中农方加入农会。他们在农会的表现比富农好,但暂时还不甚积极,他们还要看一看。农会争取中农入会,向他们多作解释工作,是完全必要的。
乡村中一向苦战奋斗的主要力量是贫农。从秘密时期到公开时期,贫农都在那里积极奋斗。他们最听共产党的领导。他们和土豪劣绅是死对头,他们毫不迟疑地向土豪劣绅营垒进攻。他们对着富农说:“我们早进了农会,你们为什么还迟疑?”富农带着讥笑的声调说道:“你们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有什么不进农会!”的确,贫农们不怕失掉什么。他们中间有很多人,确实是“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他们有什么不进农会?据长沙的调查:乡村人口中,贫农占百分之七十,中农占百分之二十,地主和富农占百分之十。百分之七十的贫农中,又分赤贫、次贫二类。全然无业,即既无土地,又无资金,完全失去生活依据,不得不出外当兵,或出去做工,或打流当乞丐的,都是“赤贫”,占百分之二十。半无业,即略有土地,或略有资金,但吃的多,收的少,终年在劳碌愁苦中过生活的,如手工工人、佃农(富佃除外)、半自耕农〔10〕等,都是“次贫”,占百分之五十。这个贫农大群众,合共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七十,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没有贫农阶级(照绅士的话说,没有“痞子”),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决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贫农,因为最革命,所以他们取得了农会的领导权。所有最下一级农民协会的委员长、委员,在第一第二两个时期中,几乎全数是他们(衡山县乡农民协会职员,赤贫阶层占百分之五十,次贫阶层占百分之四十,穷苦知识分子占百分之十)。这个贫农领导,是非常之需要的。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若否认他们,便是否认革命。若打击他们,便是打击革命。他们的革命大方向始终没有错。他们损伤了土豪劣绅的体面。他们打翻了大小土豪劣绅在地上,并且踏上一只脚。他们在革命期内的许多所谓“过分”举动,实在正是革命的需要。湖南有些县的县政府、县党部〔11〕和县农会,已经做了若干错处,竟有循地主之请,派兵拘捕下级农会职员的。衡山、湘乡二县的监狱里,关了好多个乡农民协会委员长、委员。这个错误非常之大,助长了反动派的气焰。只要看拘捕了农民协会委员长、委员,当地的不法地主们便大高兴,反动空气便大增高,就知道这事是否错误。我们要反对那些所谓“痞子运动”、“惰农运动”的反革命议论,尤其要注意不可做出帮助土豪劣绅打击贫农阶级的错误行动。事实上,贫农领袖中,从前虽有些确是有缺点的,但是现在多数都变好了。他们自己在那里努力禁牌赌,清盗匪。农会势盛地方,牌赌禁绝,盗匪潜踪。有些地方真个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据衡山的调查,贫农领袖百人中八十五人都变得很好,很能干,很努力。只有百分之十五,尚有些不良习惯。这只能叫做“少数不良分子”,决不能跟着土豪劣绅的口白,笼统地骂“痞子”。要解决这“少数不良分子”的问题,也只能在农会整顿纪律的口号之下,对群众做宣传,对他们本人进行训练,把农会的纪律整好,决不能随便派兵捉人,损害贫农阶级的威信,助长土豪劣绅的气势。这一点是非常要注意的。
十四件大事
一般指摘农会的人说农会做了许多坏事。我在前面已经指出,农民打土豪劣绅这件事完全是革命行为,并没有什么可指摘。但是农民所做的事很多,为了答复人们的指摘,我们须得把农民所有的行动过细检查一遍,逐一来看他们的所作所为究竟是怎么样。我把几个月来农民的行动分类总计起来,农民在农民协会领导之下总共作了十四件大事,如下所记。
第一件将农民组织在农会里
这是农民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像湘潭、湘乡、衡山这样的县,差不多所有的农民都组织起来了,几乎没有哪一只“角暗里”的农民没有起来,这是第一等。有些县,农民组织起来了一大部分,尚有一小部分没有组织,如益阳、华容等县,这是第二等。有些县,农民组织起来了一小部分,大部分尚未组织起来,如城步、零陵等县,这是第三等。湘西一带,在袁祖铭〔12〕势力之下,农会宣传未到,许多县的农民还全未组织起来,这是第四等。大概以长沙为中心的湘中各县最发展,湘南各县次之,湘西还在开始组织中。据去年十一月省农民协会统计,全省七十五县中,三十七县有了组织,会员人数一百三十六万七千七百二十七人。此数中,约有一百万是去年十月、十一月两个月内农会势力大盛时期组织的,九月以前还不过三四十万人。现又经过十二月、一月两个月,农民运动正大发展。截至一月底止,会员人数至少满了二百万。因入会一家多只登记一人,平均每家以五口计,群众便约有一千万。这种惊人的加速度的发展,是所以使一切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孤立,使社会惊为前后两个世界,使农村造成大革命的原因。这是农民在农民协会领导之下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待续)
毛主席是我们的指路明灯,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们新中国。
毛主席万岁! 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爱国爱党爱教 感恩毛主席,感恩共产党! 感恩师兄分享 毛主席万岁 !共产党万岁!
感恩师兄分享 红军“打土豪”:“有土皆豪,四境骚然”
作者:東時8
发表时间:2016-02-05 10:54
“土豪”成为网络流行语后,很快风靡全国。朋友见面,少不了相互调侃几句:“今天摊煎饼加了五个鸡蛋,我真是土豪啊!”“听说老兄你买了辆辆凯迪拉克。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很多时候,我们所说的“土豪”,其实着重的不是“豪”,而是“土”,在内心中含有那么一点点鄙视:这家伙真有钱,但也太没品位了。
“土豪”与“劣绅”并列
此后,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土豪都普遍存在。《水浒传》中的曾头市、祝家庄都是标准的土豪,他们划地自守,对抗土匪。两宋之交的时候,朝廷甚至曾征发土豪去***民变、抵御外敌。欧阳修给宋朝土豪下过一个定义,“所谓土豪者,乃其材勇独出一方,威名既著,敌所畏服,又能谙敌情伪,凡于战守,不至乖谋。”截止到两宋为止,土豪都是一种体制外力量,他们握有武力,对地方政府构成一定的威胁,被朝廷视为隐患。
明清时,土豪的身份发生了改变,“土”字作为土著的意思减弱,可以简简单单地解释为土地了。从此,有土地的大富豪就是“土豪”了。
古代土豪掌握武装力量
我们知道“土豪”这个词,恐怕大都是缘于中学历史教科书。北伐期间,国共合作,两党联手在各地开展起“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运动。原本中性的土豪一词被同“劣绅”并列,只好随之万劫不复。
1926年底,北伐军攻入武汉,开启了“打土豪”的先声。农会的“革命热情”被激发起来后,打土豪的节奏逐渐就脱离政府掌控,自行组织群众对土豪殴打、游街、罚款,乃至枪毙。为了约束农会,两湖等革命地区的G·M·D党部在中共干部的帮助下,制定了“惩治土豪劣绅暂行条例”。如湖北规定,“凭借政治、经济、门阀身份以及一切封建势力或其他特殊势力”,曾经有过“反抗革命或阻挠革命及作反革命宣传者”“借故压迫平民,致人死亡者”“包揽乡间政权,武断乡曲,劣迹卓著者”等11项行为之一的,才是土豪劣绅。
按照以上规定,农会在处理土豪时,要经过一个“特别法庭”审判的程序,但事实上很少有地方遵守,导致不分青红皂白地打土豪的情况愈演愈烈。农会只要看上谁家资阔绰,才不管是地主、商人,还是富农,一概是斗倒再说。最后北伐军将领们也无法幸免,不少都被抄了家。
走到这一步,G·M·D再也没法和***合作了,夏斗寅的**通电指责中共“循至无绅不劣,有土皆豪,四境骚然”。中共领导下的群众运动,过于激烈的打土豪,成为G·M·D“清党”的重要理由。
苏区中红军与土豪对峙
中共同G·M·D分手后,打土豪的革命传统被延续下来。1927年9月,毛泽东在文家市演讲时说,“部队的吃饭穿衣服都成问题,群众生活也很艰难,不能向群众摊派,相反的是土豪吃不完用不完,我们可以去打土豪。”中共随即在文家市开展了第一次打土豪,解决了补给问题。毛泽东要求,部队在留下充足的补给后,必须把剩下的分给当地群众。但是穷人开始时不敢要土豪的东西,只好在晚上把粮食、衣服等偷偷地送到穷人家里。“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也在文家市首次出现。
毛泽东带部队从文家市来到井冈山,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一个个苏区相继建立起来。在广西左右江地区,“各地农民赤卫军攻下豪绅地主的寨子, 凡在寨子里面的人, 不论男女老幼都杀一个精光……对于边区外的群众,一律目为反动派, 互相仇杀。”作为报复,广西右江“土豪率地主武装数十过河烧了三个村庄, 抢牛、羊、女人,。韦(拔群) 即集中四千人过河去, 烧了十三个村庄, 横直三十里,也抢劫,拉牛,捉女人等。地主便将该地人民组织起来, 有四区队伍与革命对立起来。”韦拔群是***手下的得力干将,红军早期的高级将领。在各个苏区都存在这种赤白对立,白区土豪与苏区群众水火不容。
这个问题在江西中央苏区更为严重,土豪们依仗村中的围屋、山寨,聚集力量与红军对峙。土豪的据点有两种,围屋建在村落之中,围墙坚固,上面设有炮楼、枪眼;还有一种山寨建在村落附近的山头上,也有围墙、寨门,可供战时固守。这些防御性建筑大都是在清末民初、太平天国时期兴建的。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开始了长征。这一路上,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几万人的补给如何解决呢?打土豪无疑是个捷径。1931年1月,红军到达遵义,“没收征发委员会”主任林伯渠给红军士兵传授了辨别土豪的简便方法,即“一看、二摸”,所谓“看”就是看一户人家的房子是否高大漂亮、家里有没有牲畜等“硬指标”;“摸”则是摸底调查,听听群众的声音。知道了基本情况,没收征发委员会就会出面,发动群众去打土豪了。
土豪虽然不断被打,但因基数很大,依旧在各地存在着。直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土地革命在整个大陆的开展,原来意义上的土豪终于成为了历史名词。等到改革开放后,土豪再一次现身时,其意义就同今天差不多了,基本等同于“土大款”。
打土豪成了中共革命的标志
中共的革命理论有很多,但在当时能被苏区老百姓记住,且最彻底践行的,大约就只有打土豪这一件事了。1929年,有中共干部问农民:“你是革命吗?”农民回答:“是的。”干部问:“你怎样革命法呢?”农民说:“杀尽土豪劣绅!”如果追问一句:“再呢?”很多人就打不出来了,至多是说:“杀尽土豪劣绅以后平分土地。”
中共曾集中主力,对赣南乡村中成百上千的土豪围寨展开“攻坚”。1929年10月,红军出动一个纵队攻打于都的“上谢土围”,打了七、八天也没能给攻下来。石城县的红石寨地势险要,附近的土豪、当地县政府都前来避难,拥有1500多兵力。红四军花了两个多月才拿下红石寨。土豪围寨的坚固由此可见。
后来红军加大兵力,到1932年2月,才将赣南的大多数“白点”拔除。但是剩下的围寨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期间,不仅时常骚扰苏军后方,更还主动进攻红军,成为红军失败的原因之一。
(参考资料:黄道炫《苏区时期的赤白对立》、钱伟新《攻坚: 土豪围寨与中央苏区的拔“白点”斗争》、梁尚贤《湖南农***动中“ 左” 的错误及其影响》等)
(刊于《国家人文历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