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到底什么意思?
答:【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四句话非同小可!几乎所有的修行人都会背诵《心经》,其中,这四句是个口头禅。这四句话就是讲「如是我闻」;就是讲「阿弥陀佛」;就是讲「性相一如、理事不二」;就是讲三个「如来藏」。那么就这四句话,我们对照到通常讲的藏、通、别、圆这个四教门来作一个比较。藏教菩萨从有门而入,执事昧理,执相昧性——他只见色,不见空。这个色,注意,概述为一切的万法,包括后面的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是不是有动相啊?有分别相、思维相都可以概括。这里的空,是指「空如来藏」,是阿弥陀佛的「阿」,是我们的真心本性——不可以把它说为虚空,虚空是色法。
藏教菩萨执着念佛、拜佛、行善、断恶,在有形有相的万法上执着。修得好能得人天福报,修得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好,他也能超越六道轮回,但是不能明心见性。
通教菩萨是离色见空性,他是执性昧相,执理昧事。他只是执着一个「阿」,他要破「弥陀」,连藏教菩萨修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等一切的善法他都要统统破除,他是灭相见性。但是通教比藏教有进步,藏教菩萨连空都不懂,压根没有空的概念。
那么到了别教呢,他虽然也承认空,也承认色,他是从「亦空亦有」二门而入,有次第性:在空才能见到空,在色才能体会到色。弥勒菩萨在《楞严经》讲:识性流出无量如来。他强调另外有个识性造就出无量的佛来,但是没有讲:无量的佛就是一尊佛,无量的佛没有哪一尊佛不是哪一尊佛。他没有讲识性即是无量佛,所以带有次第性。
那么按照圆教来讲,是从「非空非有」这二门而入。他是对空说非空,对有说非有;换一种说法:「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空即色」。而且当下一就是无量,无量就是一,一就是二,二就是八,八就是九。这才是真正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下面通过打比方来说明这四句话,还是拿手好戏。比如说:手掌的五个指头表无量万法,这无量万法的佛、菩萨、天人鬼畜、牛马猪羊、风云雨雾都在,无量的行持、说法、善呀、美呀、真呀,都包括在内。拳头代表无形无相的真空,手掌的当下就是拳头,拳头的当下就是手掌,即有即空,当下就是一个东西,性相一如,无量即一,一即无量。
阿弥陀佛!感恩师兄!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阿弥陀佛 随喜赞叹 「性相一如、理事不二」;
一心三藏大法! 阿弥陀佛!感恩师兄!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南无摩诃般若波罗蜜心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