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3439932 发表于 2018-10-11 13:17:39

虚云老和尚开示丨如何才算见道

      出家人天天讲修道,如何谓之修道呢?修是修造,道是道理,理是人人的本心。这心是怎样的呢?圣言所表,心如虚空。说一个空字有点笼统,空有顽、真之分。我们眼所见的虚空,就是顽空;那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灵明妙用、随处自在、能含一切万物的才是真空,修行人要明白这样的真空。

      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清清白白,明见无疑,就是见道。拿北京来作比喻,若从地图看北京,有方的圆的,横的竖的,宫殿街道,南海西山等等名目,看到能背得出,终不如亲到北京一次,随你提起哪里,他不用看图就能说得清清楚楚。只看图而未曾到北京的人,别人间起来虽然答得出,但不实在,而且有很多地方答不出的。

      修行人见道之后,如亲到北京,亲见“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的本性,不同依文解义的人,只见北京图而未亲到北京。空,就能摆得开,无挂无碍;不空,就摆不开,就有挂碍,所说和所做就不一样。所以说:“空可空,非真空,色可色,非真色,无名名之父,无色色之母。”色空原来无碍,若实在明见此理,则任他天堂地狱,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无挂无碍。不明此理的人,虽能说得天花乱坠,也无真实受用。

       古来有一位老修行,在大众会下住了多时,度量很宽,待人厚道,常能劝人放下放下,有人间他:“你这样劝人教人,你自己做到没有?”他说:“我在三十年前就断无明了,还有什么放不下呢?”后来觉得在大众会下,还是有些不自由自在,所以就跑到深山住茅庵去。这回独宿孤峰,无人来往,自由自在,以为就真无烦恼了。谁知有一天在庵中打坐,听到门外有一群牧童,吵吵闹闹的说到庵里去看看,有说不要动修行人的念头,又有说既是修行人,念头是不会动的。后来牧童都进去了,老修行坐在蒲团没有理他,他们找吃的找喝的闹个不休,老修行不动不声,牧童以为他死了,摇他也不动,但摸他身上还有暖气。有人说:“他人定了!”有人说:“我不相信。”于是有人拿根草挑他的腿,老修行还是不动,挑他的手也不动,挑他的肚脐也不动,挑他的耳朵亦不动,挑他的鼻孔,老修行忍不住,打了一个喷嚏,于是大骂道:“打死你这班小杂种!”那时观世音菩萨在空中出现说:“你三十年前断了无明的,今天还放不下吗!”可见说得一丈不如行一尺,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不被境转真不容易。

      憨山大师《费闲歌》说:“讲道容易修道难,杂念不除总是闲。世间尘劳常挂碍,深山静坐也徒然。”我们既为佛子,若不下一番苦心,徒然口说,也是无补于实际的。

1723439932 发表于 2018-10-11 13:18:47

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1723439932 发表于 2018-10-11 13:19:32

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悲心
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

1723439932 发表于 2018-10-11 13:22:41

《法华经》是佛陀的遗嘱,“如来不久当入涅槃,佛欲以此妙法华经付嘱有在。”

兹心非心 发表于 2018-10-11 19:14:13

阿弥陀佛!感恩分享!顶礼祖师大德!

兹心非心 发表于 2018-10-11 19:33:19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如来藏――一心三藏(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彻法源底,“依了义法”

临沂~当门 发表于 2018-10-11 20:19:56

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悲心
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

淄博当宣 发表于 2018-10-11 21:59:41

明白了如来藏的道理就得究竟,万法归宗法华经。

秒莲花 发表于 2018-10-12 09:41:57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虚云老和尚开示丨如何才算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