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当门 发表于 2018-10-8 05:23:29

小故事——下车拜僧,是上是下

☞下车拜僧,是上是下      《旧杂譬喻经》云,昔有国王出游,每见沙门他就下车。道人,也就是出家人说:“大王止,不得下车。”
      王言:“我上不下,所以言上不下者,今我为道人作礼,寿终以后生天上,是故言上不下也。”
   这个国王出游啊,看到出家人他就下车去礼拜。出家人说:“大王你止住吧,你是一国国王啊,虽有恭敬心,但你不要下车了。”
      他说:“我上不下,你别看我下车,我下车并不是下来,我是上去。
       他是什么意思呢?我今天为出家人顶礼,我命终之后当生天上,故言上不下。你看到我下,实际是上。
       他用这个意思来比喻,我礼拜僧人获得无量的福报——生天。这是《旧杂譬喻经》说的。
☞屏见沙弥,谁大谁小
       《阿育王传》中记载,阿育王信佛以后很虔诚,看见出家人就要礼拜。一次看到一个七岁的沙弥,见他太小,自己身为国王,又这么大年龄,给他顶礼有些不好意思。
      但他是僧人,又不得不顶礼。可能他有过那个愿,见到沙门就得顶礼。一看七岁小孩,你说要给他顶礼,大臣都看着,是不是得笑话他?他不好意思。
      但是他有那个愿望,发过愿不得不顶礼。于是把沙弥请到屏处,什么是屏处?就是没人的地方。在没有人的地方给这个沙弥顶礼,因为他怕别人笑话。
      “你过来。”把那个小和尚就领到没人的地方,周围瞅一瞅。我估计那时候像做贼似的,看看确实没人了,他赶紧趴下顶三个礼。顶三个礼了还不放心,他就跟那个小沙弥说了,他说:“你千万别告诉别人我给你顶过礼。”
      这阿育王好面子。因为阿育王统治了整个印度,所以说他在印度是个大国王。过去他杀了很多人,后来学佛了,又非常虔诚地学佛。
       他不知道那个沙弥已经证到罗汉果了。这七岁沙弥已经证罗汉果了,有神通变化,他为了教化阿育王,便进入旁边的一个澡瓶中。
       什么叫澡瓶呢?就是印度天热,用瓶子装水,储水瓶,储水瓶干吗呢?一个是洗澡用,从头往脚上一浇,就把身子冲凉了,叫澡瓶,专门储水的瓶子。
      正好跟前有个澡瓶子,他用神通进这个瓶子里去了。瓶子再怎么大也不大,人装不进去呀。
      他用神通就进一个装水的瓶子里去了,进瓶里他又现种种的变化,有时候身上出火,底下出水,有时候底下出火,上面出水,在瓶子里就现了一个世界出来,做种种的变化。
      当时就把这个阿育王看傻眼了。沙弥出来以后悄悄告诉阿育王说:“此事大王也不要向别人说。”他说这个事你也不要告诉别人。
      阿育王就不好意思了,立刻上前忏悔说:“我礼拜的事不再隐瞒了,我知道错了,不用你说,我自己就去向别人说。”所以说这个故事就流传下来了。
      ☞法不外得,从恭敬中来
       佛法皆从恭敬中得,自己的恭敬心到位,就可以得到大的利益。即使是小沙弥,如果说法,当虔诚听受。因为法不从外得,从自心生起。
      就是说你别管他是小沙弥也好,或是谁也好,当你虔诚听受的时候,就会得法。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法不从外得。法不从外得——这句话很重要,是从自心生起来的。
       有时候我也常说,你想找个好师父,你有恭敬心,你就遇到个石头,石头也会给你讲法的。为什么呢?法不从外得,从心生,就是这个道理。

妙莲华 发表于 2018-10-10 15:54:45

南无阿弥陀佛

妙莲当顺2 发表于 2018-10-12 12:00:27

本帖最后由 妙莲当顺2 于 2018-10-12 12:01 编辑

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无上无下,无内无外,无前后左右,无空无有,无分别无不分别,即空即有,即前即后,即上即下,即内即外。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故事——下车拜僧,是上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