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霞妙光 发表于 2018-9-27 15:23:01

人空、法空


       在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常常有人请斋──请佛去吃饭,供养佛。佛吃完了饭,就给斋主说法。那么斋主(就是请佛吃饭、供养斋饭的这个主人)要向佛叩头顶礼,然后请求佛说法。佛若不在,就请这一些个佛的弟子、罗汉去应供;应供完了,也要说法的。有一天,佛和诸大比丘都出去应供了,庙里就剩一位小沙弥。这个小沙弥在庙里看门口,又来一个斋主请斋,要供养。      供养,就是做一点好的菜、好的饭,请佛或者比丘、沙弥到家里来吃,这就叫“供养三宝”。      那么佛和比丘都到外面去了,庙里就剩这位小沙弥,这个斋主说:“你是沙弥,也好!我就请你这位沙弥去应供啰!你同我去了!”这小沙弥战战兢兢地就去了。怎么战战兢兢呢?他没有自己去应过供,都是同比丘去的,现在人家请他吃饭,也不知道到那地方说个什么好?说法,不知道法怎么说?那么不知道也去啰!这个斋主就很诚心地请他到家里吃饭。      吃完了饭,斋主就很恭敬地向这位小沙弥叩头顶礼求法,等着他说法。这小沙弥在座上,一看这个人叩了头,然后在那个地方低着头,也不起身,就等着他说法呢!你说,这小沙弥怎么样啊?哈,他没有什么话讲,下了座就跑!跑回祇树给孤独园佛住的地方去了。吃完了饭,不说法就跑了!心里一定觉得很惭愧的、很不好意思。      供斋这位斋主在这地方跪了很久,低着头,也听不见讲什么。“啊,这个沙弥说什么法呢?”偷偷地抬起头:“我看他究竟说什么法?”一看,座上什么也没有,这位小沙弥没有了!他看这位小沙弥没有了,当下就开悟了。开什么悟了?悟到“人空、法空”──人也没有了,法也没有了。“啊!”他说:“原来这样!”就开悟了。这光开悟不行,得要去求证明;他就跑到祇树给孤独园,去追这位小沙弥了。       这小沙弥跑回祇树给孤独园自己房里,进去把门闩就插上了,在里边就lock(锁上)。为什么把门锁上了呢?他就怕这个斋主来找他要法的债,再找他说法;他无法可说,所以就把门锁上,就怕这个人来找他。殊不知,他刚锁上没有好久,这个人果然就来了!来到这儿,就敲他的门,他也不敢出声,在里边就战战兢兢的,恐惧得不得了:“啊,这怎么办呢?把人家饭也吃了,人家现在来逼着要法,这怎么办哪?”       这一着急,怎么样啊?小沙弥也急得开悟了!两个一起开悟,他也悟到“人空、法空”这个道理了。
                                                               

普霞妙光 发表于 2018-9-27 15:26:27


      圆教,是一切一切都圆融无碍,一切一切都“本来是佛”。《法华经》是属于圆教,所以《法华经》上说,一切众生将来皆当作佛。经上说:“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这是说人到塔里边和庙里边去拜佛,心本来要诚、要专一的,可是这个人他没有什么诚心,到这庙里边,就念“南无佛”;但就这么一念“南无佛”,将来就成佛的。

西宁当门 发表于 2018-9-27 19:22:10

阿弥陀佛!

西宁当门 发表于 2018-9-27 19:22:15

阿弥陀佛!

妙莲当顺2 发表于 2018-9-28 10:47:22

人空法空空亦空!
《楞严经》卷五
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
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
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
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
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
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
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
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
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
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
陀那微细识,习气成瀑流,
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
幻法云何立?是名妙莲华,
金刚王宝觉,如幻三摩提,
弹指超无学。此阿毗达磨,
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

妙莲当顺2 发表于 2018-9-28 10:49:32

人空法空空亦空!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五 偈颂
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
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
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
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
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
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
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
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
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
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
陀那微细识,习气成瀑流,
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
幻法云何立?是名妙莲华,
金刚王宝觉,如幻三摩提,
弹指超无学。此阿毗达磨,
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空、法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