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莲花 发表于 2018-9-26 09:28:34

名人与佛法————红尘中的修行!佛弟子每天如何自省?

名人与佛法————红尘中的修行| 佛弟子每天如何自省?

今天

导读 实际上没有实存的一个我,实存的一个我的命运,实存的—个我遇到—件什么事。整个我们的生活都是由分别心——不同层面的分别心,以及互相之间的复杂的关联,内外的感召,时间空间上的缘起所组成。

做为一个修行人,每天有几件事不能忘记,就是佛教讲的“正知、正念”。

第一,是要知道“人身难得”,就是我们得到这个人身非常不容易,佛经上讲,六道轮回里,得人生者如爪上土,失人生者如大地土。

第二,是要知道“佛法难闻”,我们能遇到珍贵的佛法,这珍贵的佛法能帮助我们从人生的贫乏里走出来,从人生的烦恼和痛苦中走出来,非常珍贵,太不容易了。

第三,是要知道“善知识难遇”,我们学习佛法要修行,要有老师,要有同修伴侣,要有人护法,这些因缘非常难得。

第四,是要知道“时光迅速,人命无常”,时间过得很快,人的生死在呼吸间,要知道生命的珍贵。

这一些正知、正念,我觉得你不管修什么法,都不应该忘记,念念不忘,这样保持正知正念,我们就容易与道相应。

 1、身体是我们生命中的怪客
换一个角度来观察,身体是我们总要安排的一个东西。

比如说,你家里来了一个很麻烦的客人,一进门他要水喝得赶紧给他倒水,要吃饭得赶紧给他做饭,想坐下来得赶紧给他找椅子……总而言之,身体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怪客,你老要安排他。

在佛教里,这叫做苦。也就是说,他对我们形成逼迫,这个逼迫就是苦。什么时候等把客人送出门了,客走主安,主人就放松了。

2、修行,一定要向自己开刀
不管是禅修,还是佛法的修行,一定要向自己开刀,通常世俗生活中的一些观念要打破。

通常世俗生活中的一些观念和前提是接受“我”再说别的,所以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会说:“反正我就是这个脾气,就是这个毛病。”意思是说,我这个毛病,这个脾气是不能变的。

这是世间法的观念,在禅修里不可以有,禅修就是要改变你的脾气,改变你的毛病。就是要把你这个人来—个颠覆,来一个革命!禅修是这样,佛法的修行也是这样。

3、打开心灵的结
如果讨厌的人,在你心里出现的时候,你能用感恩的心,向你心中的这个影像去发感恩的念头;你非常贪着的一个东西,在你心里出现的时候,你能看到它的无常、它的苦、它的可厌相,你的心结就能慢慢打开。

因为我执是抽象的,在不同的人心里表现出来的就是这些心结的不同,就是这些分别心,就是这些让你心动,让你在意的事情。当这个心结出现的时候,其实正是我们解决这个心结的时候。修行,其实就是一次次打开心结的过程。 

4、培养精进的力量
在修行的路上,我们要学会自我激励,要有探法源底的意愿。相信佛能做到的,古人能做到的,祖师能做到的,我一定也能做到。

这种意愿它会推动我们,使我们有精进的力量。而精进的力量最根本的体现就在于心念不空过,心念如果能不空过,我们的生命就不会荒废。
 
5、没有一个实存的我  
实际上没有实存的一个我,实存的一个我的命运,实存的—个我遇到—件什么事。整个我们的生活都是由分别心——不同层面的分别心,以及互相之间的复杂的关联,内外的感召,时间空间上的缘起所组成。

佛陀告诉我们,佛法的修行,不要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上,而是要透过禅修,透过对自己内心的透视,真正的看到缘起。

6、无所求恰恰是一个无限的求  
如果你的心是无所求、无所住的话,它的功德是不可思不可议、无量无边的,就像无边无际的虚空一样没有边际,没有相状,所以经文里用虚空来描述这个无所求心的功德。

无所求并不是什么都没有,恰恰它是一个无限的有,无限的有就是—个空。无边际,无相状,无来去,就是如如之心,如如之心就是我们本有的佛性!在这里所有的对立都超越了。
我觉得一个学佛的人用这种心态去工作和生活,会有很多奇妙的体验。首先你要做到这三点:

第一,待人接物要有公心,首先不要想自己的私利,我能得到什么,我能占什么便宜,这个都是愚痴的心在动——痴心妄动。而先想别人、想集体、想大家,这个心就是公心,公心就大,古人说:“公生明”,有公心你自然就明。

第二,要有奉献的心,有奉献的心就不会计较收获,不会计较结果。将奉献当成自己的本性,当成自己的习惯,这其实就是克服我执的一个状态。我执在这种心态下会慢慢被克服。

第三,要能够换位思考,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能够把自己心中的意图出发点放下、舍弃,接受别人的意图,那样你的心也会大起来。

秒莲花 发表于 2018-9-26 09:34:28

心法之道
醒人是真心,梦人是妄心。
梦心为见分,梦境乃相分。
见分与相分,共为八识心。
梦人现量境,岂离于醒人?
是故第八识,真妄和合性
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秒莲花 发表于 2018-9-26 09:42:16

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悲心;
不读愣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
法华奥典,妙冠群经。闻即往生。

秒莲花 发表于 2018-9-26 09:47:00

《妙法莲华经法师品第十》:
佛告药王: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莲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妙音060 发表于 2018-9-26 10:23:12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妙音060 发表于 2018-9-26 10:24:10

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愣严!

1723439932 发表于 2018-9-26 11:17:12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兹心非心 发表于 2018-9-26 17:54:32

佛法乃心法,乃生活中法,非宗教,非信仰,非文化,更非迷信,无非一个“真”字!它从哲学高度、科学层面揭示宇宙人生真理。其代表作为《法华经》、《楞严经》、《阿弥陀经》、《心经》所诠一心三藏之理,唯以一实相印印证万法、否定万法而又同时圆融万法,故又称为圆教——能令行人当下明心见性,了生脱死!故又说为了义法,究竟法。

兹心非心 发表于 2018-9-26 17:55:27

阿弥陀佛!感恩分享!

临沂~当门 发表于 2018-9-26 18:14:24

阿弥陀佛,感恩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人与佛法————红尘中的修行!佛弟子每天如何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