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烦恼习气你能正视吗?
欣乐说法,与「四无碍辩才」来观照。一个人明白「如来藏」以后,见到人就想传法,这是慈悲心。说法圆融无碍,不管是答疑解惑,还是面对刁难质疑,都不在话下。「化诸菩萨」,怎么「化」呀?从佛口生,从法化生。要成就自己,无非是化掉我执化掉烦恼习气,化凡夫为佛菩萨。破魔兵众:既有我们自身的病魔、苦魔、心魔,也有身外所面对的鬼魔、天魔。兵众,破除我们的烦恼习气,就跟交兵打仗一样。用世间法来讲,也是很残忍,硬是要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只有把心魔化掉,我们才有办法对付鬼魔、天魔。对自己的烦恼习气不能轻描淡写,甚至为自己种种辩护。我们要对自己的法身慧命负责任!也跟用兵打仗一样,来正视我们的种种邪气、习气。而击法鼓,就是要用大力量、大决心。(摘自印广门清法师《法华经讲记序品第一》第三次修订版) 凡夫自无始以来,在三界六道熏习的都是感情,立时断掉,谈何容易!必须听经研教,慢慢熏习。感情是假的,不通教理的人临命终时,对亲眷恩情不断,无法放下,难望超生善处。学道要少攀缘,断情不断慈悲心,增长菩提心,将世间意识断除,没有人情的牵累,没有物质的挂念,才有成就。
烦恼是修道的障碍,对治的方法是念烦恼之种种性,而不要念烦恼之相。如常常想某某冤家对头给我气受,愈想愈气,就是烦恼;如想与人好,对他有特殊的喜欢,也是烦恼。六根接触六尘如不动,果不动心,生死即了。
烦恼即菩提,千万不要误会,必须建立在离世间上。如何离世间?世间是由分别执着而来,以转识成智说,前五识及第八识是随着第六七识而转,六识是分别,七识是执着。无分别,第六识即转为妙观察智;第七识是人我执、法我执,不执着即转为平等性智。第六七识一转,因而前五识变为成所作智,第八识转为大圆镜智。凡是帮助我们离开分别执着的即是佛法,如果是增加我们分别执着的即是魔。 圆教讲的【空】,是对有说【空】,无有不显空,有的当下即是空;同理,圆教讲的【有】,是对空说【有】,无空不显有,空的当下即是有。空和有是不能分开的,它就是一体两面,都是由同一个本体(真真如性),显现的两个不同的相。所以我们通常讲性相一如,空有不二就是这个道理。 圆教讲的【空】,是对有说【空】,无有不显空,有的当下即是空;同理,圆教讲的【有】,是对空说【有】,无空不显有,空的当下即是有。空和有是不能分开的,它就是一体两面,都是由同一个本体(真真如性),显现的两个不同的相。所以我们通常讲性相一如,空有不二就是这个道理。 烦恼是修道的障碍,对治的方法是念烦恼之种种性,而不要念烦恼之相。如常常想某某冤家对头给我气受,愈想愈气,就是烦恼;如想与人好,对他有特殊的喜欢,也是烦恼。六根接触六尘如不动,果不动心,生死即了。
烦恼即菩提,千万不要误会,必须建立在离世间上。如何离世间?世间是由分别执着而来,以转识成智说,前五识及第八识是随着第六七识而转,六识是分别,七识是执着。无分别,第六识即转为妙观察智;第七识是人我执、法我执,不执着即转为平等性智。第六七识一转,因而前五识变为成所作智,第八识转为大圆镜智。凡是帮助我们离开分别执着的即是佛法,如果是增加我们分别执着的即是魔。 凡夫自无始以来,在三界六道熏习的都是感情,立时断掉,谈何容易!必须听经研教,慢慢熏习。感情是假的,不通教理的人临命终时,对亲眷恩情不断,无法放下,难望超生善处。学道要少攀缘,断情不断慈悲心,增长菩提心,将世间意识断除,没有人情的牵累,没有物质的挂念,才有成就。 圆教讲的【空】,是对有说【空】,无有不显空,有的当下即是空;同理,圆教讲的【有】,是对空说【有】,无空不显有,空的当下即是有。空和有是不能分开的,它就是一体两面,都是由同一个本体(真真如性),显现的两个不同的相。所以我们通常讲性相一如,空有不二就是这个道理。 赞叹一句《法华经》,即为供养一切佛。 阿弥陀佛
佛学修行倡导:处境离相,明心见性。真正的修行者,用俗话说需拥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气质和风骨,敢拿自己作为‘实验件’去体验历代圣贤、诸佛众菩萨对所谓‘生活’的感悟,并实现‘信顺’!
切记:欺骗别人犹可恕,欺骗自己太悲辛。一切‘举心动念’之所为,均是一种‘执相’。
存画曰:执相生烦恼,然,烦恼即菩提。一念一世界。
执相者,可概述为‘执念’。‘执念’的操作,最终目标何耶?亦即心行体证:始终不二、怨亲不二、凡佛不二。 世界万法的生生灭灭,并不是我们真心本来面目在生灭。是我们真心本来面目可以随缘显现出生,显现出灭。生而不生,灭而不灭;在生非生,在灭非灭。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不是生不是灭,它可以示生示灭。
怎么圆离呢?生的时候即是灭,灭的时候即是生。生和灭都是一个东西在变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