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转识成智,理事圆融!
禅宗公案,一首偈子的解释:“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傅大士这首偈看来有些玄虚,叫人莫名其妙。
“人从桥上过”这句话好懂,我们从桥上过去了。怎么会‘桥流水不流’呢?
“空手”怎么“把锄头”呢?
“步行”又怎么“骑水牛”呢?
是什么道理?原来是说,我们的肉身躯壳是等于我们住的房子,而佛性才是住在里面的真人。众生迷于色相就错认这个色身肉体是我,而不知佛性是何物,以致造业受报,生死不了。这首偈就是提醒我们认识主人公,不要错认假相。
我上次讲临济大师说:‘看取棚头弄傀儡,抽牵全藉里头人。’就是说这个肉体自己不会动、不会讲话,也不会听话。我们能运动、工作、走路、讲话、听话...都是这个主人公的作用。。
这首偈就是颂这个主人公的。
‘空手把锄头’,我没有拿东西啊,原来拿东西的那个手(即肉体),就等于你的锄头,是主人公在指使你运作。
“步行骑水牛”,你能够走路、奔跑,也是主人公驱使肉体的妙用,就等于人骑在水牛上赶牛走路一样。
‘人从桥上过’,肉身就比作桥,人就是主人公,人在世上不过住一段时期,就要走了,就圆寂了,等于在桥上走过去了。所以,根据这个人生无常的道理,古人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就是个旅馆,暂时住一住就要走的。大家何必在这里争王称霸,斗争不息,杀戮不休呢!?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人从桥上过,我们这肉身壳子是不长久的,是变迁的。人由少而壮,由壮而老,这‘桥’不就是在流转吗?在变化吗?‘水不流’,水是代表我们的佛性,它是不流动的。它是亘古常存,不来不去,不动不摇的。这个颂主人公的偈子好啊,就是要我们明心见性。
但是,打开来见到本来,不过才到法身边。如同回家只走到房子外边,非但没有入室,还未登堂,差得远呢!要做功夫,时时不能懈怠啊!
假如你们今天做做,明天停停,这怎么行呢?要知‘打坐’,‘打’是打死妄念,‘坐’是坐见本性。假如什么时候都能坐见本性,这是真打坐,不是坐在那里任妄念翻腾,装模作样为打坐。所以我们修法,要在心地上做功夫,时刻不能放松。
“心经”第一句‘观自在菩萨’,不是统称某某菩萨,而是教我们做功夫,观自在--时时观照自己的本性,在本位上不要有走著。假如你上座也坐不安稳,下座后也不摄心观照,任妄念游走就是流浪!那就错过一生了。
见到法身边不算数,这时自救不了,需继续用功,进入法身正位,更要法身向上,才能圆证佛果。
法身向上是什么?一个和尚问长沙景岑禅师:‘师父,请你开示,何为法身向上?’他说:‘一根针,三尺线。’(这就是一切平常,随缘应用,不著玄妙)。和尚不懂,请师父再开示。他又说:‘益州布,扬州绢。’益州的布和扬州的绢都是很出名的。
这就是教我们在悟道后于日常工作中顺逆自在。不是顺了就高兴,哈哈笑;逆了就烦恼,就发火。须做到顺也好,逆也好,顺逆自在,安闲自得,潇洒无物,一切恬然自尽,才是一个绝学无为的闲道人。到这地步就坐也不要坐了,安然无事了。
孔老夫子说:‘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就是尽管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都不会越出规矩范围。因为他心空了,不再著相,不会再做不道德之事了。有人问我:‘假如我坐得心空了,我可以去杀人放火吗?’这种问题真幼稚得好笑,你杀人放火还心空吗?你为什么要杀人放火,还不是为了著相?要越货,要劫财吗?这正是著有,还说什么心空呢?你真心空就会悲智双运,会可怜众生不了解实相,而著妄情,天天造业受报,妄受生死轮回之苦,就会想方设法救度他们,哪会再做伤天害理之事呢?
法身向上是透过理边,在事上圆融无碍,不是一天到晚不做事,死在那里不动的,死坐在那里决不能成道。
因为要除尽多生历劫积累的执著妄习,一定要在境上练,在境上多碰钉子,多经敲打,才能把习气消光。不在境上练,死定在那里,妄习种子伏藏在里边,一经翻动习气更大,压也压不住。
所以要除尽妄习,非在事境上锻炼,将其连根拔除不可,不是修个灭尽定,将妄种压伏在那里可以了结的。
---以上是元音老人开示。
对于修圆教的菩萨而言,已经不需要去参禅,学习法华楞严经直接开悟,再悟后进修,不走弯路,即先明白如来真实义----一心三藏,真心本来面目非空非有非真非妄,,,即空即有即真即妄,,,,随缘显现空有真妄,就是一个东西在表演,玩神通游戏,开悟之后就要历事练心,修六度万行,破除自己的烦恼习气,转识成智,达到理事圆融,事事无碍,然后成圆满佛。
对于修圆教的菩萨而言,已经不需要去参禅,学习法华楞严经直接开悟,再悟后进修,不走弯路,即先明白如来真实义----一心三藏,真心本来面目非空非有非真非妄,,,即空即有即真即妄,,,,随缘显现空有真妄,就是一个东西在表演,玩神通游戏,开悟之后就要历事练心,修六度万行,破除自己的烦恼习气,转识成智,达到理事圆融,事事无碍,然后成圆满佛。
修行就是修心,得到心的妙用。 迷悟一念间,迷则众生,悟则净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