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谈佛教——罗克希米·那兰苏教授(Lakhsmi Narasu),《佛法精要》作者
佛是一位看见孩子们在世俗烈火中玩耍,权巧方便,施以各种适度的手法把他们从烈火燃烧的房子里救渡出来,并把他们引向安全的涅槃境地的人。我们可心断言,佛教是唯一不带任何狂热色彩的宗教。它的目的是通过征服自我使每一个人产生一种彻底的内心改造,而不是叫人以权力、金钱来诱使他人归信自己的宗教。佛陀仅向人们展示了一条完全取决于每一个人自己是否实践的解脱之道。
将心智的开发和证悟作为解脱的必要条件是佛教的伟大所在。佛教主张道德与证悟互为依存,不可分离,道德构筑了人生最高境界的基础,而知识与智慧则完善了这一人生最高境界的构筑。一个人如果不具备必要的洞察力和知识,不真正明了缘起性空的基本道理,他就不可能被认为是一个具有真正德行的人,在这一点上,佛教有别于所有其他宗教。所有一神教均基于某种假设概念之上,当这些假设被日益发展的知识而驳斥时,则越来越沮丧。然而,佛教与假设无缘。它是建立在坚实稳固的现实基石之上的,因此,佛教从来就不曾逃避知识的公平无私。 阿弥陀佛!感恩分享! 《法华经》中,佛云:‘我为众生,以此譬喻,说一佛乘。汝等若能,信受是语,一切皆当,得成佛道。’ 无数稚子深陷火宅,慈父如何能有一刻懈怠?于是大觉慈尊八千往返娑婆世界,以无尽方便平等度脱一切众生,无有疲厌。然而众生乐着五欲,难以信解究竟离苦智慧,故投其所好,以羊车、鹿车、牛车,譬若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方便诱引出离火宅,然后‘等与大乘,不令有人独得灭度’,直接以大白牛车接引至圆满佛乘,优游于寂灭智乐。
恭请受持读诵《法华经》卷二 世尊谆谆示导,佛性平等不二,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虽然累劫为众苦所烧,‘但尽生死,而实不灭;今所应作,唯佛智慧。’一切法门皆当回向心地,如《梵网经》云:‘汝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谛信佛语,自信己性,乘此宝乘,当下直至不生不灭道场。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