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有身的性,心有心的性
身有身的性,心有心的性王阳明心学 今天
风清扬
宣州刺史陆亘大夫问南泉:古人瓶中养一鹅,鹅渐长大,出瓶不得。如今不得毁瓶,不得损鹅,和尚怎么生出得?泉召:大夫!陆应诺。泉曰:出也!陆从此开解,即礼谢。
——《五灯会元》
注释:此为唐代时期陆亘大夫在南泉普愿禅师的启发下领悟禅法的公案。
白话:宣州刺史陆亘大夫问南泉禅师说:听说古代有一个人在瓶子里养了一只鹅,鹅渐渐长大,从瓶子里出不来了。现在呢不能毁坏瓶子,又不能损伤鹅,和尚怎么让它出来呢?南泉招呼说:大夫啊。陆亘答应一声。南泉说:这不就出来了嘛。陆亘一下开悟,以礼感谢南泉禅师。
解析:这也是一则有意思的故事。大夫遇到了一个两难的问题一直缠绕在他心头,让他寝食不安,于是求教禅师。禅师轻轻一唤,将大夫从问题的困顿中给叫了出来,大夫有所醒悟。禅师无法靠逻辑帮助大夫解决那个两难的饲养问题,所以他无法正面回答。但禅师却可以解决大夫心念遇到的问题,并巧妙地将他从思维的陷阱缠绕中给解脱出来,让大夫不再终日苦恼,并获得身心的解放。
很多时候,心智上的烦恼是自由寻找的,就象那只鹅,不明不白就会掉进一个无法出来的瓶子中,自我受到局限,烦恼由此而生。
当心灵启悟,心扉敞开,就可以看到,每只鹅都自由自在畅游于广阔的水面上。从来不曾有那么一个瓶子存在过。
偈语:大夫用瓶苦养鹅,只得禅师一声呵。从此换来自在身,曲颈任由向天歌!
王翰屠海良
身界的人互相揭短,
心界的人互相争理,
意界的人互相容让,
志界的人互相感恩。
志有志的性,他是无为而无不为的;
意有意的性,是信着人的,遇着好事就愿意让给别人;
心有心的性,他是贪而无厌,一心为己,总想占人的便宜;
身有身的性,他是破坏成性的,人己两伤也不知悔。 性相一如,万法一念,成佛的法华经,开悟的楞严经! 阿弥陀佛!感恩分享! 修行修心!
恭请读诵《大佛顶首楞严经》第一卷! 阿弥陀佛!感恩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