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下就是【如来】,就看你观照不观照
第一个无畏,叫「苦恼难无畏」——众生受诸苦恼,只要明白观世音名号,即可解除。这一切的苦恼从哪里来的?是不是心里变现出来的?那一切的自在是不是也是心里变现出来的?放下是不是很简单呢?所以这叫「一心称名」。就跟天平一样,一边是观世音名号,一边是我的妄想心。你这个妄想心真正把「观世音菩萨」名号的法理法义明白了,天平是不是就平了?一平了,那这边是「观世音」,你这边是不是也就是「观世音」呐?那「观世音」自在,是不是你也就自在了?
六道轮回是不是也叫「一心称名」啊?凡夫一心称的这个「名」是名闻利养。因缘果报,丝毫不爽,如同天平,叫「一心称名」。你怎么样称,你就得什么解脱。「观世音」,从音声而到观色,到香触法,一切都看空、都见性,一切都是我的这一个念。如此的心量,他自然得大自在,这叫「一心称名」。整个修行过程,看你这个心跟谁在称,跟谁在平衡。跟阿弥陀佛、观世音称,就跟阿弥陀佛、观世音平衡。
即时观其音声:是「应供」。上街给人家偷了五百块钱,你观照一下:那个偷钱的人是谁啊?是不是你自己啊?人民币是不是你自己啊?有什么好执著的?金山银山你能带走一分?我这一生能够不饿死、不冻死,能明白「如来藏」的道理,你比当天王元帅都自在。人到无求品自高啊!唐朝的庞居士把万贯家财扔掉了,为何来哉啊!顺治皇帝江山美人、金银财宝都不要,剃头。所为何来啊?阿弥陀佛、释迦牟尼,放着转轮圣王不当,当和尚。为何啊?一想就明白了,追求真理得大解脱,这才是我们的最究竟最高尚的志向。这是不是叫「观世音」?是不是「即时观其音声」?是不是当下就得到「应供」?我们对一切的万法怎么观,一切的万法它就怎么样来供养你。
皆得解脱:这是真的。我经常劝导弟子和信众们:你们不妨试行两天三天,哪怕是半天,当半天如来,行不行?这半天脑袋绷得紧紧的,以佛的心态来看待一切的万法。看到老爸老妈的时候想到他就是我、我就他,都是一念变出来的,生死都是假的。我如果对他过分的情执,只会障碍他,所以心里马上就放下。看到姥姥、姥爷、小孙子都是一样的观照,看到牛马猪羊都是一样的观照,都是我们一个念变出来的。始终保持这种心态很重要啊!
《楞严经》讲:心能转境,即同如来。你当下就是「如来」,就看你观照不观照,看你是不是「一心称名」。明白道理以后,就是遇到强盗土匪你还不至于惊慌;就是遇到山崩海啸你也不害怕,马上换一个身来,平平静静。如果说地震了,赶快求往生。你还「观世音菩萨救命啊!」有没有必要?没有必要,什么也都想得开。但是,大难当前,求观世音菩萨仍然奏效,我们要坚信不疑。为什么能求到?因为这时他放下了一切妄念,达到了「金刚三昧」,你所有的念都没有了,就是观世音,力量不可思议。就跟一个人后面强盗在追,跑到前面一条大河,他只想到怎样逃命——那个张老汉还欠我三万块钱,什么时候给我啊?他会不会打这个妄想啊?不会啊!每一个人都有体会啊! 《楞严经》讲:心能转境,即同如来。你当下就是「如来」,就看你观照不观照,看你是不是「一心称名」。明白道理以后,就是遇到强盗土匪你还不至于惊慌;就是遇到山崩海啸你也不害怕,马上换一个身来,平平静静。如果说地震了,赶快求往生。你还「观世音菩萨救命啊!」有没有必要?没有必要,什么也都想得开。但是,大难当前,求观世音菩萨仍然奏效,我们要坚信不疑。为什么能求到?因为这时他放下了一切妄念,达到了「金刚三昧」,你所有的念都没有了,就是观世音,力量不可思议。就跟一个人后面强盗在追,跑到前面一条大河,他只想到怎样逃命——那个张老汉还欠我三万块钱,什么时候给我啊?他会不会打这个妄想啊?不会啊!每一个人都有体会啊! 六道轮回是不是也叫「一心称名」啊?凡夫一心称的这个「名」是名闻利养。因缘果报,丝毫不爽,如同天平,叫「一心称名」。你怎么样称,你就得什么解脱。「观世音」,从音声而到观色,到香触法,一切都看空、都见性,一切都是我的这一个念。如此的心量,他自然得大自在,这叫「一心称名」。整个修行过程,看你这个心跟谁在称,跟谁在平衡。跟阿弥陀佛、观世音称,就跟阿弥陀佛、观世音平衡。 不相信因果的人,就会怨天尤人,明白了因果道理,就会知道各有因缘则莫羡慕人。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因缘,不必去羡慕他人。
命运可以由自己来改造,因为人生是无常的,今天的皇帝,也可能是明天的囚犯,今天的富翁,明天可能成为乞丐。而世间的许多荣耀,都是昙花一现,过眼云烟!
而明白了宇宙诸法实相,即【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则就懂得了天地万法就是一个佛心随缘之所变现出来的幻化相,就如同梦幻泡影,而且当下也没离开这个佛心,并且,没有哪一个法不是哪一个法,都是本为一体,就是一个大我,就是一尊佛。
那么,究其根本,我们当下耳闻目睹身受的一切人和物,到底是什么东西?就是【不是东西的东西】。
即,就是【也是也不是】、【是似而非】,就是【空有不二】,既然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执着、可不执着的呢?
果真悟得证得宇宙【诸法实相义】,就很容易看破放下了,而且必须当下再提起来,去入世修道,恒顺世间,在烦恼证菩提,做到【执而不执,不执而执】,才能挈入佛性大道,便得清净无碍大自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