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藕66 发表于 2018-9-9 12:46:38

随缘不攀缘

      随缘不攀缘
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就没有什么自什么他,没有什么空什么不空,不落两边,如来藏智不是转识而来的,而是就着这个识的本身成智,是即心成智,不是转识成智,也就是即心成佛。这个<即>跟<转>就不一样了,就当体,就心的本体成佛,所以是顿悟啊,禅宗讲一超直入截断众流啊,没有那些婆婆妈妈的、这个转那个转的,直接了当,即心就成佛。所以这个见地不同,当然果位到最后都是佛了。
   如来藏,如来藏的本身是法尔自然清净的,众生的心识受污染,你把污染清除掉就完了嘛!怎样清除掉?当下就清除掉!贪瞋痴,马上清除掉!菩萨修行,当下离垢,污染当下去掉心识污染。
   如来藏究竟是什么,并不神秘,如来藏就是众生的心识,三种心识状态嘛。众生一般是指凡夫,但若从广义土说,佛和菩萨也含摄于众生之中。
   假使众生处身于烦恼当中,也就是处于贪嗔痴的业力当中,但他的心识不受污染,这个心识就是如来藏,方便起见吧,给它个名字叫如来藏;假使这种心识在烦恼当中受了贪嗔痴的污染,这个就是阿赖耶识,也就是藏识。
   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如来藏跟阿赖耶识是描述两种不同的心识状态的两个名词。它既然是讲的心识的状态,也就是讲心识的相,一个受了污染的,一个没受污染的。再有,受污染和不受污染又是心识的两种不同的功能,也就是心识的用。
   注意,如来藏和阿赖耶识是心识的状态,并不是心识的本体,这一点要弄清楚。讲的是心识的状态,讲的是境界,讲的是功能,而不是讲它的本体,这一点要弄清楚,不然的话,我们很容易用中观用唯识去讲如来藏了,当然作为一种方便,有时候说它是本体,这也可以,但要知道那不是它的正义。
   正因为如来藏和阿赖耶识这两个名词是讲心识的相状和功能,都不是讲心识的本体,所以如来藏和阿赖耶识就没有空与不空的问题,因为讲本体有空与不空的问题,不是讲本体就没有空,不空的问题。因为研究空与不空是并于本体、自性的事情。比如说茶杯,茶杯的本体我们可以研究它空还是不空,是独立存在还是不独立存在,是真实的本质还是非真实的本质,但说到茶杯的功能作用,是大是小,是盛茶还是装米,就没有空不空的问题了。所以我们讲如来藏也是的,不是讲的本体。

一品藕66 发表于 2018-9-9 12:47:34

如来藏,如来藏的本身是法尔自然清净的,众生的心识受污染,你把污染清除掉就完了嘛!怎样清除掉?当下就清除掉!贪瞋痴,马上清除掉!菩萨修行,当下离垢,污染当下去掉心识污染。

清净心安然 发表于 2018-9-10 22:11:06

随缘,就是懂得放下,不要对已经失去的或逝去的东西念念不忘,可以做到知足常乐。没有好,也没有不好,没有乐,也没有不乐,即是极乐。

攀缘,就是占便宜,或者说去强迫要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随缘不惜缘本身也就是攀缘。比如本不该你出现的场合,你出现了,或者为了达到一个目的不择手段。这些都是攀缘。
懂得了随缘惜缘不攀缘,人生就自然了,烦恼就少了。因为不攀缘,所以不贪婪,因为随缘,所以不嗔痴,因为惜缘,所以不慢疑。熄灭了贪嗔痴慢疑,就可以慢慢做到戒定,而戒定之后,就有了慧。而智慧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随缘不攀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