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当开 发表于 2018-9-5 15:57:43

六尘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色:《楞严经》里的解释非常详细,但讲起来要一个礼拜;我在讲《过五关斩六将证菩提》的时候,从地水火风四个不同的角度作了解释,而且只用十几分钟把它的来龙去脉讲个明白——所以我们要非常非常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中讲这个地、水、火、风它的来龙去脉,是在第四关,叫「心现识变」。你把它看明白,对于《心经》这一段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都能明了。十法界无量万法,归纳起来这个外尘之法,不出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如果广义而言,色声香味触法都是一个色法;什么眼识界,六种意识界无非是一个色法;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无非是一个色法。佛为了教化众生,广义讲完,还要讲狭义;那狭义来讲呢,这个色法一般地是指固体物。声:比如声尘有种振动,这个振动之相眼睛看不到,但耳朵能听到,是不是?色法呢,眼睛能看到,它局限于明和暗;这个声法呢,局限于动与静。注意,我现在敲桌子,大家能不能听到声音呢?那么我现在不敲,你们能不能听到声音啊?你们讲「能与不能」,正好就讲对了。讲不能,你不能听到动音;讲能呢,他能听到静音。静音也是一种声音。我们往往认为,有振动就有声音,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其实啊,大音希声,真正的大音你反而听不到。好好往这方面悟啊!如果讲第一义谛法,声音就是我们的自性随缘显现。简单说,一切的十法界万法皆唯心所现,唯识所变。那这个茶杯在不在动啊?它一定在动。比如说在一百年以后,这个茶杯要烂成一堆铁粉,那它是一百年以后突然一下就烂了?还是每年、每月、每天、每分、每秒、每十分之一秒、每万分之一秒都在烂啊?它每万万分之一秒都在风化,那么一烂是不是在动啊?动有没有声音啊?一定有声音。那为什么我们听不到啊?啊?因为我们烦恼习气重,心不专一,大家明白吗?当我们心很清净的时候,连茶杯波动的声音你都听到。在现量境界,我们可以跟一切的万法进行语言沟通。《阿弥陀经》讲了诸佛广长舌,这就是妙音说法。每一法都与佛一样具足无量的智慧德能,只是由于相互之间这种我执和烦恼习气的束缚,不能现前而已。那么当佛菩萨在现量境界,他能听得懂万法之语言,这是众生法妙,这是心法之妙。香:是对鼻根而言,指气味。那香臭是不是都是香味啊?(是)。那在没有任何味道刺激的时候,有没有香啊?也有香,知道吗?那是无香之香,这也要用智慧来观照。味:是舌头尝东西得到的感觉。酸甜苦辣都是味。那么没有酸甜苦辣的时候有没有味呀?也有味。那个味叫什么味呀?叫恬淡之味。触:比如说身体碰到这个玻璃台板,感到这个台板光滑的、凉凉的,合在一起是不是触啊?那么离开玻璃台板的时候,有没有触啊?有,也有触;那叫离触。如果感觉不到的话,你怎么知道它是离了?也是触啊。佛法一点一滴都在帮我们开智慧。法:这里特指法尘。这是指因时过境迁而留在我们头脑中的印像和记忆。比如眼睛看到的感觉,耳朵听到的感觉,留在我们心中的记忆,在佛法里叫「法尘影事」。举个例子,我吃了一个苹果,心里是不是有苹果很甜的这个味道啊?这叫味尘。当吃完以后,你在记忆里还有没有苹果这个样子?有,有没有苹果很甜这种感觉?有,这叫法法,叫法尘。那么我们再看,在六根、六尘没有出现之前,在我们的心中有没有任何的痕迹啊?没有。所以叫「空中无色,无色声香味触法」,乃至无六种意识心。虽然没有这种形相,这万法之本性在不在啊?既然是在,它没有任何形相跟有形相有没有区别啊?所以又回到《心经》的开头「色不异空」,虽然「空中无色」,但是「空即是色」,明白这个道理吗?比如说孙悟空摇身一变,变成了茶杯,虽然茶杯里没有孙悟空这个相,但茶杯就是孙悟空。那孙悟空为什么要变成一个猴相啊?他变成这个茶杯相,行不行?都行的,这是心的本能。要注意,讲小法的时候不失时机回到大法来。它在心里本来就有。真实讲来,它是随缘而显现。                                                   节选自《心经讲记》

普霞妙光 发表于 2018-9-5 22:03:55

随喜赞叹!南无阿弥陀佛!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普霞妙光 发表于 2018-9-5 22:05:30

十法界无量万法,归纳起来这个外尘之法,不出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
如果广义而言,色声香味触法都是一个色法;什么眼识界,六种意识界无非是一个色法;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无非是一个色法。

揭阳当华 发表于 2018-9-6 10:59:33

随喜赞叹!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六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