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求佛道 岂离红尘 ——裴休
欲求佛道 岂离红尘 ——裴休裴休,字公美,唐代河东人。为人方正,持守谨严,进士及第后任官,后举贤良方正优异。唐宣宗即位,太和时(太和元年即公元847)以兵部侍郎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秉政五载,兴利除弊,人皆称善。后罢为宣武节度使,迁昭义、河东、风翔、荆南等节度使。裴休为人少言寡语,举止雍容,宣宗帝常对人讲:“休,真儒者也”。裴休,虽然身为宰相,但常萌发出世之心,意欲辞官,专事佛法。故为官之时,常与圭峰大师友善,圭峰所著经疏,休皆为撰序。每读《华严经》,夜以继日。镇守淮泗之日,迎黄檗禅师到宛陵,参禅问道,笔记其言,而成《宛陵集》,送禅师印可。其后更加敬重檗师,并写偈以赞:
自从大士传心印,额有圆珠七尺身;
驻锡十年栖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滨;
八千龙象随高步,万里香花结胜因;
拟欲事师为弟子,不知将法示何人?
黄檗禅师看后说道:“心如大海无边际,口吐红莲养病身,自有一双无事手,不曾口揖笔闲人”。
裴休所处年代,正是佛教衰微之时。唐武宗发难佛教,休挺身而出,以重臣之身,出而翼护,不数年间,方能恢复元气,故佛教史上称述“懋绩钜勋,不可及也”。
裴休护持佛法,也有一段因缘。在幼年时,曾经遇到一位异僧,自云:“从清凉来”。并赠送三颗舍利和一书简,但书简非汉文,乃梵文,人不识其文,遂放于书箱之中。出仕之后,迎见黄檗圭峰二和尚之后,栖心佛道,不乐世俗,志求超尘脱俗。一日拣故纸,忽见昔日五台山僧所赠之梵书,呈于圭峰。大师派人翻译,乃一偈,曰:“大士涉俗,小士居真;欲求佛道,岂离红尘”。裴休阅后,心喜,遂不弃禄,但为道日切。 弘扬佛法,自利利他! 弘扬佛法,自利利他! 敬请受持“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 阿弥陀佛!感恩分享! 愿一切众生,都能听闻受持,《成佛的法华经》“《开悟的楞严》明心见性,当下开悟。证无上菩提!阿弥陀佛! 愿一切众生,都能听闻受持,《成佛的法华经》“《开悟的楞严》明心见性,当下开悟。证无上菩提!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感恩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