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谈佛教( ―李世民)
李世民(599—649,唐太宗,受菩萨戒皇帝):贞观十八年,太宗皇帝下诏道:“如来灭度,时以末代浇漓,佛法付嘱国王大臣,护持正法,然而僧尼出家,戒行须备;若纵情放逸,触途烦恼,关涉人间,动违经律。那既失如来玄妙之旨,又亏国王受付之义。《佛遣教经》是佛陀涅槃时所说,戒敕弟子,甚为详要,末俗缁素,并不崇奉,大道将隐,而微言且绝,寡人为了永怀圣教,用思弘阐故令有司之官,差选书手十人,多写此经本,务必要尽力施行。凡是京城中,五品官位以上者,以及诸州的剌史们,都各人付给一卷,若见僧尼业行与经不同者,应当公私劝勉他们,依教遵行。”
尊祖重亲,人生之大本,故先老子以别亲疏之序,非不留心于佛教也。自有国以来,朕从未创立一所道观,凡有功德,皆归僧舍。你们看!我将自己太原的旧宅,都改建了佛寺。过去虽然在操戈临阵之时,我也不愿滥杀无辜;而今凡有战场的地方,都建立了佛寺。朕心如此,恐怕卿等还不能了解呢!
朕鉴于有些僧徒,溺于流俗;或都假托神通,妄傅妖怪;或谬称医筮,左道求财;或都造诣官曹,嘱致赃贿;或者赞胃焚指,骇俗惊愚。假使有一于此者,皆大亏圣教,朕为了护持正法,对于如上所说的不合佛法,败德无行的僧尼,是决无宽舍,务使法门清整……伽蓝净土,咸知法味,菩提觉路,绝诸意垢。
出家者乃大丈夫事,非将相所能为。
源自:网络 出家者乃大丈夫事,非将相所能为。 提到大丈夫,想起如来十号中“调御丈夫”一号,分享给大家 第八种佛号叫「调御丈夫」:佛法不离世间法,同样以正反两种思维方式,两种手法来待人接物。 所谓「调」,就是诸佛菩萨以一种和平、柔顺的方式来教育、引导、帮助那些相对正直、善良的修行人;
「御」是指以一种强硬、打击的方式来管教那些比较刚强蛮横、愚痴颠倒的众生。
诸佛菩萨教化众生,既可以示现善相,也可以示现种种恶相;我们不可以用牛羊眼、下劣心来妄加评测老师。 一般的大寺庙,一进门口,首先看到的是谁?弥勒菩萨。这就是调的象征,咧着大嘴巴,挺着大肚皮——大家好,统统进来。再往后面一转,弥勒菩萨背后是谁呀?韦驮菩萨!韦驮菩萨可不是跟你嬉皮笑脸,宝杵攥在手里——你老实点,不老实揍你。还有四大天王在旁边看住你,韦驮菩萨来不及收拾你,你也别想逃出这个大门。
道场建立之初,根据末法时代众生脸皮很薄、心很脆弱、浮躁的特点,以宽松为宜。有些人脸皮很薄,你给他个脸色,有一句不中听的话,他可能永远不到这个寺庙来。如果不能容纳人,你这个道场是失败的!你是白建了!
按照本师释迦牟尼佛当年的政策,来者不拒——不管是老弱病残、强盗土匪、卖淫嫖娼,你只要来,统统接纳,谁是谁啊?谁是好人?谁是坏人?都是我。你只要来,你只要接受了「如来藏」大法,不管你好人坏人,早晚上床,一起天亮,统统成就!好人坏人是谁啊?从第二义谛来讲,都是我们过去世的父母儿女、至亲骨肉;从第一义谛来讲,都是我们一个人,没有第二个人。这个法妙啊!这就是道场成立之初要「调」,就跟弥勒菩萨一样。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