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别与无分别浅点学习体会
本帖最后由 当本(心静如水 于 2018-8-21 17:09 编辑分别与无分别学习体会 初学念佛的时候,常常听到有人说三不:不分别,不执著,不妄想。但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意思。到了寺院,看见佛像两边二十个字: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又多了一些疑问。于是问师父:自在随缘念佛真诚慈悲好说,但是怎么看破放下?又怎么清净平等正觉呢?清净是不是没有妄想?平等是不是不分别?看破放下是不是不执著?可见,我还是用世间法理解佛法的奥妙,连依文解字都算不上。所以经常闹出好多笑话。 听闻《过五关 度六将 证菩提》《法华经》《楞严经》及其四部经讲记及其师父开示后,首先使我提高了对分别、无分别的认识。下面以几句对话形式与大家分享,不足之处还请诸位师父 大德 菩萨 同修以及家人们多多批评指正圆融--问:何为分别与不分别?答:无分别法就是讲“一心三藏”,万法皆由一个人,一个念之所变现;万法虽然千差万别,却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叫无分别法。无分别法是对分别说无分别,大家明白吗?打个比方:拳头和手掌,舒拳为掌,握掌为拳,拳掌不二,能分别吗?问:为什么还要有分别呢?答:唯独《法华经》《楞严经》以权显实,权实并重。有直接、间接说微妙之法,告诉我们宇宙人生这个真理。这些法本来是我们做人最基本的法则。可是无量劫以来,众生在迷惑颠倒之中,他不明白,在种种的分别中执着,你的,我的,他的;红的黄的绿的;车子房子票子;喜欢的不喜欢的还可以等等.....其实这个法最好懂、最简单、最方便。因为我们在迷惑颠倒中把《法华经》《楞严经》看的难的不得了。其实《法华经》《楞严经》最简单。我们做人最基本的法则,我们把他忘记了。所以“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这一句话就是“如来藏”,这一句话就是“阿弥陀”,就是“如是我”。问:为什么分别无妨不分别,无分别不妨分别?答:分别无妨无分别。无分别是从性上(即空)而说,分别是从相上(即有)而说。比如树木花草,山河大地,这些缘起的假有背后都隐藏着空性,空性是无相的,再有,花的空性和树木的空性是一个,乃至山河大地背后隐藏的空性都是一样的,是无相,当我们真实契入事物背后的空性以后,就能够离一切相,这时候我们就会无虚妄分别,就能无分别对待事物。但是为什么又不妨分别呢?我们看到事物的空性里,又显现着花儿啊树啊等虚妄分别。这些缘起的事物背后又是空性,当我们摆脱了我执和法执以后就能离一切相而通达空性,那时候就能见一切相而离一切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无分别。完整的应该是分别、无分别、不妨分别。分别是众生的境界,众生就是看到什么分别什么。无应该是不的意思,无分别就是不分别,能分别与所分别毕竟空寂,不分别就是菩萨的境界。不妨分别就是不去执着能分别与所分别毕竟空寂的念头,连能分别与所分别毕竟空寂的念头都要放下,这就是佛的境界。刚开始要修这个修那个,大家知道性就是相,相就是性,其实同样应该知道,心就是身,身就是心。难道还要去执着那个是心那个是身?有修必苦,有修就有能修与所修,能所都是生死业,修来修去还是只能在凡夫位上打转。再说了那个无形无相的清净心,你怎么修呢?问:听经闻法就能入佛知见吗?答:不听经闻法之前,当不明白生死的时候,人人都贪生怕死,当明白人从来没有死过,你会有从未有过的欢喜,这就是法喜,这就是解脱知见。如果再深入一点,明白无量的第七识共一个第八识,大光明藏中没有哪个不是哪个,继而深入明白所有的过去、现在、未来,时间、空间、万法,都是自己一个人一个心一个念变现来的,十法界万法共用一颗心,是一个本体,万法一心,万法唯一心所现就是一个念变现而来,一切的万法现与不现都在一心本自具足,法尔如是,本来就在。都是一个本体,都是一个心,都是一个自己,这样随着听经闻法,把我知我见转变到了正知正见,佛知佛见。什么是佛?梦参老和尚典型一句话,觉就是佛,一念迷生死凡夫,一念觉就是佛。这就叫佛。自己本来就是佛。万法都是你自己一个人,万法都是你自己一个佛,万法都是你自己一个念变现而来,这就是佛之佛见。万法就是你自己一个人一个佛,仅此而已。佛心待人,自己即佛;佛性悟人,人即是佛。修行到了“看一切人都是好人,一切事都是好事”的时候,就会发现生活中喜悦无处不在,你便拥有了一个完美的世界。当你用烦恼心来面对人生时,你会觉得一切都是业障,世界也会变得丑陋可憎。来是偶然走是必然,你若有一颗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心,你就最幸福。问:性相一如怎么理解?答:万法共用的一心表[性],一心随缘一念变现出来的万法表[相],一心[性]的当下即是万法[相],万法[相]的当下即是一心[性],这就叫性的当下即是相,一心的当下即是万法。相的当下即是性,万法[相]的当下即是一心[性],这就叫性相一如。问:既然无分别,为什么说《法华经》是经王呢?答:问得好!《法华经》是经王,谁讲的?佛讲的!在《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佛打了十多个比喻,一口咬定《法华经》是经王。这就是无分别不妨分别,佛讲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意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法不依不了义法,《法华经》是佛临终医嘱,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所以《法华经》就是王啊!当明白了《法华经》《楞严经》一心三藏,一切万法都是《法华经》《楞严经》,包括树木花草、泥巴瓦块、有情无情等等都是,就是这么妙! 我们真心本来面目具无量的智慧德能,无量的智慧融为一个本体。「一即无量,无量即一」。你既不能说它们是一,又不能说它们是无量,它次第圆融。 明白了『如来藏』,开了这个智慧,指导我们的一切的行持,本来这是一个臭皮囊,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当下这个臭皮囊已经变为成佛的「真体」、「法体」。无量万法是一个本体,无量的万法同归于一念,同归于『一心三藏』。
(说明:在编辑整理中,还参考了本论坛中有关分别无分别的部分学习内容,在此感恩师兄们分享。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正圆融)
2、那么乐小法之人,常常以方便法来争执,他们的错误具体是哪里呢?
佛出世说法,唯一一乘教化众生,都是正法!这个一定要肯定!不能驳斥小法不是正法。
那么小法既然是正法,他们的错误在哪里呢?举个特别简单的例子就明白了,佛说法四十九年,才完整的把一乘法说出来、说全;
圆教行人,是完整的听完佛讲话的人,所以以最后经王《法华经》提纲擎领的带一切万法都是法华;而不妨分别的认《法华》为经王;
增上慢人,是心浮气躁,只听了佛前面一部分,就着急的去显摆自己的聪明去了,他没有听中间、后面部分开示,所以执小为大、执偏为全,而且振振有词,说白了,就是心浮气躁的毛病,没有听完佛的所有讲法而已。所以一听到大家说后面的圆教,他们就急眼了,因为他们特别好面子,怕别人说自己不对。
这是他们的分别,来对抗无分别,而打的旗号,又是不分别!多么滑稽的事情啊! 我就其中两点分享一下我的一些见解:
1、问:既然无分别,为什么说《法华经》是经王呢?
这里师兄引用的答案很好,我从另一个角度去补充一下;
为什么《法华经》是经王呢?从道理上讲,因为性、相一如是究竟大法,佛出世本怀就为讲这个法,而《法华经》就是斩钉截铁的说这个法,故《法华经》是经王;别的经为什么是“从”呢,因为别的经没有如此讲,当然《法华经》是经王了!简而言之,经王讲法,彻法底源,称性极谈。方便法,为方便引导,方向正,但还没有和盘托出。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此是长行“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的重颂。二乘三乘都是诸佛的方便假名之说。一佛如此,十方诸佛皆然,故说: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才是真实,此外,更无藏教之二乘,亦无通教的三乘,除非是诸佛方便,说此二乘、三乘的假名字,引导众生,离生死苦,证涅槃乐,然后为说佛道的智慧,令所有闻法者,皆得成佛的缘故。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师兄这个体会写的真好! 有礼缺貌 发表于 2018-8-23 17:52
我就其中两点分享一下我的一些见解:
1、问:既然无分别,为什么说《法华经》是经王呢?
补充的太好了,赞!
页:
[1]
2